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桩基施工泥浆循环滤渣装置,涉及桩基施工技术领域,包括圆柱状的钢筒,所述钢筒横放且其后端面与中心轴垂直,前端面与后端面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前端面朝向前上方,在所述钢筒内安装有滤网并且滤网与所述前端面平行,在所述前端面的最前端处安装有挡渣板,在所述后端面上安装有封板并且在所述封板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钢筒连通的出浆管;进浆管安装在所述钢筒的上端并且靠近所述后端面处,并且所述进浆管与所述钢筒的连接处位于所述滤网的上方。泥浆经滤渣装置过滤后可不经沉淀直接回流至孔内继续循环利用,同时清理钻渣时不影响成孔施工,从而达到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
A kind of mud circulation filter for pil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桩基施工泥浆循环滤渣装置
本技术涉及桩基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桩基施工泥浆循环滤渣装置。
技术介绍
灌注桩施工采用机械钻孔,泥浆护壁,成孔过程对周围土体影响小,并且施工工艺成熟,应用非常广泛。灌注桩成孔施工是通过泥浆循环护壁并带走钻渣;传统灌注桩施工一般使用泥浆池进行泥浆循环,从桩孔中抽出的带渣的泥浆排到泥浆池内静置进行钻渣沉淀,并使用泥浆泵将沉淀后的泥浆回抽至桩孔内循环使用,该泥浆循环施工方法需定期清理泥浆池内的钻渣,影响施工效率,环保风险较大;当桩基数量多或水上作业时,泥浆池需求量大而作业空间有限,传统泥浆沉淀循环方法难以适应施工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桩基施工泥浆循环滤渣装置,泥浆经滤渣装置过滤后可不经沉淀直接回流至孔内继续循环利用,同时清理钻渣时不影响成孔施工,从而达到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桩基施工泥浆循环滤渣装置,包括圆柱状的钢筒,所述钢筒横放且其后端面与中心轴垂直,前端面与后端面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前端面朝向前上方,在所述钢筒内安装有滤网并且滤网与所述前端面平行,在所述前端面的最前端处安装有挡渣板,在所述后端面上安装有封板并且在所述封板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钢筒连通的出浆管;进浆管安装在所述钢筒的上端并且靠近所述后端面处,并且所述进浆管与所述钢筒的连接处位于所述滤网的上方。优选的,所述钢筒的上端开有向上的进浆槽,所述进浆槽位于所述滤网的上端,所述进浆管连接在所述进浆槽的侧面。优选的,所述前端面与所述后端面的夹角大小为45°-75°。优选的,所述挡渣板的伸出所述钢筒的下端高度大于所述封板伸出所述钢筒的下端高度。优选的,所述挡渣板与所述钢筒的连接处为过渡连接,并且在过渡连接处的下端开口并且放置有接渣盒。优选的,所述滤网为钢丝滤网和钢筋网片制成。本技术的使用原理:携渣泥浆通过进浆管流入进浆槽,落到钢滤网后被过滤,钻渣从滤网上滑落至挡渣板处,掉落到接渣盒内,过滤好的泥浆流到钢筒内,保持循环后的泥浆性能,过滤好的泥浆经出浆管抽出,直接回到桩孔内继续使用;接渣盒负责接收被分离出的钻渣和杂渍,通过吊机集中处理钻渣,消除清理泥浆池对泥浆循环的影响。本技术所带来的综合效果包括:本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整体结构性好,移运方便;并且巧妙利用了泥浆自重进行钻渣过滤,利用斜坡增大泥浆的过滤面积;泥浆自进浆管流入钢筒后沿着钢筋网片和滤网向斜下方运动,钻渣随着泥浆运动被滤网过滤,经自重落滑落至挡渣板处并落入接渣盒内,泥浆透过滤网经出浆管流出;此外,本新型通过泥浆循环运动动态过滤泥浆,省去了泥浆静置沉淀环节,彻底消除了清理泥浆池的施工间歇,提升泥浆循环效率和桩基施工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桩基施工泥浆循环滤渣装置,包括圆柱状的钢筒1,所述钢筒1横放且其后端面11与中心轴垂直,前端面12与后端面11的夹角为60°,所述前端面12朝向前上方,在所述钢筒1内安装有滤网2并且滤网2与所述前端面12平行,该滤网2为钢丝滤网和钢筋网片制成,在所述前端面12的最前端处安装有挡渣板3,在所述后端面11上安装有封板4并且在所述封板4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钢筒1连通的出浆管5;进浆管6安装在所述钢筒1的上端并且靠近所述后端面11处,并且所述进浆管6与所述钢筒1的连接处位于所述滤网2的上方。所述钢筒1的上端开有向上的进浆槽7,所述进浆槽7位于所述滤网2的上端,所述进浆管6连接在所述进浆槽7的侧面;从桩孔中抽出的携带钻渣的泥浆从进浆管6流进进浆槽7中,从进浆槽7落到滤网2上,将钻渣滤除,泥浆从滤网2落下至钢筒1内,再由出浆管5被抽出,重新回到桩孔中循环利用。所述挡渣板3的伸出所述钢筒1的下端高度大于所述封板4伸出所述钢筒1的下端高度;整个钢筒1放置时,钢筒1的前端高、后端低,因此钢筒1整体向后倾斜,钢筒1能储存部分泥浆,使出浆管5处不会抽空。所述挡渣板3与所述钢筒1的连接处为过渡连接,并且在过渡连接处的下端开口并且放置有接渣盒8;滤出的钻渣可以集中收集到接渣盒8内,方便后期处理。本技术实施例的使用原理:携渣泥浆通过进浆管6流入进浆槽7,落到钢滤网2后被过滤,钻渣从滤网2上滑落至挡渣板3处,掉落到接渣盒8内,过滤好的泥浆流到钢筒1内,保持循环后的泥浆性能,过滤好的泥浆经出浆管5抽出,直接回到桩孔内继续使用;接渣盒8负责接收被分离出的钻渣和杂渍,通过吊机集中处理钻渣,消除清理泥浆池对泥浆循环的影响。本技术实施例所带来的综合效果包括:本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整体结构性好,移运方便;并且巧妙利用了泥浆自重进行钻渣过滤,利用斜坡增大泥浆的过滤面积;泥浆自进浆管6流入钢筒1后沿着钢筋网片和滤网2向斜下方运动,钻渣随着泥浆运动被滤网2过滤,经自重落滑落至挡渣板3处并落入接渣盒8内,泥浆透过滤网2经出浆管5流出;此外,本新型通过泥浆循环运动动态过滤泥浆,省去了泥浆静置沉淀环节,彻底消除了清理泥浆池的施工间歇,提升泥浆循环效率和桩基施工效率。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以上参考了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制于此,任何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桩基施工泥浆循环滤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状的钢筒,所述钢筒横放且其后端面与中心轴垂直,前端面与后端面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前端面朝向前上方,在所述钢筒内安装有滤网并且滤网与所述前端面平行,在所述前端面的最前端处安装有挡渣板,在所述后端面上安装有封板并且在所述封板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钢筒连通的出浆管;进浆管安装在所述钢筒的上端并且靠近所述后端面处,并且所述进浆管与所述钢筒的连接处位于所述滤网的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桩基施工泥浆循环滤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状的钢筒,所述钢筒横放且其后端面与中心轴垂直,前端面与后端面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前端面朝向前上方,在所述钢筒内安装有滤网并且滤网与所述前端面平行,在所述前端面的最前端处安装有挡渣板,在所述后端面上安装有封板并且在所述封板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钢筒连通的出浆管;进浆管安装在所述钢筒的上端并且靠近所述后端面处,并且所述进浆管与所述钢筒的连接处位于所述滤网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基施工泥浆循环滤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筒的上端开有向上的进浆槽,所述进浆槽位于所述滤网的上端,所述进浆管连接在所述进浆槽的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会忠,陈冬,王振,王伟东,刘卓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筑港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