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镁合金除膜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6066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铝镁合金除膜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铝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领域,该铝镁合金除膜剂包括以下原料组分及重量份数:混合酸10‑20份;表面活性剂4‑6份;金属缓蚀剂5‑8份;催化剂2‑4份;助剂10‑15份;水47‑69份,铝镁合金除膜剂的制备方法:根据上述铝镁合金除膜剂的原料组分及重量份数,称取各原料组分;将水加入到塑料反应釜内,在搅拌的条件下,加入催化剂使其全部溶解,然后再加入金属缓蚀剂,搅拌均匀后,加入混合酸、表面活性剂及助剂,并充分搅匀,制得铝镁合金除膜剂,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效果良好、除膜速度快、效率高、无二次污染、使用安全、成本相对较低、施工方便、可以常温下涂刷的优点。

A film remover for aluminum magnesium allo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镁合金除膜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铝镁合金表面处理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铝镁合金除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铝镁合金的应用十分广泛,它以比重轻、强度高、具有韧性和尺寸稳定性而著称,它在交通运输、轮船、航空等领域中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目前,很多船厂现在都把玻璃钢造船改成了铝镁合金造船,而除镁铝合金的去膜方式一般都采用人工抛光、砂轮等方式,这样存在着人工费用高、速度慢、除膜不彻底且不均匀的问题,特别是一些死角地方更是难以处理,还容易损伤金属基体表面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此,人们迫切的希望能制得出一种直接涂刷除油污、快速去膜、环保无污染、对人体无伤害且不损伤基材的铝镁合金专用除油去膜剂。然而,要制一种除膜又不伤基材的铝镁合金除膜剂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膜除不尽,则会导致铝镁合金外层上的油漆附着力不行,影响外观品质,又因铝镁合金中还含有Ti、Cu、Fe、Si等元素,而其中Ti、Si在高温下与氧结合生成的TiO2、SiO2等,在一般酸性条件下是不溶的,那么要实现除膜又不伤基材的情况下难以做到的,因为TiO2、SiO2等的膜层在弱酸性及中度酸性条件下都不会溶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及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专利技术人经反复研制后,现提出一种铝镁合金除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镁合金除膜剂及其制备方法,通过直接涂刷,便可快速去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铝镁合金除膜剂,包括以下原料组分及重量份数:混合酸10-20份;表面活性剂4-6份;金属缓蚀剂5-8份;催化剂2-4份;助剂10-15份;水47-69份。进一步优选为:包括以下原料组分及重量份数:混合酸11份;表面活性剂5份;金属缓蚀剂6份;催化剂3份;助剂12份;水63份。进一步优选为:包括以下原料组分及重量份数:混合酸10.1份;表面活性剂4份;金属缓蚀剂5份;催化剂2份;助剂10份;水68.9份。进一步优选为:包括以下原料组分及重量份数:混合酸19.998份;表面活性剂6份;金属缓蚀剂8份;催化剂4份;助剂15份;水47.002份。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混合酸由柠檬酸和磷酸六磷脂混合而成,所述柠檬酸和所述磷酸六磷脂的重量比为5:6。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助剂为聚乙二醇。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表面活性剂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OP-10;所述金属缓蚀剂为植酸。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催化剂为可溶性氟盐。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可溶性氟盐为氟化钠。一种铝镁合金除膜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上述所述铝镁合金除膜剂的原料组分及重量份数,称取各原料组分;S2、将水加入到塑料反应釜内,在搅拌的条件下,加入催化剂使其全部溶解,然后再加入金属缓蚀剂,搅拌均匀后,加入混合酸、表面活性剂及助剂,并充分搅匀,制得铝镁合金除膜剂。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塑料反应釜温度为常温,不需要对其加热。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用时,将铝镁合金除膜剂直接涂刷即可,一般2-5min左右就可除掉铝镁合金复合硬质膜层,且不伤金属基体。铝镁合金除膜剂中添加了用于保护铝镁合金的金属缓蚀剂,金属缓蚀剂为酸性缓蚀剂,即植酸,并配以专门除TiO2、SiO2膜层的催化剂及表面活性剂,除膜率可达97%以上。白色的乳状物就是膜反应生成的金属离子水解为氢氧化物,保护了余酸不会再腐蚀金属基体,因为多余的酸也会首先溶解氢氧化物而不会溶解金属基体。再者,采用涂刷,表面的酸很少,何况前面所生成的AlPO4本身又是金属腐蚀阻止剂及抗氧剂,又添加了金属缓蚀剂,因此不会对金属基材造成损害。具有效果良好、除膜速度快、效率高、无二次污染、使用安全、成本相对较低、施工方便、可以常温下涂刷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中三块未作处理样板的图;图2是实施例1中三块经铝镁合金除膜剂A1处理过的样板的图;图3是实施例1中三块打磨样板的图;图4是实施例1中三个样板的图;图5是实施例1中三个样板的图;图6是实施例1中三个样板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1:一种铝镁合金除膜剂及其制备方法,铝镁合金除膜剂的配方为:柠檬酸5kg;磷酸六磷脂6kg;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OP-10)5kg;植酸6kg;氟化钠3kg;聚乙二醇12kg;水63kg。其制备方法如下:S1、根据上述配方,称取各原料组分;S2、将水加入到塑料反应釜内,在搅拌的条件下,加入催化剂使其全部溶解,然后再加入金属缓蚀剂,搅拌均匀后,加入混合酸、表面活性剂及助剂,并充分搅匀,制得铝镁合金除膜剂A1。塑料反应釜不需要加热,常温生产即可。使用时,将铝镁合金除膜剂直接涂刷,根据膜层的厚薄,也可将其稀释至25-50%左右涂刷,一般2-5min可把膜层除尽,但除膜效率与产品浓度、施工温度均有关系。如难除膜,可适当延长除膜时间,或在未除尽膜层上再涂刷一遍。在涂刷产品除膜时,用刷子滚涂均匀即可。施工时,会在铝镁合金表面上看到一层灰黑色的膜层出现,待灰黑色膜层消失后,表面呈现出白色乳状物,视为膜层除尽的反应终点,稍后用布擦干净或用水洗均可以,布擦后待自然干燥,金属表面会出现膜痕,是脱膜氧化物粘在金属表面上没擦干净的缘故,用水洗后,则光亮如新,干燥后可直接涂刷或喷涂油漆。及H2SiF6或H2TiF6HAlO2Mg2+溶液,由于磷酸六磷脂在单位体积溶液中与铝镁合金氧化膜反应后,随着PH值数值的升高,酸度降低,反应生成的金属离子迅速水解而形成的KspAl(OH)3=4.6*10-33、KspAlPO4=6*10-19、KspTi(OH)2=3*10-29、KspMg(OH)2=1.8*10-11,溶度积都较小,因而产生Al(OH)3、AlPO4、Ti(OH)2、Mg(OH)2、H2SiO3等沉淀。简单的说,就是铝镁合金在冶炼过程中在高温熔融时,添加所需要的各种元素与空气反应时,表面生成灰黑色的氧化膜,如TiO2、Al2O3、SiO2、MgO、Fe3O4等混合物膜层,这些氧化膜是以很细的颗粒状存在的,结构紧密,所以从外观上来看是灰黑色的,就似银粉也是黑色的一样,所以在混合酸及催化剂的作用下,这些黑色氧化膜可以迅速溶解(黑色消失),继而生成上述中的金属离子或化合物。随着混合酸除膜的消耗,溶液酸度降低,金属离子迅速水解生成白色的氢氧化物,为乳状物沉淀。另外,上述所说的出现白色乳状物为反应终点,是因为氧化膜除尽后,灰黑色膜才会消失,如果没除尽,灰黑色膜就不会消失。更重要的是,白色的乳状物就是膜反应生成的金属离子水解为氢氧化物,保护了余酸不会再腐蚀金属基体,因为多余的酸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铝镁合金除膜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组分及重量份数:/n混合酸10-20份;/n表面活性剂4-6份;/n金属缓蚀剂5-8份;/n催化剂2-4份;/n助剂10-15份;/n水47-69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镁合金除膜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组分及重量份数:
混合酸10-20份;
表面活性剂4-6份;
金属缓蚀剂5-8份;
催化剂2-4份;
助剂10-15份;
水47-69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镁合金除膜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组分及重量份数:
混合酸11份;
表面活性剂5份;
金属缓蚀剂6份;
催化剂3份;
助剂12份;
水63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镁合金除膜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组分及重量份数:
混合酸10.1份;
表面活性剂4份;
金属缓蚀剂5份;
催化剂2份;
助剂10份;
水68.9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镁合金除膜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组分及重量份数:
混合酸19.998份;
表面活性剂6份;
金属缓蚀剂8份;
催化剂4份;
助剂15份;
水47.002份。


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昭来杨秋生成兆勇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新源素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