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甘元型大豆异黄酮复合益生菌群混合共存培养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5969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甘元型大豆异黄酮复合益生菌群混合共存培养设备,包括底箱和底板,所述底箱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部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底箱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混合箱,所述底箱顶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电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底箱、混合箱、电机、第一皮带盘、转杆、第二皮带盘、皮带、混合器、活动杆、活套、滑杆、复位弹簧、套管、减震弹簧和支撑杆的配合,解决了现有的大豆异黄酮复合益生菌群的混合共存培养装置,工作时会产生较大的抖动,长时间的使用会导致装置零部件松动,缩短装置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甘元型大豆异黄酮复合益生菌群混合共存培养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益生菌群混合
,具体为一种甘元型大豆异黄酮复合益生菌群混合共存培养设备。
技术介绍
大豆异黄酮是黄酮类化合物,是大豆生长中形成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是一种生物活性物质,由于是从植物中提取,与雌激素有相似结构,因此大豆异黄酮又称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的雌激素作用影响到激素分泌、代谢生物学活性、蛋白质合成、生长因子活性,是天然的癌症化学预防剂,复合益生菌群其原理是根据土壤中复合菌群组合具有分解、消化、解毒、抗菌等能力的原理,现有的大豆异黄酮复合益生菌群的混合共存培养装置,工作时会产生较大的抖动,长时间的使用会导致装置零部件松动,缩短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甘元型大豆异黄酮复合益生菌群混合共存培养设备,具备减小震动,延长装置使用寿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大豆异黄酮复合益生菌群的混合共存培养装置,工作时会产生较大的抖动,长时间的使用会导致装置零部件松动,缩短装置的使用寿命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甘元型大豆异黄酮复合益生菌群混合共存培养设备,包括底箱(1)和底板(1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箱(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套管(15),所述套管(15)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16),所述减震弹簧(1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7),所述支撑杆(17)的底部与底板(14)固定连接,所述底箱(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混合箱(2),所述底箱(1)顶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输出轴贯穿底箱(1),并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盘(4),所述底箱(1)内腔底部的左侧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转杆(5),所述转杆(5)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二皮带盘(6),所述第二皮带盘(6)和第一皮带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甘元型大豆异黄酮复合益生菌群混合共存培养设备,包括底箱(1)和底板(1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箱(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套管(15),所述套管(15)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16),所述减震弹簧(1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7),所述支撑杆(17)的底部与底板(14)固定连接,所述底箱(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混合箱(2),所述底箱(1)顶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输出轴贯穿底箱(1),并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盘(4),所述底箱(1)内腔底部的左侧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转杆(5),所述转杆(5)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二皮带盘(6),所述第二皮带盘(6)和第一皮带盘(4)通过皮带(7)传动连接,所述转杆(5)的顶部贯穿混合箱(2),并固定连接有混合器(8),所述底箱(1)的底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活动杆(9),所述活动杆(9)远离底箱(1)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活套(10),所述活套(10)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杆(11),所述滑杆(11)表面的两侧均套设有复位弹簧(12),所述滑杆(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元召倪晋东程金龙徐建雄徐志昀张路路朱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优仕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