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热水空调是由压缩机式空调改进而成,它包括现有空调技术结构,由压缩机、四通阀、冷凝器、蒸发器、毛细管、管路等联接,充入工质后组成了一个制冷和制热运行的闭路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原系统中增加了一个新颖的制热水循环系统,结合应用了新颖的空调制热水循环系统,设置了相对变节流装置和特殊的集控模式,解决了长久以来空调不具有制热水功能和空调制热水研究试验中无法解决的工况波动大,出热水温度低,和不能专用制热水等一系列问题。(*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对现有空调(热水)机技术的改进。近年来压缩机式空调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普及,一种制冷兼制热水双向使用空调正处于研究试验阶段,由于一些关键技术问题难以解决,该项目始终不能发展形成产品。本技术改进的目的在于解决空调制热水关键生的技术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采用了不同专业的锅炉和热管传热技术,结合应用了新颖的空调制热水循环系统,设置了相对变节流装置和特殊的集控模式,解决了长久以来空调不具有制热水功能和空调制热水研究试验中无法解决的工况波动大,出热水温度低,和不能专用制热水等一系列问题。本技术的改进,促使了制冷、制热、制热水功能一体化产品热水空调的实现,产品使用专制热水时,能量转换热效率是电热水器的3倍,夏季制冷兼制热水双向使用时,由于制热水吸收了制冷工况室外侧排放的热量;等于为系统增加一级冷凝,使原有的制冷量明显上升,制冷功耗明显下降,制热水形成了用电负消耗,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减少了对室外环境的热污染。本技术所述的改进,适用于房间式空调,单元式空调,也适用于各类中大型压缩机式中央空调及制冷设备。本技术改进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的。本技术的热水空调是由压缩机式空调改进而成,它包括现有空调技术结构,由压缩机、四通阀、冷凝器、蒸发器、毛细管、管路等联接,充入工质后组成了一个制冷和制热运行的闭路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原系统中增加了一个新颖的制热水循环系统,制热水循环系统是由过热器、储热水箱、水泵、温控阀、安全阀、磁水器及冷热水管连接组成。两个系统的结合是通过制热水系统的过热器,串联在制冷(热)系统的压缩机和四通阀之间,两系统运行受新设置的变节流装置和集控器控制影响。压缩机工作时,高温工质气体首先进入过热器,使过热器内部管路成为高温热管与制热水系统内的常温水进行热交换,常温水在过热器中吸收了高温排气的过热焓或冷凝焓,生成高温水,经热水管被输送至储热水箱的上方,储热水箱下方的低温水又经冷水管不断流入过热器被加热,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闭合循环流动的制热水系统,达到空调制热水和获得高温热水的目的。下面通过实施例和附图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热水空调制冷(热)系统与制热水系统结合为一体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中,(1)过热器、(2)压缩机、(3)电磁阀毛细管、(4)毛细管、(5)温控阀、(6)室外风机、(7)冷凝器、(8)水泵、(9)冷水管、(10)热水管、(11)淋浴器、(12)安全阀、(13)磁水器、(14)储热水箱、(15)集控器、(16)传感器、(17)四通阀、(18)室内风机、(19)传感器、(20)蒸发器图中集控器(15)引出8根虚线表示控制线与下方各零部件连接并对其实行特殊控制。本实施例中,压缩机(2)工作时,高温排气通过管路先经过热器(1)再经四通阀(17),冷凝器(7),并联毛细管(4),(3),蒸发器(20),构成制冷(热)循环回路系统;过热器(1)在高温排气通过时,内部形成高温热管,并与外界进入的常温水进行热交换,形成高温水经温控阀(5),热水管(10)储热水箱(14),水箱内下部低温水又不断流入冷水管(9)经水泵(8),又进入过热器,构成一个连通的制热水循环系统。制冷(热)系统与制热水系统的结合是通过制热水系统中的过热器(1)串联在压缩机(2)与四通阀之间,过热器结构是能通过不同工质对流传导进行换热的一种装置,在制热水系统中充当水加热器的角色。本实施例中新颖的制热水循环系统设计有以下内容1、制热水系统结构设计图2是从图1中分解出来的制热水系统结构示意图。图中,过热器(1)上端出水口接有电磁温控阀(5),与热水管(10)连接,其管路一直延伸至储热水箱(14)内部的上方,水箱底部有接管与冷水管(9)接通,冷水管上设有水泵(8)并与过热器(1)下端的进水口接通,该布置形成一个闭合回路的连通系统,为自然循环和机械循环制热水结构创造了基本条件。水箱下方有一三通,水平接口设一安全阀(12)和一磁水器(13),可处理水膨胀过压,和防止高温管传热结垢。系统结构设计还包括对过热器结构的独特发计,可采用常规结构过热器,更注重采用的是设计一种前所未有的内外层全部为波浪状柔性金属体结构,能抗拒环境低温壳体内水结冰冻裂。2、自然循环和机械循环工况设计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设计规定理想的工作状况。压缩机制冷(热)运转时,高温排气首先进过热器与系统常温水进行热交换,常温水在过热器里吸收了过热焓变为高温水逐渐充满热水管(10),因制热水系统的冷热水管上下有一定高度差,必然产生冷热水比重不同造成的重力差,形成自然循环流动动力,过热器里的高温水不断被推入热水管(10)被输送至水箱内的上方,水箱内下方的低温水在重力的作用下,经冷水管(9)不断流入过热器被再次加热,系统内的水温越来越高,这就形成了自然循环制热水工况。机械循环制热工况包括双向使用制热水工况和专用制热水工况,最直观的表现,为水泵运转进入机械循环制热水,工况设定的内容见以下集控模式设计方案。本实施例中相对变节流装置的设置图1中电磁阀毛细管(3)和毛细管(4)并联设置,串联在冷疑器(7)和蒸发器(20)的连管之间,该装置主要用于机械循环制热水工况,空调制冷和自然循环制热水时,电磁阀毛细管(3)是关闭的,当进入机械循环制热水,电磁阀毛细管自动打开,通过增大流量起到稳定运行工况等作用。本实施例中特殊集控模式设计方案-由集控器(15)通过一定数量控制连线,分别对室内风机(18),室外风机(6),压缩机(2),电磁阀毛细管(3),温控阀(5),水泵(8)等实行特殊控制。该方案是专为机械循环制热水设计。1、当设定制冷(热)和制热水同时进行时集控执行电磁阀毛细管(3)开启,水泵低速运转,空调双向使用功能运转,在水箱水温达到设定温度或集控设计的最高温度时,水泵(8)电磁阀毛细管(3)自动关闭,机械循环制热水停止,空调制冷(热)工况不变,制热水转入自然循环工况。2、当设定专用制热水功能时压缩机启动,系统进入制热工况。集控器执行室内风机(8)停转,电磁阀毛细管(3)打开;水泵(8)中速运转的专制热水工况。当水温升至设定温度时整个系统运行中止,待水温落差较大时又自动恢复原设定运行。当设定水温很高或没有设定水温时,专制热水在最低位水温升至中温以上时,集控器执行室内风机(18)超微风运转,水泵转速加快,热水达到设定高温或集控设计的最高水温时,系统自动关机。专制热水功能在集控器中也可设置定时功能命令。本技术的热水空调从总体结构来看,可以是整体结构也可以是分体结构,按制热水系统的基本组元,对过热器略加变化,可以多台空调组合进一个制热水系统,也可一台空调分组出多个制热水系统,使本技术改进的技术具有更广泛的应用空间。权利要求1.本技术热水空调,它包括现有空调技术结构,由压缩机、四通阀、冷凝器、蒸发器、毛细管、管路等连接组成制冷、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压缩机与四通阀之间串联了新颖的制热水循环系统,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串联了随时可变流量的变节流装置,系统电控增加了对制热水和变节流装置的特殊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热水空调,其特征在于新颖的制热水循环系统是由过热器、储热水箱、水泵、温控阀、安全阀及冷热水管等联接组成,与制冷、热系统的结合是通过过热器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本实用新型热水空调,它包括现有空调技术结构,由压缩机、四通阀、冷凝器、蒸发器、毛细管、管路等连接组成制冷、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压缩机与四通阀之间串联了新颖的制热水循环系统,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串联了随时可变流量的变节流装置,系统电控增加了对制热水和变节流装置的特殊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张志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