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质灾害防治监测取样装置,主要涉及取样装置领域。包括固定架,固定架上设有左侧板和与左侧板相配合的右侧板,左侧板、右侧板均包括第一侧板和与第一侧板相配合的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构成取样缝隙,固定架上设有一端封闭的通道管,通道管位于固定架上设有开口,通道管的侧壁上设有通气孔,通道管的外部设有柔性贴合套,贴合套套设在通道管外部,贴合套位于左侧板、右侧板之间,贴合套上部设有注入口。本发明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对裂缝进行方便的地质取样,便于与后续的取样进行对比研究,并且能够很方便只管的观测到裂缝的深浅以及裂缝的延伸方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质灾害防治监测取样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取样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地质灾害防治监测取样装置。
技术介绍
不良地质现象通常叫做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地质作用或者人类活动造成的恶化地质环境,降低了环境质量,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安全,并给社会和经济建设造成损失。地质灾害防治是对不良地质现象进行评估,通过有效的地质工程技术手段,改变这些地质灾害产生的过程,以达到防止或减轻灾害发生的目的。对于山区来说,由于山体较多,暴雨过后经常会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山下居民生产、生活打来很大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日积月累、雨水常年冲刷,让土质变得十分松软,使土壤松动出现裂缝,经过暴雨后地下水蓄积加剧了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之前山体上会出现很多裂缝,日积月累后裂缝会逐渐增深、扩张,裂缝逐渐增深的过程也就预示着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的可能性增大。对裂缝的勘测是预警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重中之重。现有技术仅仅是通过观测地表裂缝的宽度变化来推测裂缝的延伸,通过推断的方式有较大的误差,而且不能得知地下裂缝的延伸方向。且不能对裂缝进行直观的取样留存,不便于后续灾害预警行业的教育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质灾害防治监测取样装置,能够对裂缝进行方便的地质取样,便于与后续的取样进行对比研究,并且能够很方便直观的观测到裂缝的深浅以及裂缝的延伸方向。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地质灾害防治监测取样装置,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设有左侧板和与左侧板相配合的右侧板,所述左侧板、右侧板均包括第一侧板和与第一侧板相配合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构成取样缝隙,所述固定架上设有一端封闭的通道管,所述通道管位于固定架上设有开口,所述通道管的侧壁上设有通气孔,所述通道管的外部设有柔性贴合套,所述贴合套套设在通道管外部,所述贴合套位于左侧板、右侧板之间,所述贴合套上部设有注入口。所述通道管的开口处设有打气装置。所述固定架上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上方设有入口,所述滑动槽侧壁上设有限位板,所述滑动槽下方设有出口,所述出口与贴合套的注入口相配合,所述滑动槽内滑动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有与限位板相配合的辅助限位板,所述盖板能够沿限位板移动。所述盖板上设有移动把手。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底部均为锥形。对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用本装置进行裂缝取样时,将固定架放到裂缝处,将左侧板、右侧板按入裂缝内,至少一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一侧与裂缝接触即可将裂缝处样品取出,打气将贴合套吹起使其贴合到裂缝面,将贴合套内灌入速干定型的物料,固定贴合套的形状。速干材料定型迅速,能够迅速取样且便于保存,便于取样后观测到的裂缝深度和延伸走向。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专利技术侧视图;附图3是本专利技术A部分放大示意图。附图中标号:1、固定架;2、左侧板;3、右侧板;4、第一侧板;5、第二侧板;6、取样缝隙;7、通道管;8、开口;9、通气孔;10、贴合套;11、注入口;12、打气装置;13、滑动槽;14、入口;15、限位板;16、出口;17、盖板;18、辅助限位板;19、移动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讲述的内容之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内。本专利技术所述是一种地质灾害防治监测取样装置,包括固定架1,所述固定架1上设有左侧板2和与左侧板2相配合的右侧板3,所述左侧板2、右侧板3均包括第一侧板4和与第一侧板4相配合的第二侧板5,所述第一侧板4和第二侧板5之间构成取样缝隙6,所述固定架1上设有一端封闭的通道管7,所述通道管7位于固定架1上设有开口8,所述通道管7的侧壁上设有通气孔9,通过所述通道管7的外部设有柔性贴合套10,所述贴合套10套设在通道管7外部,向通道管内输送气体,气体通过通气孔进入贴合套,并推动贴合套膨胀起来,贴合套贴合到裂缝侧壁上,相比传统裂缝监测装置,贴合套可以更好的适合裂缝的大小及在一定范围内适合裂缝的深度,并在此时将速干物料注入贴合套内,迅速变干,可以保存好贴合套此时的形状,便于观察学习研究裂缝的变化。所述贴合套10位于左侧板2、右侧板3之间,所述贴合套10上部设有注入口11。本专利技术在使用中,将固定架放到裂缝处,将左侧板、右侧板按入裂缝内,如果裂缝过宽,至少一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一侧与裂缝接触即可将裂缝处样品取出,通过打气装置或人工手动打气将贴合套吹起,使其贴合到裂缝面,将贴合套内灌入速干定型的物料,速干定型的物料可以是速干水泥等,其注入到贴合套内,能够跟随并固定贴合套的形状。速干材料定型迅速,能够迅速取样且便于保存,便于取样后观测到的裂缝深度和延伸走向。取样结束后,向上移动固定架,将左侧板、右侧板及通道管、贴合套及贴合套内固定贴合套的速干物料取出进行取样、观察。进一步的,所述通道管7的开口8处设有打气装置,打气装置可以是打气筒等工具,打气筒使用方便,且自身重量较轻,便于携带。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1上设有滑动槽13,所述滑动槽13上方设有入口14,所述滑动槽13侧壁上设有限位板15,所述滑动槽13下方设有出口16,所述出口16与贴合套10的注入口11相配合,所述滑动槽13内滑动设有盖板17,所述盖板17上设有与限位板15相配合的辅助限位板18,所述盖板17能够沿限位板15移动,盖板沿限位板移动,能够闭合入口,进而闭合注入口,便于在吹起贴合套时辅助封闭贴合套,加快吹起贴合的速度,另外可以方便在注入速干物料后封闭贴合套,避免其他物品掉入。还可以在盖板上设置注料孔,在注料孔处设置只能朝向一侧打开的封闭门,通过装置通过注料孔将速干物料注入贴合套内。进一步的,所述盖板17上设有移动把手19,便于移动盖板。进一步的,所述左侧板2和右侧板3的底部均为锥形,锥形便于固定装置,不易移动歪倒。实施例:一种地质灾害防治监测取样装置,包括固定架1,所述固定架1上设有左侧板2和与左侧板2相配合的右侧板3,所述左侧板2和右侧板3的底部均为锥形,所述左侧板2、右侧板3均包括第一侧板4和与第一侧板4相配合的第二侧板5,所述第一侧板4和第二侧板5之间构成取样缝隙6,所述固定架1上设有一端封闭的通道管7,所述通道管7位于固定架1上设有开口8,所述通道管7的开口8处设有打气装置,打气装置可以是打气筒等工具,所述通道管7的侧壁上设有通气孔9,通过所述通道管7的外部设有柔性贴合套10,所述贴合套10套设在通道管7外部,所述贴合套10位于左侧板2、右侧板3之间,所述贴合套10上部设有注入口11,所述固定架1上设有滑动槽13,所述滑动槽13上方设有入口14,所述滑动槽13侧壁上设有限位板15,所述滑动槽13下方设有出口16,所述出口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质灾害防治监测取样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固定架(1),所述固定架(1)上设有左侧板(2)和与左侧板(2)相配合的右侧板(3),所述左侧板(2)、右侧板(3)均包括第一侧板(4)和与第一侧板(4)相配合的第二侧板(5),所述第一侧板(4)和第二侧板(5)之间构成取样缝隙(6),所述固定架(1)上设有一端封闭的通道管(7),所述通道管(7)位于固定架(1)上设有开口(8),所述通道管(7)的侧壁上设有通气孔(9),所述通道管(7)的外部设有柔性贴合套(10),所述贴合套(10)套设在通道管(7)外部,所述贴合套(10)位于左侧板(2)、右侧板(3)之间,所述贴合套(10)上部设有注入口(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质灾害防治监测取样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固定架(1),所述固定架(1)上设有左侧板(2)和与左侧板(2)相配合的右侧板(3),所述左侧板(2)、右侧板(3)均包括第一侧板(4)和与第一侧板(4)相配合的第二侧板(5),所述第一侧板(4)和第二侧板(5)之间构成取样缝隙(6),所述固定架(1)上设有一端封闭的通道管(7),所述通道管(7)位于固定架(1)上设有开口(8),所述通道管(7)的侧壁上设有通气孔(9),所述通道管(7)的外部设有柔性贴合套(10),所述贴合套(10)套设在通道管(7)外部,所述贴合套(10)位于左侧板(2)、右侧板(3)之间,所述贴合套(10)上部设有注入口(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防治监测取样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通道管(7)的开口(8)处设有打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星,雷国平,刘毓,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三峡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