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新军专利>正文

一种低后坐力电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5482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2:42
一种低后坐力电锤,包括:外罩、后侧提手、开关按钮、动力电机、前侧手柄、震子、钻锤头、旋转轮、摆动撞击杆、摆动转轴、大转动齿轮、小转动齿轮、转动轴套和震子复位压簧;通过旋转轮、摆动撞击杆和摆动转轴的相互配合,利用摆动撞击杆撞击取代现有的气缸冲击来实现摆杆式电锤,解决了现有电锤因气缸密封容易损坏导致电锤经常故障的问题,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旋转轮上设置的多个摆动撞击杆,可以实现动力电机旋转一圈撞击多次的技术效果,提高了电锤的冲击工作效率,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摆动撞击杆在撞击震子时同时受到转动离心力和撞击压簧复位作用力,两种力相互叠加,实现了更好的撞击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后坐力电锤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工具和冲击电钻
,特别涉及一种低后坐力电锤。
技术介绍
电锤是利用活塞运动的原理,由传动机构带动活塞在一个气缸内往复压缩空气,气缸内空气压力周期变化带动汽缸中的击锤往复打击砖头的顶部,好象我们用锤子敲击砖头,故名电锤;例如专利号:2018203149420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电锤,其包括具有塑料箱体及金属件的减速箱箱体,塑料箱体具有相对较小的密度,如此,能够大大降低减速箱箱体的重量,同时,通过设置金属件,金属件具有较高的支撑能力,能够承受较大载荷以保证减速箱箱体的支撑强度,从而,不仅大大减轻了电锤整机的重量,还能够保证电锤整机的支撑强度;但通过对现有电锤结构进行评析,发现其气缸经常会出现磨损,导致锤击力不够,且气缸每运动一次,钻头锤击一次,冲击次数少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且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气缸运动时会对电锤产生较强的后坐力,对操作者的手臂产生较强的反冲击力;因此,我们急需专利技术一种后坐力小且一个周期内能实现多次敲击的电锤,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旋转轮、摆动撞击杆和摆动转轴的相互配合,利用摆动撞击杆撞击取代现有的气缸冲击来实现摆杆式电锤,解决了现有电锤因气缸密封容易损坏导致电锤经常故障的问题,同时,本专利技术旋转轮上设置的多个摆动撞击杆,可以实现动力电机旋转一圈撞击多次的技术效果,提高了电锤的冲击工作效率,同时,本专利技术摆动撞击杆在撞击震子时同时受到转动离心力和撞击压簧复位作用力,两种力相互叠加,实现了更好的撞击效果。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后坐力电锤,包括:外罩、后侧提手、开关按钮、动力电机、前侧手柄、震子、钻锤头、旋转轮、摆动撞击杆、摆动转轴、大转动齿轮、小转动齿轮、转动轴套和震子复位压簧;所述外罩后侧设置有后侧提手,所述后侧提手上设置有开关按钮,外罩前侧设置有前侧手柄,外罩后侧内部设置有动力电机,所述动力电机的电机轴上安装有旋转轮和大转动齿轮,所述大转动齿轮与小转动齿轮相啮合,所述小转动齿轮前端安装有转动轴套,所述转动轴套与震子通过滑动键连接,所述震子前端安装有钻锤头;多个所述摆动撞击杆通过摆动转轴可摆动的安装在在旋转轮的撞击块槽中,所述外罩在与旋转轮相对应处设置有四分之三圆弧接触面,剩余的四分之一圆弧开口处对应设置着震子,所述震子复位压簧套在振子上,其一端与震子的压簧卡盘接触,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外罩(1)前端内侧;打开开关按钮,所述动力电机带动大转动齿轮和旋转轮转动,大转动齿轮驱动小转动齿轮快速旋转,小转动齿轮通过转动轴套带动震子和钻锤头高速旋转,所述旋转轮转动带动多个所述摆动撞击杆做离心运动,摆动撞击杆在外罩的四分之三圆弧接触面阻挡下缩入撞击块槽中,摆动撞击杆在脱离四分之三圆弧接触面后开始作高速离心伸展动作,伸展的摆动撞击杆剧烈撞击震子,被撞击的震子相对于转动轴套向前侧滑动,同时震子复位压簧被压缩,当摆动撞击杆对震子的撞击力消失后,被压缩的震子复位压簧自动带动震子复位。进一步的,所述外罩还包括:外壳、电机安装壳和震子保护壳;所述外壳在与旋转轮相对应处设置有四分之三圆弧接触面,剩余的四分之一圆弧开口处设置着震子,外壳下方设置有电机安装壳,外壳前端设置有震子保护壳。进一步的,所述震子还包括:震动本体、滑动键槽、承撞凸台和钻锤头安装孔;所述震动本体为圆柱体,其前端开设有钻锤头安装孔,钻锤头可拆卸的固定安装在钻锤头安装孔中,震动本体后端固定安装有承撞凸台,承撞凸台的直径大于震动本体的直径,震动本体表面开设有一个滑动键槽。进一步的,所述震动本体和承撞凸台均采用碳素工具钢淬火制作而成。进一步的,旋转轮还包括:轮、旋转轴、撞击压簧和固定轴孔;所述旋转轴的一端与动力电机的电机轴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轮固定连接,所述轮外侧面开设有多个撞击块槽,摆动撞击杆可以在撞击块槽中往复摆动,所述撞击块槽内部设置有撞击压簧,撞击块槽上下面处的轮上开设有固定轴孔;所述轮转动带动多个摆动撞击杆转动,摆动撞击杆在四分之三圆弧接触面阻挡下缩入撞击块槽中使将撞击压簧压缩,摆动撞击杆在脱离四分之三圆弧接触面后同时受到转动离心力和撞击压簧的复位作用力。进一步的,所述摆动撞击杆包括:撞击本体、转动轴孔和弹簧压缩圆槽;所述撞击本体为弧形凸缘结构,其外侧弧形凸缘面为撞击接触面,撞击本体上端开设有转动轴孔,摆动转轴通过转动轴孔后固定安装在固定轴孔,从而使撞击本体可转动的安装在撞击块槽中,撞击本体内侧面设置有弹簧压缩圆槽,所述弹簧压缩圆槽用以压缩撞击压簧。进一步的,所述撞击本体采用高碳钢制作而成。进一步的,所述摆动撞击杆设置有3个。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通过动力电机、旋转轮、摆动撞击杆和摆动转轴的相互配合,利用摆动撞击杆撞击取代现有的气缸冲击来实现摆杆式电锤,解决了现有电锤因气缸密封容易损坏导致电锤经常故障的问题;(2)本专利技术通过一个动力电机同时带动钻锤头旋转和摆动撞击杆间歇性撞击震子,实现钻锤头做旋转运动的同时,还有一个方向垂直于钻锤头的往复锤击运动,减少了电机数量,节约了资源和空间;(3)本专利技术摆动撞击杆撞击震子时,震子相对于转动轴套向前侧滑动,同时震子复位压簧被压缩,当摆动撞击杆对震子的撞击力消失后,被压缩的震子复位压簧自动带动震子复位,自动复位的技术方案使电锤工作更加连续,提高了工作效率;(4)本专利技术在一个旋转轮上设置有多个摆动撞击杆,可以实现动力电机旋转一圈摆动撞击杆多次撞击震子,从而实现了在相同时间内增加震动次数的技术效果,提高了电锤的冲击工作效率;(5)本专利技术摆动撞击杆在四分之三圆弧接触面阻挡下缩入撞击块槽中使将撞击压簧压缩,摆动撞击杆在脱离四分之三圆弧接触面后同时受到转动离心力和撞击压簧的复位作用力,两种力相互叠加加强,使撞击力显著提高,而且摆动撞击杆撞击时不对电锤本体产生后坐力,对操作者的手臂振动小,实现了更好的电锤撞击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隐藏摆动撞击杆处外罩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转动轴套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外罩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震子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旋转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摆动撞击杆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摆动撞击杆压入旋转轮中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摆动撞击杆从旋转轮中伸出的示意图。附图标号:1-外罩;2-后侧提手;3-开关按钮;4-动力电机;5-前侧手柄;6-震子;7-钻锤头;8-旋转轮;9-摆动撞击杆;10-摆动转轴;11-大转动齿轮;12-小转动齿轮;13-转动轴套;14-震子复位压簧;101-外壳;102-四分之三圆弧接触面;103-四分之一圆弧开口;104-电机安装壳;105-震子保护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后坐力电锤,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罩(1)、后侧提手(2)、开40关按钮(3)、动力电机(4)、前侧手柄(5)、震子(6)、钻锤头(7)、旋转轮(8)、摆动撞击杆(9)、摆动转轴(10)、大转动齿轮(11)、小转动齿轮(12)、转动轴套(13)和震子复位压簧(14);/n所述外罩(1)后侧设置有后侧提手(2),所述后侧提手(2)上设置有开关按钮(3),外罩(1)前侧设置有前侧手柄(5),外罩(1)后侧内部设置有动力电机(4),所述动力电机(4)的电机轴上安装有旋转轮(8)和大转动齿轮(11),所述大转动齿轮(11)与小转动齿轮(12)相啮合,所述小转动齿轮(12)前端安装有转动轴套(13),所述转动轴套(13)与震子(6)通过滑动键连接,所述震子(6)前端安装有钻锤头(7);/n多个所述摆动撞击杆(9)通过摆动转轴(10)可摆动的安装在在旋转轮(8)的撞击块槽(804)中,所述外罩(1)在与旋转轮(8)相对应处设置有四分之三圆弧接触面(102),剩余的四分之一圆弧开口(103)处对应设置着震子(6),所述震子复位压簧(14)套在振子(6)上,其一端与震子(6)的压簧卡盘(602)接触,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外罩(1)前端内侧;/n打开开关按钮(3),所述动力电机(4)带动大转动齿轮(11)和旋转轮(8)转动,大转动齿轮(11)驱动小转动齿轮(12)快速旋转,小转动齿轮(12)通过转动轴套(13)带动震子(6)和钻锤头(7)高速旋转,所述旋转轮(8)转动带动多个所述摆动撞击杆(9)做离心运动,摆动撞击杆(9)在外罩(1)的四分之三圆弧接触面(102)阻挡下缩入撞击块槽(804)中,摆动撞击杆(9)在脱离四分之三圆弧接触面(102)后开始作高速离心伸展动作,伸展的摆动撞击杆(9)剧烈撞击震子(6),被撞击的震子(6)相对于转动轴套(13)向前侧滑动,同时震子复位压簧(14)被压缩,当摆动撞击杆(9)对震子(6)的撞击力消失后,被压缩的震子复位压簧(14)自动带动震子(6)复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后坐力电锤,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罩(1)、后侧提手(2)、开40关按钮(3)、动力电机(4)、前侧手柄(5)、震子(6)、钻锤头(7)、旋转轮(8)、摆动撞击杆(9)、摆动转轴(10)、大转动齿轮(11)、小转动齿轮(12)、转动轴套(13)和震子复位压簧(14);
所述外罩(1)后侧设置有后侧提手(2),所述后侧提手(2)上设置有开关按钮(3),外罩(1)前侧设置有前侧手柄(5),外罩(1)后侧内部设置有动力电机(4),所述动力电机(4)的电机轴上安装有旋转轮(8)和大转动齿轮(11),所述大转动齿轮(11)与小转动齿轮(12)相啮合,所述小转动齿轮(12)前端安装有转动轴套(13),所述转动轴套(13)与震子(6)通过滑动键连接,所述震子(6)前端安装有钻锤头(7);
多个所述摆动撞击杆(9)通过摆动转轴(10)可摆动的安装在在旋转轮(8)的撞击块槽(804)中,所述外罩(1)在与旋转轮(8)相对应处设置有四分之三圆弧接触面(102),剩余的四分之一圆弧开口(103)处对应设置着震子(6),所述震子复位压簧(14)套在振子(6)上,其一端与震子(6)的压簧卡盘(602)接触,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外罩(1)前端内侧;
打开开关按钮(3),所述动力电机(4)带动大转动齿轮(11)和旋转轮(8)转动,大转动齿轮(11)驱动小转动齿轮(12)快速旋转,小转动齿轮(12)通过转动轴套(13)带动震子(6)和钻锤头(7)高速旋转,所述旋转轮(8)转动带动多个所述摆动撞击杆(9)做离心运动,摆动撞击杆(9)在外罩(1)的四分之三圆弧接触面(102)阻挡下缩入撞击块槽(804)中,摆动撞击杆(9)在脱离四分之三圆弧接触面(102)后开始作高速离心伸展动作,伸展的摆动撞击杆(9)剧烈撞击震子(6),被撞击的震子(6)相对于转动轴套(13)向前侧滑动,同时震子复位压簧(14)被压缩,当摆动撞击杆(9)对震子(6)的撞击力消失后,被压缩的震子复位压簧(14)自动带动震子(6)复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低后坐力电锤,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1)还包括:外壳(101)、电机安装壳(104)和震子保护壳(105);
所述外壳(101)在与旋转轮(8)相对应处设置有四分之三圆弧接触面(102),剩余的四分之一圆弧开口(103)处设置着震子(6),外壳(101)下方设置有电机安装壳(104),外壳(101)前端设置有震子保护壳(10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新军
申请(专利权)人:杨新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