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转动CT架构,包括:移动底座(1)、CT主体(2)以及旋转机构(3);其中,所述旋转机构(3)设置于所述移动底座(1),所述CT主体(2)在所述旋转机构(3)的驱动下,绕所述移动底座(1)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旋转。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移动CT机架设计成移动底座与CT主机可旋转结构,不需全身扫描时,CT主体与移动底座平行设置。如果需要进行全身扫描时,将CT主体相对移动底座旋转90度,同时将扫描床支撑结构从移动底座侧方拉出,做好固定,同时安装好CT床板,这样就可以进行全身扫描。结构简单实用,能够有效利用环境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转动CT架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可转动CT架构。
技术介绍
CT机属于精密影像检测设备,移动CT是近年来为了满足不同的场景需求衍生出来的一种新产品,目前的移动CT主要是用在急诊室、手术室、ICU等场景,而且基本以扫头部为主,不能扫全身,因为如果扫全身,需要扫描床支撑才能完成全身扫描。基于移动CT应用需求的多样化,特别是发生危重传染疾病需要检查患者全身时,患者由于隔离又不能随意移动,需要移动CT进入患者病房进行操作,移动CT扫描全身就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现有移动CT机架在结构上都是以传统CT主机+移动底座方案为主,主机部分不能相对移动底座旋转,扫描全身时,需要在上述场景中把扫描床部件移动到房间,再把患者移动到床板上,进行进行安装定位,非常的麻烦,而且也受空间限制,特别是对于危重患者没有这样的时间进行等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转动CT架构,以解决传统CT主机进入狭小空间而不能全身扫描的技术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转动CT架构,包括:移动底座1、CT主体2以及旋转机构3;其中,所述旋转机构3设置于所述移动底座1,所述CT主体2在所述旋转机构3的驱动下,绕所述移动底座1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旋转。可选的,所述旋转机构3包括:驱动系统31,包括驱动电机311、减速机312以及输出轴313;直齿锥齿轮32,通过所述输出轴313与所述减速机312连接;旋转主轴33,与所述直齿锥齿轮32连接,并从所述移动底座1下方延伸到所述移动底座1上方;其中,所述驱动系统31、直齿锥齿轮32均位于所述移动底座1的下表面。可选的,所述旋转机构3还包括:平面轴承34,设置于所述移动底座1的上方,与所述旋转主轴33固定连接;法兰盘35,设置于所述平面轴承34的上方,与所述旋转主轴33末端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平面轴承34与所述法兰盘35将所述CT主体2固定,使所述CT主体2随所述旋转机构3转动而转动。可选的,所述移动底座1包括:支撑面11,用于支撑所述CT主体2;沿所述支撑面11两端分别向上延伸的第一侧面12以及第二侧面13。可选的,所述第一侧面12顶端包括推手支撑结构14。可选的,所述第二侧面13顶端包括可折叠支撑结构15,所述可折叠支撑结构15能够在竖直状态和水平状态折叠。可选的,所述CT主体2包括:固定系统21以及CT主机22,所述CT主机22固定于所述固定系统21;所述固定系统21包括:固定底座211以及与所述固定底座211一体成型的固定板组件212。可选的,所述固定板组件212包括:位于所述固定板组件212中心的第一圆孔2121和环绕所述第一圆孔2121的多个第二圆孔2122。可选的,所述固定板组件212一侧设置有加强筋222。可选的,所述加强筋222包括:沿所述固定板组件212边缘向外延伸的第一加强筋2221;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筋2221和所述第一圆孔2121的第二加强筋222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筋2221和所述固定底座211的第三加强筋222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上述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转动CT架构,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移动CT机架设计成移动底座与CT主机可旋转结构,不需全身扫描时,CT主体与移动底座平行设置。如果需要进行全身扫描时,将CT主体相对移动底座旋转90度,同时将扫描床支撑结构从移动底座侧方拉出,做好固定,同时安装好CT床板,这样就可以进行全身扫描。结构简单实用,能够有效利用环境空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将,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可转动CT架构的旋转前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可转动CT架构的旋转后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驱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固定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某某部件,但这些某某部件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某某部件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某某部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二某某部件,类似地,第二某某部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一某某部件。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转动CT架构,CT扫描架作为CT系统的主要支撑部件,用于承载CT系统的旋转系统、旋转驱动部件、电气部件、外罩等零部件,上述各部件省略介绍。其中,CT(ComputedTomography),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可转动CT架构包括:移动底座1、CT主体2以及旋转机构3;其中,所述旋转机构3设置于所述移动底座1上,所述CT主体2在所述旋转机构3的驱动下,绕所述移动底座1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旋转,旋转角度最大为90度,可在旋转过程中的任意位置通过驱动系统31实现锁止。其中,如图3所示,所述旋转机构3包括:驱动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转动CT架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底座(1)、CT主体(2)以及旋转机构(3);其中,所述旋转机构(3)设置于所述移动底座(1),所述CT主体(2)在所述旋转机构(3)的驱动下,绕所述移动底座(1)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旋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转动CT架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底座(1)、CT主体(2)以及旋转机构(3);其中,所述旋转机构(3)设置于所述移动底座(1),所述CT主体(2)在所述旋转机构(3)的驱动下,绕所述移动底座(1)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转动CT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3)包括:
驱动系统(31),包括驱动电机(311)、减速机(312)以及输出轴(313);
直齿锥齿轮(32),通过所述输出轴(313)与所述减速机(312)连接;
旋转主轴(33),与所述直齿锥齿轮(32)连接,并从所述移动底座(1)下方延伸到所述移动底座(1)上方;
其中,所述驱动系统(31)、直齿锥齿轮(32)均位于所述移动底座(1)的下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转动CT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3)还包括:
平面轴承(34),设置于所述移动底座(1)的上方,与所述旋转主轴(33)固定连接;
法兰盘(35),设置于所述平面轴承(34)的上方,与所述旋转主轴(33)末端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平面轴承(34)与所述法兰盘(35)将所述CT主体(2)固定,使所述CT主体(2)随所述旋转机构(3)转动而转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转动CT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底座(1)包括:
支撑面(11),用于支撑所述CT主体(2);
沿所述支撑面(11)两端分别向上延伸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奇,邵世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晟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