一种方便控流的阀门内球体转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7451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便控流的阀门内球体转动机构,包括管道、承载框、密封圈和阀门内球体,所述管道底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转门的左侧通过合页转动连接在管道上,且转门的右侧通过第二螺栓固定在管道上,所述第一通孔的右侧设置有滤网,且滤网通过第三螺栓固定在管道内部,所述阀门内球体设置在滤网的右侧,且阀门内球体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阀门内球体上固定有转杆,且转杆贯穿管道的上侧,所述管道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安装板,且安装板上开设有安装孔。该方便控流的阀门内球体转动机构,阀门内球体可随着转杆的转动而转动,当第二通孔与管道水平设置时,可根据运输情况适当调节阀门内球体的放置角度,以此达到控流的目的。

A ball turning mechanism in the valve for convenient flow contr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控流的阀门内球体转动机构
本技术涉及阀门内球体
,具体为一种方便控流的阀门内球体转动机构。
技术介绍
阀门内球体,可用于流体的调节与控制,特别适用于含纤维、微小固体颗料等的介质。现有的阀门内球体多仅能控制流体流动的开启和关闭,因此在开启时不便根据要求控制流量,且材料中掺杂的杂质得不到清除,以此影响传输材料的质量,因此使用起来不够便捷,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对现有的设备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控流的阀门内球体转动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阀门内球体多仅能控制流体流动的开启和关闭,因此在开启时不便根据要求控制流量,且材料中掺杂的杂质得不到清除,以此影响传输材料的质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控流的阀门内球体转动机构,包括管道、承载框、密封圈和阀门内球体,所述管道底部开设有第一通孔,且第一通孔的底部设置有转门,所述转门的左侧通过合页转动连接在管道上,且转门的右侧通过第二螺栓固定在管道上,所述第一通孔的右侧设置有滤网,且滤网通过第三螺栓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便控流的阀门内球体转动机构,包括管道(1)、承载框(3)、密封圈(5)和阀门内球体(1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1)底部开设有第一通孔(2),且第一通孔(2)的底部设置有转门(6),所述转门(6)的左侧通过合页(7)转动连接在管道(1)上,且转门(6)的右侧通过第二螺栓(8)固定在管道(1)上,所述第一通孔(2)的右侧设置有滤网(9),且滤网(9)通过第三螺栓(10)固定在管道(1)内部,所述阀门内球体(11)设置在滤网(9)的右侧,且阀门内球体(11)上开设有第二通孔(12),所述阀门内球体(11)上固定有转杆(13),且转杆(13)贯穿管道(1)的上侧,所述管道(1)的左右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控流的阀门内球体转动机构,包括管道(1)、承载框(3)、密封圈(5)和阀门内球体(1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1)底部开设有第一通孔(2),且第一通孔(2)的底部设置有转门(6),所述转门(6)的左侧通过合页(7)转动连接在管道(1)上,且转门(6)的右侧通过第二螺栓(8)固定在管道(1)上,所述第一通孔(2)的右侧设置有滤网(9),且滤网(9)通过第三螺栓(10)固定在管道(1)内部,所述阀门内球体(11)设置在滤网(9)的右侧,且阀门内球体(11)上开设有第二通孔(12),所述阀门内球体(11)上固定有转杆(13),且转杆(13)贯穿管道(1)的上侧,所述管道(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安装板(14),且安装板(14)上开设有安装孔(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控流的阀门内球体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框(3)和密封圈(5)均设置在第一通孔(2)内,且密封圈(5)固定在承载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宪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亚球阀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