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行车计划生成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交通研究领域,尤其是公交智能排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行车计划生成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伴随我国社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区规模也不断扩大,公共交通也随之大力发展,城市交通工具有多种形式,其中常规公交是各大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最常见的交通工具,一方面,目前大多数城市公交发车时刻表的生成都是依据人工经验,手动形成发车时刻表,导致公众出行等车时间长,“串车”和“大间隔”现象明显,高峰时段公交拥堵严重,平峰时段公交空载现象普遍存在;因此生成贴合客流规律的发车时刻表尤为重要;另一方面,公交公司对行车时刻表进行人为制定配人、配车计划,经常导致部分司机超负荷工作、部分司机相对空闲,无法顾及司机吃饭、休息时间,因此科学合理的行车计划的生成更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行车计划生成方法及装置,以最小化路牌数量为目标,增加实际应用中必须考虑的合理条件约束,利用0-1规划求解模型,智能得到最优排班结果,实际应用中为了保证模型的普适性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行车计划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1,获取历史客流规律/n步骤2,生成发车时刻表/n步骤3,生成行车计划/n根据步骤2生成的发车时刻表,对其进行配车,设计行车计划生成模型,通过最小化路牌数来得到最优路牌,即最优路牌目标函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车计划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获取历史客流规律
步骤2,生成发车时刻表
步骤3,生成行车计划
根据步骤2生成的发车时刻表,对其进行配车,设计行车计划生成模型,通过最小化路牌数来得到最优路牌,即最优路牌目标函数:
其中,N表示所有班次数;
同时满足
其中,
Mi表示i班次的前驱班次,Ni表示i班次的后继班次
通过最优路牌目标函数及其条件,对发车时刻表进行求解,得到最优路牌,即生成行车计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车计划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获取历史客流规律,具体为:根据历史客流规律的客流量分布情况,把全天运营时间划分成I个时间段,使每个时间段的客流量的波动或方差最小;
步骤2,生成发车时刻表,具体为:根据步骤1划分成的I个时间段,寻找每个时间段的最佳发车间隔Δti,以同时最小化公司运营成本和乘客等车时间为目标,进而得到最优时刻表;
即构建最优发车间隔目标函数为:
其中,I是全天运营时间的分段数,α是公司运营成本权重系数,α取值范围[0,1],P(Δti)是公司运营成本,p是单公里综合运营成本,L是线路里程,Ti是第i时间分段的时长,Δti是第i个时间分段的发车间隔,Hi是第i时间分段的客流量,C是票价;Q(Δti)是乘客等车成本,q是乘客每分钟等车成本;
根据最优发车间隔目标函数,可得出每个时间段的最佳发车间隔Δti,进而得到最佳的发车时刻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行车计划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生成发车时刻表,满足条件(1)和(2)的约束,即车辆的实载率需要满足一定的范围,所述实载率为车内人数与车辆额定核载人数F的比值,即为实载率范围为:
(1)平均实载率约束条件:
(2)瞬时实载率约束条件:
其中,NL是线路站点数,是od平均站数,F是车辆额定核载人数;lm和lmax为常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行车计划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生成发车时刻表,满足条件(3)的约束,确保所有车辆能正常周转,即:
(3)上下行班次数差值约束条件:其中右上角标1,2分别对应上行和下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行车计划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生成发车时刻表,满足条件(4)和条件(5)的约束:
(4)发车间隔约束:Δti∈[Δtmin,Δtmax]
(5)间隔差约束:Δti∈[Δti-1-min(Δti-1,Δti),Δti-1+min(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林海,周金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行者易智能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