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出风窗式空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6301 阅读:3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下出风式窗式空调机,其结构特征是将现有窗式空调机的蒸发器设置于空调机前端的上部,离心风扇的出风口与位于蒸发器下方的风箱连通,风箱的排风口位于面板的下部。该空调机由于实现了下出风与上出风空调机相比更符合使用规律,而且制冷速度相对较快,室内冷气亦容易均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合于制造各类型的窗式空调机。(*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空调设备,特别是一种下出风窗式空调机。在现有技术中,分体式空调机是下出风的,由于冷气的密度比较大,容易下沉,因此从使用角度来分析,下出风是比较合理的。然而,窗式空调机几乎是上出风的,由于回风口就在出风口的下方,吹出的次很容易被回风口抽回机内循环,因此会影响房间制冷速度,而且在房间内产生较大的温差,使制冷不均匀。此外,如果空调机是带热泵型的,上面吹出的是热风,由于其密度小而上升,集聚于房间的上空,形成上热下冷,不利于房间制热。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上出风窗式空调机之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制冷速度较快,室内温度容易均匀,使用合理的下出风窗式空调机。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实现的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该空调机主要由机壳(3)、面板(1)、蒸发器(2)、电动机(5)、离心内扇(4)、压缩机(6)、毛细管(7)、轴流风扇(8)和冷凝器(9)组成,其特征是蒸发器(2)设置于机壳(3)前端的上部,离心风扇(4)的出风口与位于蒸发器(2)下方的风箱(10)连通,风箱(10)的排风口(11)置于面板(1)的下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与现有窗式空调机一样,由于在结构上作了上述改进,室内空气便从面板(1)上部进入蒸发器(2),通过蒸发器(2)的热交换作用,变成冷风由离心风扇(4)经风箱(10)从面板(1)下部的排风口(11)送入室内。图1为本技术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示意图。在实施本技术时,为了使风箱(10)排出的冷风更为均匀,离心风扇(8)的出风口是通过一个逐渐扩展的蜗壳式风道与风箱(10)连接。本技术还在底盘(12)的中间沿横向增设了两条凸棱(12a),既可增强底盘(12)的刚度,又可防止冷凝器(9)产生的冷凝水渗延至底盘(12)的前半部内影响风箱(10)和电器元件。从本技术的改进可知,由于实现了下出风,适应了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的自然规律,排出的冷气很快下沉到室内空间,在面板(1)前面,暖空气的抽入与冷气的排出所产生交叉的机会减少,因此本技术与已有上出风窗式空调机相比,其制冷速度相对较快一些,室内冷气亦容易均匀,更符合于使用规律。对于制热空调机,同样利于房间制热。本技术适合于制造各类型的窗式空调机。权利要求1.一种下出风窗式空调机,主要由机壳(3)、面板(1)、蒸发器(2)、电动机(5)、离心内扇(4)、压缩机(6)、毛细管(7)、轴流风扇(8)和冷凝器(9)组成,其特征是蒸发器(2)设置于机壳(3)前端的上部,离心风扇(4)的出风口与位于蒸发器(2)下方的风箱(10)连通,风箱(10)的排风口(11)置于面板(1)的下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离心扇(8)的出风口是通过一个逐渐扩展的蜗壳式风道与风箱(10)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底盘(12)的中间沿横向增设了两条凸棱(12a)。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下出风式窗式空调机,其结构特征是将现有窗式空调机的蒸发器设置于空调机前端的上部,离心风扇的出风口与位于蒸发器下方的风箱连通,风箱的排风口位于面板的下部。该空调机由于实现了下出风与上出风空调机相比更符合使用规律,而且制冷速度相对较快,室内冷气亦容易均匀。本技术适合于制造各类型的窗式空调机。文档编号F24F1/02GK2256992SQ9520605公开日1997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1995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1995年3月28日专利技术者梁伟, 史良正, 王洪 申请人:中山市汇丰空调器制造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下出风窗式空调机,主要由机壳(3)、面板(1)、蒸发器(2)、电动机(5)、离心内扇(4)、压缩机(6)、毛细管(7)、轴流风扇(8)和冷凝器(9)组成,其特征是蒸发器(2)设置于机壳(3)前端的上部,离心风扇(4)的出风口与位于蒸发器(2)下方的风箱(10)连通,风箱(10)的排风口(11)置于面板(1)的下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伟史良正王洪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汇丰空调器制造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