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5109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是一种背心,包括衣体:所述衣体包括第一门襟和第二门襟,第一门襟和第二门襟通过数个可调节长度的连接件连接;所述衣体具有高度略低于胸口的领口;所述衣体可在人体胸腹之间形成容纳新生儿的空间。该背心不限制新生儿活动,可以使新生儿轻松触碰到母亲的乳头完成第一次母乳喂养,新生儿更安全,且能有效节省母亲体力,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产后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率,延长母婴皮肤接触时间,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的特点,适用于产科忙碌的环境,可广泛用于医院产房。

A ve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心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的背心。
技术介绍
母婴皮肤接触是指将刚出生或出生后不久的新生儿俯卧在母亲裸露的胸前,母亲双手扶住新生儿,可以与新生儿轻声说话,低声呼唤新生儿,触摸新生儿的皮肤或抚摸新生儿头部,亲吻新生儿等。出生后尽早给予新生儿母婴皮肤早接触,有利于维持新生儿心肺功能稳定,改善末梢循环,帮助新生儿更快适应外部环境,减少新生儿出生后的应激反应,平稳完成从母体内来到外部世界的过渡。文献报道,母婴SSC可以为母儿带来诸多益处,如有助于保持新生儿体温及血糖水平稳定;有助于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生风险,降低新生儿紧张情绪,有助于母儿间的情感交流,有助于促进母乳喂养等。由于新生儿适应皮肤接触的姿势需要一段时间,因此小于30分钟的母婴皮肤接触效果并不显著,WHO推荐对所有产妇经阴道分娩后,立即进行母婴早期皮肤接触,持续时间≥1h;我国自创建爱婴医院以来,对正常分娩的新生儿都要求实行母婴皮肤接触30min。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行,社区总体建档数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伴随而来的是高危孕妇的数量增加及高危管理要求的提升,这也势必造成“超负荷”的产科、儿科医疗服务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而助产士在中国即便包括全部助产技术人员(专、兼职助产士、产科医生),也只有0.09人/1000人口,处于很低的水平。加上实施新产程标准后,因为试产时间延长导致产妇产后劳累,新生儿跟产妇皮肤接触靠产妇双手环抱新生儿持续长时间很难坚持;产妇往往需要医务人员帮忙,而由于医务人员繁忙而提早终止皮肤接触。用有效的方法提高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率及时间迫在眉睫。目前早期皮肤接触通常将新生儿以俯卧位趴于产妇裸露的胸前,头放在产妇双侧乳房之间,脸偏向一侧,伸展手臂和腿,新生儿背部及身后覆盖医院的毯子;指导产妇用一只手托住新生儿臀部,另一只手放于其背部,出于安全性考虑,护士需在旁协助观察。这种方法母亲易感疲劳,同时又浪费人力,长时间操作难以坚持。国内学者丛兰日曾提出用母婴皮肤接触固定带固定新生儿与产妇,使用方法:将母婴接触固定带放入产床垫子下面,当新生儿娩出断脐后,立即与母亲进行裸体皮肤接触,根据产妇胖瘦、新生儿大小选用合适的压扣,在新生儿胸部、臀部、大腿部固定好即可。这种皮肤接触固定带没有固定到新生儿脖子,安全性不够,压扣会增加新生儿不适感。国外用于袋鼠式护理袋鼠包将早产儿直立式固定在父母的胸口,但是这种袋鼠包适用产妇直立位时使用,而且使用起比较复杂,不适用我国产后分娩室产妇卧床早期皮肤接触。为了达到较长时间皮肤接触的目的,同时保证其他各项治疗、护理操作的顺利实施,根据接触需求的安全性、方便性设计了一款母婴皮肤接触专用背心,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产后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率低、持续时间短,耗费大量医护人员等问题。该背心不限制新生儿活动,可以使新生儿轻松触碰到妈妈的乳头完成第一次母乳喂养,能有效节省母亲体力,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使新生儿更安全,能有效提高产后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率,延长母婴皮肤接触时间,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的特点,适用于产科忙碌的环境,可广泛用于医院产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产后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率低、持续时间短,耗费大量医护人员等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种背心,该背心包括衣体:所述衣体包括第一门襟和第二门襟,第一门襟和第二门襟通过数个可调节长度的连接件连接;所述衣体具有高度略低于胸口的领口;所述衣体可在人体胸腹之间形成容纳新生儿的空间。根据本技术,背心与产妇胸腹之间形成一个容纳新生儿的空间,同时具有略低于产妇胸口的领口,从而使新生儿的活动不受过多限制,新生儿轻松触碰到妈妈的乳头完成第一次母乳喂养。通常门襟(包括第一门襟和第二门襟)可以设置在习惯的位置,比如正面或侧面,但是为了减少新生儿与门襟之间无保护的摩擦带来的不适和可能的意外伤害,优选地,将第一门襟和第二门襟移至背后。即使产妇和新生儿的体型较大,第一门襟和第二门襟处于分开仅通过连接件连接的状态,也不影响新生儿的正常接触和活动。本技术的数个连接件由数个连接带和固定在连接带上等间距的一组高粘性魔术贴组成,衣体的第一门襟或第二门襟上固定有与连接带上高粘性魔术贴相配合的魔术贴,显然此处的连接件也可以采用通常的钩针或卡扣、毛毡或系带来实现类型的效果,不过根据本技术优选的门襟位置,显然采用魔术贴的方式更便于使用和操作。优选地,至少与新生儿接触的领口部分,设有加厚颈托,颈托整体成弧形,成凹形包围领口,其作用包括,一为固定新生儿脖颈,提高安全性,二为避免新生儿脖颈与领口无保护的摩擦,通常地,颈托通过缝合的方式与领口连接在一起:优选地,为了解放产妇的双手,节省产妇体力,也为了防止产妇肢体无力导致新生儿意外滑落,本技术的衣体具有可收束的下摆,配合系带、卡扣、细钩等形式,本技术优选为宽边松紧带,下摆与衣体一体成型或通过缝合与衣体相连。进一步,本技术的衣体具有可调节长度的肩带,通常可以包括卡扣或系带等其他的调节长度的方式,所述肩带与衣体一体成型或通过缝合与衣体相连。根据本技术的肩带,其作用包括将背心固定在产妇身上,避免滑脱,可调节的肩带可以适用不同体型的产妇,提高适用性。本技术的一种背心,其材料可以选择有弹性的棉布,质地柔软舒适,可直接接触新生儿皮肤。根据本技术的一种背心,背心尺寸选用38cm×80cm,如果门襟位于正背面,则背心包括40cm宽正面及左右各20cm背部宽度,连接件或连接带的长度选为40cm即可适用大部分产妇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背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放大的加厚颈托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第1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该背心衣体包括第一门襟101和第二门襟102,第一门襟101和第二门襟102通过数个可调节长度的带有魔术贴201的连接带202连接,衣体的领口301高度略低于产妇胸口,衣体在产妇胸腹之间形成容纳新生儿的空间4。新生儿出生后,助产士处理好脐带,穿好纸尿裤,戴好帽子,裸体,将新生儿以俯卧位放在母亲裸露的胸前,头放在母亲双侧乳房之间,脸偏向一侧,新生儿背部覆盖干净毛巾,产妇卧位时伸直手臂由助产士协助产妇穿上背心,助产士根据产妇胖瘦、新生儿大小调节连接带和魔术贴,固定好产妇与新生儿,然后再覆盖医院的被子。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调节连接带和魔术贴时,调节的松紧度应适度,不应过分缩小衣体设计时所预留的可形成的空间,也不应过分放松,其标准为既保证新生儿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又要保证衣体对新生儿的活动空间有一定的限制,避免新生儿滑落。根据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最下端的连接带应收紧,避免婴儿从产妇腹部滑落。显然,实施例1中门襟的位置可以设在侧面或正面,都可以大致实现同样的效果,实施例1中不利的影响是设在侧面或正面有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在活动过程中接触到门襟的结合部位,引起不必要的无保护的摩擦,有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心,其特征是,该背心包括衣体;/n所述衣体包括第一门襟和第二门襟,第一门襟和第二门襟通过数个可调节长度的连接件连接;/n所述衣体具有高度略低于胸口的领口;/n所述衣体在人体胸腹之间形成容纳婴儿的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心,其特征是,该背心包括衣体;
所述衣体包括第一门襟和第二门襟,第一门襟和第二门襟通过数个可调节长度的连接件连接;
所述衣体具有高度略低于胸口的领口;
所述衣体在人体胸腹之间形成容纳婴儿的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心,其特征是,所述的领口正面中心,至少有一部分设有加厚颈托;所述颈托为弧形;所述颈托成凹形包围领口,并通过缝合的方式与领口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心,其特征是,所述的衣体具有可收束的下摆,所述下摆与衣体一体成型或通过缝合与衣体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心,其特征是,所述的衣体具有可调节长度的肩带,所述肩带与衣体一体成型或通过缝合与衣体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麻彬彬郑美凤王晓蕾王蕾茜郑晶晶林晓晓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