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痰连接管固定器,包括固定部和放置部,所述固定部和放置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固定部中部开设有夹持孔,并贯通至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所述固定部还开设有横槽,所述横槽沿着所述夹持孔贯通方向开设,并贯穿至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所述放置部包括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所述放置部在所述第三端面或第四端面上开设有放置孔。实现对吸痰连接管末端的收集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痰连接管固定器
本技术涉及吸痰管放置领域,特别是一种吸痰连接管固定器。
技术介绍
吸痰是临床常用的一项基础护理操作。吸痰连接管连接无菌吸痰管后即可进行吸痰操作,吸痰后一次性吸痰管丢弃,但连接管没有专用的固定器放置。临床上常将吸痰连接管置于床栏下的圆孔内,医护人员或病人的活动均可能导致连接管掉落在地,造成污染;连接管末端长期暴露于外面,易引起交叉感染;吸痰连接管被随意放置,再次使用时无法及时获得;床单位周围吸痰物品混乱无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吸痰连接管固定器,实现对吸痰连接管末端的收集。其技术方案如下:吸痰连接管固定器,包括固定部和放置部,所述固定部和放置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固定部中部开设有夹持孔,并贯通至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所述固定部还开设有横槽,所述横槽沿着所述夹持孔贯通方向开设,并贯穿至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所述放置部包括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所述放置部在所述第三端面或第四端面上开设有放置孔。所述放置孔开设在第三端面上,且为盲孔。所述第四端面为弧面,所述放置孔的底部为弧面。所述放置孔在开口的尺寸比底部的尺寸小。所述放置孔为圆形孔,开口的直径为15mm,所述放置孔在底部弧面与侧壁交接处的直径为14mm,所述放置孔开口端面与底部弧面与侧壁交接处的距离为40mm,所述放置孔的深度尺寸为45mm。所述固定部的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至少一侧设置成倾斜,并在所述横槽一侧向相对的一侧斜向外倾斜。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均设置成倾斜,在主视方向上,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汇聚成圆弧形,并与横槽汇聚成的直线形相切。所述夹持孔为圆形孔,直径为9mm。所述横槽的宽度尺寸为3mm,横槽的长度为30mm。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放置部均采用塑料制成,且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或一体成型制成。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第一、第二、第三……”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下面对本技术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1、吸痰连接管固定器,包括固定部和放置部,其中固定部用于夹持作用,实现固定,通过在中部开设的夹持孔以及横槽,横槽的设置可以使得夹持孔的大小可调节,在使用时通过将吸痰连接管的开始端滑过横槽,进入到夹持孔内,实现吸痰连接管固定器的固定,然后将吸痰连接管的末端放置到放置部内,实现了吸痰连接管的固定,避免吸痰后吸痰连接管被随手丢弃,方便护士再次吸痰时能及时获得吸痰连接管,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规范了病房物品整洁。2、放置孔开设在第三端面上,而且为盲孔,通过盲孔的设置,使得吸痰连接管放置在放置孔内有一个相对密封的环境,避免了吸痰连接管长期暴露在外面而引起的交叉感染。3、弧面的设置在加工上减少了应力集中的问题,而且弧形使得放置孔的底部快速封闭,与吸痰连接管的端面配合更加贴合。4、放置孔的开口尺寸比底部尺寸小,放置吸痰连接管时方便放置,而且随着放置的位置越深,吸痰连接管与放置孔的配合更加紧密,放置的稳定性更强。5、具体将放置孔的开口尺寸设置为15mm,放置孔在底部弧面与侧壁交接处的直径为14mm,匹配吸痰连接管的外径尺寸,所以方便放置吸痰连接管;而孔开口端面与底部弧面与侧壁交接处的距离为40mm,使得吸痰放置管的放置空间足够长,从而保证放置的稳定性,以及包裹的端口不易交叉感染,而放置孔的总深度为45mm,所以底部弧面的高度为5mm。6、固定部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至少一侧奢姿成倾斜,而且具体地在横槽的一侧向相对的另一测向外倾斜,所以第一端面或第二端面至少有一侧与横槽的角度是大于90°的,所以在卡进吸痰连接管上时相对方便,取出时也可以相对方便。7、在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上均设置成2倾斜的,而且在主视方向上,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汇聚成圆弧形,并与横槽汇聚成的直线形相切,所以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过渡到横槽是平滑过渡的,在卡持进吸痰连接管上时更加方便,同时取出也相对方便。8、夹持孔为圆形孔,而且直径为9mm,夹持孔的尺寸小于吸痰连接管的外径尺寸,所以在夹持时存在一个收缩的趋势。9、横槽的宽度尺寸为3mm,横槽的设置可以调节夹持孔的大小,同时让吸痰连接管能进入到夹持孔,而且横槽的长度为30mm,存在一定的距离,也就是夹持时的最小尺寸得到保证,夹持在吸痰连接管上时也相对稳定。10、固定部和放置部均采用塑料制作,具有一定的塑形,可以变形,而且在制造上相对简单,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也可以一体制成。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吸痰连接管固定器的视角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吸痰连接管固定器的视角二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吸痰连接管固定器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放置孔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固定部;11、第一端面;12、第二端面;13、夹持孔;14、横槽;20、放置部;21、第三端面;22、第四端面;23、放置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吸痰连接管固定器,包括固定部10和放置部20,所述固定部10和放置部20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10包括第一端面11和第二端面12,所述固定部10中部开设有夹持孔13,并贯通至所述第一端面11和所述第二端面12,所述固定部10还开设有横槽14,所述横槽14沿着所述夹持孔13贯通方向开设,并贯穿至所述第一端面11和所述第二端面12,所述放置部20包括第三端面21和第四端面22,所述放置部20在所述第三端面21或第四端面22上开设有放置孔23,所述放置孔23开设在第三端面21上,且为盲孔。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四端面22为弧面,所述放置孔23的底部为弧面,所述放置孔23在开口的尺寸比底部的尺寸小。具体地,所述放置孔23为圆形孔,开口的直径为15mm,所述放置孔23在底部弧面与侧壁交接处的直径为14mm,所述放置孔23开口端面与底部弧面与侧壁交接处的距离为40mm,所述放置孔23的深度尺寸为45mm。所述夹持孔13为圆形孔,直径为9mm,所述横槽14的宽度尺寸为3mm,横槽14的长度为30mm。如图3所示,所述固定部10的所述第一端面11和所述第二端面12至少一侧设置成倾斜,并在所述横槽14一侧向相对的一侧斜向外倾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面11和所述第二端面12均设置成倾斜,在主视方向上,所述第一端面11和所述第二端面12汇聚成圆弧形,并与横槽14汇聚成的直线形相切。所述固定部10和所述放置部20均采用塑料制成,且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或一体成型制成,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10和放置部20均采用透明塑料制成,并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本实施例的优点和原理:1、吸痰连接管固定器,包括固定部10和放置部20,其中固定部10用于夹持作用,实现固定,通过在中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吸痰连接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和放置部,所述固定部和放置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固定部中部开设有夹持孔,并贯通至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所述固定部还开设有横槽,所述横槽沿着所述夹持孔贯通方向开设,并贯穿至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所述放置部包括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所述放置部在所述第三端面或第四端面上开设有放置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吸痰连接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和放置部,所述固定部和放置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固定部中部开设有夹持孔,并贯通至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所述固定部还开设有横槽,所述横槽沿着所述夹持孔贯通方向开设,并贯穿至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所述放置部包括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所述放置部在所述第三端面或第四端面上开设有放置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吸痰连接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孔开设在第三端面上,且为盲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吸痰连接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端面为弧面,所述放置孔的底部为弧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吸痰连接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孔在开口的尺寸比底部的尺寸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吸痰连接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孔为圆形孔,开口的直径为15mm,所述放置孔在底部弧面与侧壁交接处的直径为14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燕恒,黄杏笑,杨航,麦剑欣,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惠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