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流优势通道识别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6233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0: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流优势通道识别方法及装置,属于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室内岩心水驱实验,建立过水倍数与吸水强度的关系以及过水倍数变化率与渗透率变化率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油藏数值模拟建立最终的过水倍数模型,以此确定吸水强度变化率模型及渗透率变化率模型,利用这两个模型得到综合判别值,实现对水流优势通道的识别。整个过程,数据都是客观采集计算得到,人为影响小,能够定量、客观的识别水流优势通道,提高了目前水流优势识别的准确性。

A method and device for identifying the dominant channel of water fl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流优势通道识别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流优势通道识别方法及装置,属于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

技术介绍
砂岩油藏在长期水驱开发过程中,储层特征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进入高含水期之后,在地层非均质性、流体地质作用力、重力分异等多因素综合影响下,一些渗透率高、厚度薄、非均质性强的砂体内生成大量水流优势渗流通道,导致生产井出现暴性水淹、含水率高、采出程度低的不利状况,同时注入水沿水流优势渗流通道形成的无效循环,浪费大量水力、电力资源,成本高,效益差,难以实现低油价下的效益开发。高含水期砂岩油藏有效控水的关键是水流优势渗流通的治理,如何准确刻画水流优势通道是难点。目前针对水流优势通道的刻画方法很多,包括示踪剂法、测井资料法、灰色关联法等。示踪剂法主要通过监测示踪剂浓度、突破时间、峰值时间等参数识别水流优势通道,该方法受测井仪器、现场施工等因素影响较大,周期长、成本高,只能定性识别,不能确定发育的层位。测井资料法利用不同时期井的测井数据资料建立识别模板识别水流优势渗流通道,受限于不同时期测井数据采集标准的差异,表征精度较低,无法表征其各项参数。灰色关联法通过筛选影响和标志水流优势渗流通道形成的主要因素,将各指标归一化,逐级评判,最终得到井对的综合评判指标值,建立定性识别专家系统模型,该方法专家权重系数的主观性较强,人为影响较大,计算量大,过程复杂,不能快速、客观、定量的表征水流优势通道。总体看来目前针对水流优势渗流通道的识别方法主要以定性分析或半定量为主,人为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同时没有对水流优势渗流通道发育程度、规模大小、级别进行分析,缺少定量、客观、准确表征不同级别水流优势通道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流优势通道识别方法,以解决目前水流优势通道识别过程存在的主观性强、人为影响大导致无法准确识别水流优势通道的问题;基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水流优势通道识别装置。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水流优势通道识别方法,该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集目标区岩心,通过对岩心进行水驱实验,确定过水倍数与吸水强度变化率、以及过水倍数与渗透率变化率的关系;2)对目标区油藏初始状态下的三维地质模型进行油藏数值模拟,得到过水量倍数模型,根据过水倍数与吸水强度变化率以及过水倍数与渗透率变化率的关系分别确定吸水强度变化率模型和渗透率变化率模型;3)根据所确定的吸水强度变化率模型和渗透率变化率模型确定目标区各个层位吸水强度变化率和渗透率变化率;4)根据各个层位吸水强度变化率和渗透率变化率确定对应层位的综合判别值,根据综合判别值确定水流优势通道,综合判别值越大对应的水流优势通道发育区域越强。本专利技术利用室内岩心水驱实验,建立过水倍数与吸水强度的关系以及过水倍数变化率与渗透率变化率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油藏数值模拟建立最终的过水倍数模型,以此确定吸水强度变化率模型及渗透率变化率模型,利用这两个模型得到综合判别值,实现对水流优势通道的识别。整个过程,数据都是客观采集计算得到,人为影响小,能够定量、客观的识别水流优势通道,提高了目前水流优势识别的准确性。进一步地,为了表征不同规模水流优势通道,该方法还包括根据综合判别值对水流优势通道进行分级的步骤。进一步地,为了实现准确分级,本专利技术还给出了各级别分界值的具体计算方式,所述对水流优势通道进行分级是将其分为强、中、弱三级,各级别的分界值T1、T2和T3分别为:T1=1.4×FminT2=(Fmax-Fmin)/3T3=2×(Fmax-Fmin)/3其中Fmin为目标区水流优势通道综合判别值的最小值,Fmax为目标区水流优势通道综合判别值的最大值,若目标区水流优势通道综合判别值F大于等于T1且小于T2,则说明该水流优势通道为弱水流优势通道,若目标区水流优势通道综合判别值F大于等于T2且小于T3,则说明该水流优势通道为中水流优势通道发育区,若目标区水流优势通道综合判别值F大于等于T3,则说明该水流优势通道为强水流优势通道。进一步地,为了得到过水倍数模型,本专利技术还给出了具体的模型建立过程,所述步骤2)中过水倍数模型的确定过程如下:A.建立目标区油藏初始状态下的三维地质模型,该三维地质模型包括构造模型、孔隙度模型和渗透率模型;B.对所建立的地质模型进行油藏数值模拟,得到累计过水量模型;C.将过水量模型除以有效空隙体积模型得到过水倍数模型。进一步地,为了融合吸水强度变化率和渗透率变化来识别水流优势通道,本专利技术还给出了如何得到综合判别值,综合判别值等于吸水强度变化率与渗透率变化率之和,所述步骤4)是将吸水强度变化率等值线平面图与渗透率变化率等值线平面图进行叠加,得到综合判别值等值线平面图,以确定综合判别值。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水流优势通道识别装置,该识别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1)根据目标区岩心水驱实验数据,确定过水倍数与吸水强度变化率、以及过水倍数与渗透率变化率的关系;2)对目标区油藏初始状态下的三维地质模型进行油藏数值模拟,得到过水量倍数模型,根据过水倍数与吸水强度变化率以及过水倍数与渗透率变化率的关系分别确定吸水强度变化率模型和渗透率变化率模型;3)根据所确定的吸水强度变化率模型和渗透率变化率模型确定目标区各个层位吸水强度变化率和渗透率变化率;4)根据各个层位吸水强度变化率和渗透率变化率确定对应层位的综合判别值,根据综合判别值确定水流优势通道,综合判别值越大对应的水流优势通道发育区域越强。本专利技术的识别过程,数据都是客观采集计算得到,人为影响小,能够定量、客观的识别水流优势通道,提高了目前水流优势识别的准确性。进一步地,为了表征不同规模水流优势通道,该装置还包括根据综合判别值对水流优势通道进行分级的步骤。进一步地,为了实现准确分级,本专利技术还给出了各级别分界值的具体计算方式,所述对水流优势通道进行分级是将其分为强、中、弱三级,各级别的分界值T1、T2和T3分别为:T1=1.4×FminT2=(Fmax-Fmin)/3T3=2×(Fmax-Fmin)/3其中Fmin为目标区水流优势通道综合判别值的最小值,Fmax为目标区水流优势通道综合判别值的最大值,若目标区水流优势通道综合判别值F大于等于T1且小于T2,则说明该水流优势通道为弱水流优势通道,若目标区水流优势通道综合判别值F大于等于T2且小于T3,则说明该水流优势通道为中水流优势通道,若目标区水流优势通道综合判别值F大于等于T3,则说明该水流优势通道为强水流优势通道。进一步地,为了得到过水倍数模型,本专利技术还给出了具体的模型建立过程,所述步骤2)中过水倍数模型的确定过程如下:A.建立目标区油藏初始状态下的三维地质模型,该三维地质模型包括构造模型、孔隙度模型和渗透率模型;B.对所建立的地质模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流优势通道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1)采集目标区岩心,通过对岩心进行水驱实验,确定过水倍数与吸水强度变化率、以及过水倍数与渗透率变化率的关系;/n2)对目标区油藏初始状态下的三维地质模型进行油藏数值模拟,得到过水量倍数模型,根据过水倍数与吸水强度变化率以及过水倍数与渗透率变化率的关系分别确定吸水强度变化率模型和渗透率变化率模型;/n3)根据所确定的吸水强度变化率模型和渗透率变化率模型确定目标区各个层位吸水强度变化率和渗透率变化率;/n4)根据各个层位吸水强度变化率和渗透率变化率确定对应层位的综合判别值,根据综合判别值确定水流优势通道,综合判别值越大对应的水流优势通道发育区域越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流优势通道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集目标区岩心,通过对岩心进行水驱实验,确定过水倍数与吸水强度变化率、以及过水倍数与渗透率变化率的关系;
2)对目标区油藏初始状态下的三维地质模型进行油藏数值模拟,得到过水量倍数模型,根据过水倍数与吸水强度变化率以及过水倍数与渗透率变化率的关系分别确定吸水强度变化率模型和渗透率变化率模型;
3)根据所确定的吸水强度变化率模型和渗透率变化率模型确定目标区各个层位吸水强度变化率和渗透率变化率;
4)根据各个层位吸水强度变化率和渗透率变化率确定对应层位的综合判别值,根据综合判别值确定水流优势通道,综合判别值越大对应的水流优势通道发育区域越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流优势通道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根据综合判别值对水流优势通道进行分级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流优势通道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水流优势通道进行分级是将其分为强、中、弱三级,各级别的分界值T1、T2和T3分别为:
T1=1.4×Fmin
T2=(Fmax-Fmin)/3
T3=2×(Fmax-Fmin)/3
其中Fmin为目标区水流优势通道综合判别值的最小值,Fmax为目标区水流优势通道综合判别值的最大值,若目标区水流优势通道综合判别值F大于等于T1且小于T2,则说明该水流优势通道为弱水流优势通道,若目标区水流优势通道综合判别值F大于等于T2且小于T3,则说明该水流优势通道为中水流优势通道发育区,若目标区水流优势通道综合判别值F大于等于T3,则说明该水流优势通道为强水流优势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水流优势通道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过水倍数模型的确定过程如下:
A.建立目标区油藏初始状态下的三维地质模型,该三维地质模型包括构造模型、孔隙度模型和渗透率模型;
B.对所建立的地质模型进行油藏数值模拟,得到累计过水量模型;
C.将过水量模型除以有效空隙体积模型得到过水倍数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水流优势通道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是将吸水强度变化率等值线平面图与渗透率变化率等值线平面图进行叠加,得到综合判别值等值线平面图,以确定综合判别值。


6.一种水流优势通道识别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松泽李中超熊运斌戴厚柱孙静高玉锋王坤胡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