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动机构和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6284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动机构和移动终端,用于实现稳定的转动。该转动机构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联动杆、第二联动杆和第三联动杆。第一联动杆的两端设有第一端部结构,第二联动杆的两端设有第二端部结构,第三联动杆的两端设有第三端部结构。第一转轴贯穿第一端部结构和第二端部结构。第二转轴贯穿第二端部结构和第三端部结构。第一端部结构和第二端部结构相向转动后,第一联动杆和第二联动杆靠近目标侧的侧面形成圆弧曲面。第二端部结构和第三端部结构相向转动后,第二联动杆和第三联动杆靠近目标侧的侧面形成圆弧曲面。这样,第一联动杆和第二联动杆之间能稳定地相对转动,第二联动杆和第三联动杆之间能稳定地相对转动。

A rotating mechanism and mobile termin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动机构和移动终端
本专利技术涉及转动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转动机构和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现有的转动设备可通过多个联动杆进行转动,这些联动杆可通过硅胶连接或者传动机构连接,以使得这些联动杆可相对转动。但是,现有的转动设备的联动杆之间在转动时,因连接不紧密,导致多个联动杆之间的转动不稳定,容置发生错位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动机构和移动终端,用于实现稳定的转动。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转动机构,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联动杆、第二联动杆和第三联动杆;所述第一联动杆、所述第二联动杆和所述第三联动杆三者的延伸方向相同且依次连接;所述第一联动杆的两端设有第一端部结构,所述第二联动杆的两端设有第二端部结构,所述第三联动杆的两端设有第三端部结构;所述第一转轴贯穿所述第一端部结构和所述第二端部结构,以使所述第一端部结构和所述第二端部结构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贯穿所述第二端部结构和所述第三端部结构,以使所述第二端部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转轴(1)、第二转轴(2)、第一联动杆(7)、第二联动杆(8)和第三联动杆(9);/n所述第一联动杆(7)、所述第二联动杆(8)和所述第三联动杆(9)三者的延伸方向相同且依次连接;/n所述第一联动杆(7)的两端设有第一端部结构(14),所述第二联动杆(8)的两端设有第二端部结构(15),所述第三联动杆(9)的两端设有第三端部结构(16);/n所述第一转轴(1)贯穿所述第一端部结构(14)和所述第二端部结构(15),以使所述第一端部结构(14)和所述第二端部结构(15)转动连接;/n所述第二转轴(2)贯穿所述第二端部结构(15)和所述第三端部结构(16),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转轴(1)、第二转轴(2)、第一联动杆(7)、第二联动杆(8)和第三联动杆(9);
所述第一联动杆(7)、所述第二联动杆(8)和所述第三联动杆(9)三者的延伸方向相同且依次连接;
所述第一联动杆(7)的两端设有第一端部结构(14),所述第二联动杆(8)的两端设有第二端部结构(15),所述第三联动杆(9)的两端设有第三端部结构(16);
所述第一转轴(1)贯穿所述第一端部结构(14)和所述第二端部结构(15),以使所述第一端部结构(14)和所述第二端部结构(15)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转轴(2)贯穿所述第二端部结构(15)和所述第三端部结构(16),以使所述第二端部结构(15)和所述第三端部结构(16)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端部结构(14)和所述第二端部结构(15)用于相向转动后,所述第一端部结构(14)的侧面和所述第二端部结构(15)的侧面抵接,以使所述第一联动杆(7)和所述第二联动杆(8)靠近目标侧(21)的侧面形成圆弧曲面,所述目标侧(21)位于所述第一联动杆(7)、所述第二联动杆(8)和所述第三联动杆(9)三者的一侧;
所述第二端部结构(15)和所述第三端部结构(16)用于相向转动后,所述第二端部结构(15)的侧面和所述第三端部结构(16)的侧面抵接,以使所述第二联动杆(8)和所述第三联动杆(9)靠近所述目标侧(21)的侧面形成圆弧曲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端部结构(15)的两侧设有月牙件(22),所述第一端部结构(14)靠近所述第二端部结构(15)的一侧设有月牙槽(23),所述第三端部结构(16)靠近所述第二端部结构(15)的一侧设有月牙槽(23);
所述第二端部结构(15)一侧的月牙件(22)位于所述第一端部结构(14)的月牙槽(23)内,所述第二端部结构(15)另一侧的月牙件(22)位于所述第三端部结构(16)的月牙槽(23)内;
所述第一端部结构(14)的月牙槽(23)和所述第三端部结构(16)的月牙槽(23)用于引导所述第二端部结构(15)的月牙件(22)的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轴(1)和所述第二转轴(2)比所述第一端部结构(14)的月牙槽(23)、所述第二端部结构(15)的月牙件(22)和所述第三端部结构(16)的月牙槽(23)靠近所述目标侧(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第三转轴(3)、第四转轴(4)、第四联动杆(10)和第五联动杆(11);
所述第四联动杆(10)、所述第一联动杆(7)、所述第二联动杆(8)、所述第三联动杆(9)和所述第五联动杆(11)五者的延伸方向相同且依次连接;
所述第四联动杆(10)的两端设有第四端部结构(17),所述第五联动杆(11)的两端设有第五端部结构(18);
所述第三转轴(3)贯穿所述第四端部结构(17)和所述第一端部结构(14),以使所述第四端部结构(17)和所述第一端部结构(14)转动连接;
所述第四转轴(4)贯穿所述第五端部结构(18)和所述第三端部结构(16),以使所述第五端部结构(18)和所述第三端部结构(16)转动连接;
所述第四端部结构(17)和所述第一端部结构(14)用于相向转动后,所述第四端部结构(17)的侧面和所述第一端部结构(14)的侧面抵接,以使所述第四联动杆(10)和所述第一联动杆(7)靠近所述目标侧(21)的侧面形成圆弧曲面;
所述第五端部结构(18)和所述第三端部结构(16)用于相向转动后,所述第五端部结构(18)的侧面和所述第三端部结构(16)的侧面抵接,以使所述第五联动杆(11)和所述第三联动杆(9)靠近所述目标侧(21)的侧面形成圆弧曲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第五转轴(5)、第六转轴(6)、第一侧联动杆(12)和第二侧联动杆(13);
所述第一侧联动杆(12)、所述第四联动杆(10)、所述第一联动杆(7)、所述第二联动杆(8)、所述第三联动杆(9)、所述第五联动杆(11)和所述第二侧联动杆(13)七者的延伸方向相同且依次连接;
所述第一侧联动杆(12)的两端设有第一侧端部结构(19),所述第二侧联动杆(13)的两端设有第二侧端部结构(20);
所述第五转轴(5)贯穿所述第一侧端部结构(19)和所述第四端部结构(17),以使所述第一侧端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光毅郭宏伟张秀金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宏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