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收纳式充气膜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7211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收纳式充气膜建筑,包括充气膜和连接基础,所述充气膜设置在连接基础的顶部,所述充气膜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充气柱,并且充气膜底部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第二充气柱,所述第一充气柱和第二充气柱均设置有多个,并且相邻两个第一充气柱之间和相邻两个第二充气柱之间均设置有横接气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充气膜技术领域。该收纳式充气膜建筑,通过充气膜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充气柱,充气膜底部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第二充气柱,第一充气柱和第二充气柱均设置有多个,相邻两个第一充气柱之间和相邻两个第二充气柱之间均设置有横接气柱,可实现充气膜建筑的快速收纳,同时通过充气柱的支撑作用,大大降低能源消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收纳式充气膜建筑
本技术涉及充气膜
,具体为一种收纳式充气膜建筑。
技术介绍
充气结构,又名"充气膜结构",是指在以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薄膜制品中充入空气后而形成房屋的结构,充气式结构又可分为气承式膜结构和气胀式膜结构(或叫气肋式膜结构),充气膜具有丰富的色彩选择,非常有质感并具有极强的装饰性,相比传统建筑充气膜结构具有更轻的质量、更短的施工周期、更低的能源损耗及更大跨度的建筑空间等优势,被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现有技术中,充气膜建筑的基础锚固系统仍然还是常规的地面浇筑的沟槽,意味着充气膜建筑必须单独使用一块场地,需要提前对基础进行施工处理,不能进行收纳,拆卸操作不便,现有技术中,通过往充气膜内部充入空气使内部气压大于外部气压,得以使膜结构支撑起来,要长时间维持其外形和功能,需要大量的能源输入,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收纳式充气膜建筑,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充气膜建筑不能收纳和能源消耗大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收纳式充气膜建筑,包括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收纳式充气膜建筑,包括充气膜(1)和连接基础(2),所述充气膜(1)设置在连接基础(2)的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膜(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充气柱(3),并且充气膜(1)底部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第二充气柱(4),所述第一充气柱(3)和第二充气柱(4)均设置有多个,并且相邻两个第一充气柱(3)之间和相邻两个第二充气柱(4)之间均设置有横接气柱(5),所述充气膜(1)的四周均焊接有连接边(6),并且连接边(6)的中部开设有连接孔(7),所述连接边(6)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夹板(8),并且连接边(6)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夹板(9),所述第一夹板(8)和第二夹板(9)通过螺栓(10)固定连接,所述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收纳式充气膜建筑,包括充气膜(1)和连接基础(2),所述充气膜(1)设置在连接基础(2)的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膜(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充气柱(3),并且充气膜(1)底部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第二充气柱(4),所述第一充气柱(3)和第二充气柱(4)均设置有多个,并且相邻两个第一充气柱(3)之间和相邻两个第二充气柱(4)之间均设置有横接气柱(5),所述充气膜(1)的四周均焊接有连接边(6),并且连接边(6)的中部开设有连接孔(7),所述连接边(6)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夹板(8),并且连接边(6)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夹板(9),所述第一夹板(8)和第二夹板(9)通过螺栓(10)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基础(2)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11),并且连接基础(2)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销轴(12),所述销轴(12)的表面转动连接有锁块(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收纳式充气膜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气柱(3)和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维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龙顺达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