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陆空两栖仿生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特别是涉及一种陆空两栖仿生机器人。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加快了对之前无法涉及的区域,例如洞穴、荒漠、极地、海底等,甚至外太空环境。但这些未知的区域充满着危险性,如果探索者未能做好充分的准备或稍有不慎,便会付出巨大的代价。虽然如此,但是往往这些地方可能蕴藏着大量的资源,驱动着人们前去探索。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探索者通过利用机器人进行探索,如此便可让机器人代替人类活动,降低人身的危险性。目前发展比较成熟的机器人设计主要两种:轮式机器人和履带式机器人,轮式机器人诸如京东无人快递小车,已有小规模的使用并拥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但是相比之下在适应地形方面有较大提升空间;履带式机器人诸如排爆机器人,已经在一些特殊环境的使用(如排爆机器人)。虽现有许多足式、轮式、旋翼式机器人不断被研制并应用在陆空等领域进行作业,但这些机器人对于多领域作业依然存在环境适应性差等不足。针对这一不足,国内外专家学者多采用轮式或履带式机器人与旋翼式机器人结合的方案,设计陆空两栖机器人,使得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陆空两栖仿生机器人,其特征在于:从上往下依次设有深度相机摆动机构(1)、旋翼飞行运动机构(2)、仿足陆地运动机构(3);/n所述深度相机摆动机构(1)设有摆动舵机(12),所述摆动舵机(12)连接着摆动臂(14),所述摆动臂(14)上设有深度相机传感器(11);所述摆动舵机(12)驱动摆动臂(14)转动运动,实现深度相机传感器(11)摆动控制;/n所述旋翼飞行运动机构(2)设有六组机臂轴(22),所述仿足陆地运动机构(3)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三组腿部(32)。/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陆空两栖仿生机器人,其特征在于:从上往下依次设有深度相机摆动机构(1)、旋翼飞行运动机构(2)、仿足陆地运动机构(3);
所述深度相机摆动机构(1)设有摆动舵机(12),所述摆动舵机(12)连接着摆动臂(14),所述摆动臂(14)上设有深度相机传感器(11);所述摆动舵机(12)驱动摆动臂(14)转动运动,实现深度相机传感器(11)摆动控制;
所述旋翼飞行运动机构(2)设有六组机臂轴(22),所述仿足陆地运动机构(3)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三组腿部(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陆空两栖仿生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相机摆动机构(1)设有左右两摆动舵机(12),两摆动舵机(12)分别连接两摆动臂(14)下端,两摆动臂(14)上端连接深度相机传感器(11);所述摆动舵机(12)固定在旋翼飞行运动机构(2)正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陆空两栖仿生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臂设有折弯部与竖直部,所述折弯部设有转动孔,所述转动孔内侧设有十字形紧固孔,所述摆动舵机(12)转动轴与折弯部十字形紧固孔固定连接;所述摆动臂外侧设有转动铰座,所述转动铰座与折弯部转动孔活动连接;所述竖直部上端连接所述深度相机传感器(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陆空两栖仿生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仿足陆地运动机构(3)设有底架(31),所述底架(31)前端设有超声波传感器(36);所述底架(31)左右两侧分别连接三组腿部(32);
技术研发人员:梁勇东,骆延东,郭建文,罗梓棋,张思莹,吴炳培,刘媛,何莹莹,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