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尾气污染物协同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5528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船舶尾气污染物协同处理装置,包括吸收塔和吸收塔连接的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器上连接有空气源,吸收塔一端连接有尾气入口,另一端连接有尾气出口,吸收塔沿尾气运动方向设置有降温层和吸收层,降温层和吸收层之间设置有臭氧喷射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臭氧喷射器位于吸收塔内,降温层和旋流板之间,温度较高的船舶尾气进入吸收塔底的尾气入口后,首先与降温层喷出的降温水接触,避免了臭氧的大量分解。随后沿尾气流动方向经过吸收层,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被氢氧化镁吸收,船舶尾气经第二塔盘,与水洗层喷出的海水接触,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被进一步洗涤吸收,经过除雾器拦截水雾,最终由塔顶的尾气出口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舶尾气污染物协同处理装置
本技术属于船舶尾气治理
,具体涉及一种船舶尾气污染物协同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船舶排放的尾气中主要污染物是氮氧化物(NOx)和硫氧化物(SOx)。根据国际海事组织(IMO)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世界船舶尾气中的NOx和SOx的排放量分别占全球总排放量的15%和13%,带来了严重的大气污染。NOx中一氧化氮(NO)占比约95%,SOx中95%以上为二氧化硫(SO2),因此船舶尾气污染物治理的关键是脱除NO和SO2。国际性MARPOL73/78公约附则VI的修正案中,船舶尾气NOx排放限值的TierIII标准要求从2016年1月1日起新建船舶NOx的排放上限是3.4g/kWh,其中kWh是船舶柴油机的装机总功率。附则VI还规定,自2015年1月1日起,进入排放控制区的船只必须使用含硫量≤0.1%(m/m)的燃油;我国出台的《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实施方案》则要求自2019年1月1日起进入我国整个沿海和内河地区的所有船舶的燃油含硫量≤0.5%(m/m);目前降低燃油含硫量的通用方法是换用低硫油,但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舶尾气污染物协同处理装置,包括吸收塔(1)和吸收塔(1)连接的臭氧发生器(2),所述的臭氧发生器(2)上连接有空气源(3),所述的吸收塔(1)一端连接有尾气入口(4),另一端连接有尾气出口(5),所述的吸收塔(1)沿尾气运动方向设置有降温层(6)和吸收层(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降温层(6)和吸收层(7)之间设置有臭氧喷射器(8),所述的臭氧喷射器(8)与臭氧发生器(2)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尾气污染物协同处理装置,包括吸收塔(1)和吸收塔(1)连接的臭氧发生器(2),所述的臭氧发生器(2)上连接有空气源(3),所述的吸收塔(1)一端连接有尾气入口(4),另一端连接有尾气出口(5),所述的吸收塔(1)沿尾气运动方向设置有降温层(6)和吸收层(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降温层(6)和吸收层(7)之间设置有臭氧喷射器(8),所述的臭氧喷射器(8)与臭氧发生器(2)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尾气污染物协同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臭氧发生器(2)采用空气制备臭氧,制得的臭氧进入臭氧喷射器(8)。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尾气污染物协同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降温层(6)上布置有若干喷口(9),所述的降温层(6)与降温循环泵(10)连接,所述的降温循环泵(10)与吸收塔(1)塔底相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尾气污染物协同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收层(7)上布置有若干喷口(9),所述的吸收层(7)通过循环泵(11)与循环槽(12)连接,所述的循环泵(11)还与吸收塔(1)底部连接,循环泵(11)与吸收塔(1)之间还连接有控制阀(13)。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舶尾气污染物协同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臭氧喷射器(8)与吸收层(7)之间沿尾气运动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国华向轶吕文豪冷健吕刚夏金松付柯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航天源动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