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石墨烯的空间原子氧注量探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16551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1:2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石墨烯的空间原子氧注量探测方法,将石墨烯膜附着在聚酰亚胺背面,在石墨烯膜的两端设置电极;将所述聚酰亚胺基底暴露在原子氧环境中,当所述聚酰亚胺基底被完全剥蚀后,石墨烯也会马上被剥蚀掉,位于所述石墨烯膜上的电路断路;因为石墨烯膜与原子氧的反应时间极短,因此测算所述石墨烯膜上的电路断路所需的时长,即可得到所述聚酰亚胺基底被完全剥蚀的时间t;原子氧在t时间内的注量Ф=d/k,聚酰亚胺基底的原子氧剥蚀率k和聚酰亚胺基底的厚度d已知,聚酰亚胺基底厚可以根据探测需要进行灵活设置,使得该探测方法适于不同寿命航天器原子氧探测任务的需求。

Detection method of space atomic oxygen flux based on graphe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石墨烯的空间原子氧注量探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一般涉及空间环境探测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石墨烯的空间原子氧注量探测方法。
技术介绍
在低地球轨道上(200~700km),空间原子氧环境是危害航天器安全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虽然原子氧的密度不是很大,一般在105~109cm-3左右,但是由于原子氧的化学活性高,同时与轨道上的航天器相对运动速度大(7.8km/s左右),因此增大了原子氧对航天器的撞击能量(约5eV)和通量。原子氧一方面会溅射航天器表面材料,另一方面会与航天器表面材料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导致材料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变化,使功能性材料性能退化,威胁航天器的寿命与可靠性。评价航天器表面材料在原子氧环境下的性能退化情况,首先必须了解原子氧环境,空间原子氧环境探测试验是原子氧效应研究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原子氧环境探测离不开探测仪。目前原子氧探测的方法主要有质谱法、薄膜电阻测量方法、半导体材料吸附感知方法、化学热探头感知方法等。其中薄膜电阻测量方法由于工艺简单,是较常用的一种探测原子氧的方法。该方法将薄膜暴露在原子氧环境中,并受到原子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石墨烯的空间原子氧注量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将石墨烯膜附着在聚酰亚胺背面,在所述石墨烯膜的两端设置电极;/n将所述聚酰亚胺基底暴露在原子氧环境中,当所述聚酰亚胺基底被完全剥蚀后,位于所述石墨烯膜上的电路断路;/n测算所述石墨烯膜上的电路断路所需的时长,得到所述聚酰亚胺基底被完全剥蚀的时间t;/n原子氧在t时间内的注量Ф=d/k,其中k为聚酰亚胺基底的原子氧剥蚀率,d为所述聚酰亚胺基底的厚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石墨烯的空间原子氧注量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将石墨烯膜附着在聚酰亚胺背面,在所述石墨烯膜的两端设置电极;
将所述聚酰亚胺基底暴露在原子氧环境中,当所述聚酰亚胺基底被完全剥蚀后,位于所述石墨烯膜上的电路断路;
测算所述石墨烯膜上的电路断路所需的时长,得到所述聚酰亚胺基底被完全剥蚀的时间t;
原子氧在t时间内的注量Ф=d/k,其中k为聚酰亚胺基底的原子氧剥蚀率,d为所述聚酰亚胺基底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石墨烯的空间原子氧注量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膜的厚度小于5n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石墨烯的空间原子氧注量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亚胺基底的厚度为1μm-1000μm。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宁刘宇明李蔓田东波王志浩沈自才姜海富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