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对称小净距隧道的超前支护结构
本技术属于隧道支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对称小净距隧道的超前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黄土地区城市地铁隧道施工过程期间,为达到有效地控制因隧道施工所带来的地表沉降和施工区域围岩的稳定性,通常在国内外隧道施工常采用一些辅助施工措施,比如常见的混凝土配比浆液压注措施、部分工程可能会冻结土层施工、黄土地区经常会打设垂直锚杆、管棚超前支护方案等。通过岩土领域相关工作人员的施工经验和辅助措施的比较,一致认为隧道施工采用管棚、锚杆、小导管复合支护及其超前注浆的辅助施工措施能有效地避免隧洞开挖掌子面坍塌和减小施工区域地层发生过量变形。同时正是由于复合支护辅助施工方案又有着较大的强度、支护作用发生的效果明显、有利于提高隧洞施工速度、并具有较大的施工安全性以及降低施工工期的突出特征,被广大岩土领域特别是隧道施工工程界人员在城市地铁施工中常采用的施工辅助措施,进而可以有效地防止隧洞施工期间发生冒顶现象。由于开挖断面积的增大,施工难度也急剧增加,特别是对一般地质条件下的初期支护技术和不良地质条件下的超前支护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对称小净距隧道的超前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小断面隧道(8)顶部的复合支护一、设置在大断面隧道(9)顶部的复合支护二以及设置在大断面隧道的掌子面拱部(5)的若干层导管支撑层,小断面隧道(8)和大断面隧道(9)之间的中夹岩柱区填充有注浆(7);其中:/n复合支护一包括设置在小断面隧道(8)顶部的小管棚(1)和超前小导管(6);/n复合支护二包括设置在大断面隧道(9)顶部的下层大管棚(3)、上层大管棚(2)以及系统锚杆(4),下层大管棚(3)上部设置所述上层大管棚(2)和系统锚杆(4),下层大管棚(3)的上部两侧均对称布设有系统锚杆(4);/n每层导管支撑层由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对称小净距隧道的超前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小断面隧道(8)顶部的复合支护一、设置在大断面隧道(9)顶部的复合支护二以及设置在大断面隧道的掌子面拱部(5)的若干层导管支撑层,小断面隧道(8)和大断面隧道(9)之间的中夹岩柱区填充有注浆(7);其中:
复合支护一包括设置在小断面隧道(8)顶部的小管棚(1)和超前小导管(6);
复合支护二包括设置在大断面隧道(9)顶部的下层大管棚(3)、上层大管棚(2)以及系统锚杆(4),下层大管棚(3)上部设置所述上层大管棚(2)和系统锚杆(4),下层大管棚(3)的上部两侧均对称布设有系统锚杆(4);
每层导管支撑层由多个超前小导管(6)组成一个半圆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对称小净距隧道的超前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小管棚(1)围绕小断面隧道(8)顶部呈半圆形布置,小管棚(1)内嵌有沿隧道径向方向布置的超前小导管(6)。
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战平,段宇昕,张玉伟,卫守峰,成涛,刘朝鹏,赵辉,郭魏,王志鹏,张登飞,刘乃飞,田松,张闯,李玉龙,方有峰,白周平,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