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盘倾仰力度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5103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底盘倾仰力度调节装置,包括壳体、靠背杠杆、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弹片、弹片压台、弹片压板、调节螺杆,所述弹片其一端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靠背杠杆支点与壳体转动连接,一端伸入壳体内部并抵住弹片中部下侧,另一端在壳体外部,可与座椅靠背连接;所述弹片压板内部有与调节螺杆配合的内螺纹,其上表面与壳体内部的上表面接触,其下表面设有半圆形的下压凸台;所述弹片压台上表面设有半圆形的受力凸台,并设置在弹片活动端的上表面;所述调节螺杆与弹片压板螺纹连接,所述下压凸台与受力凸台互相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选用将靠背的力量通过靠背杠杆将力传递到弹片的中部,使得弹片的受力更均匀。

A device for adjusting chassis tilt for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底盘倾仰力度调节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家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底盘倾仰力度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中国公开号:CN204561492U,公开了一种能满足不同人体及坐姿需要的椅子,其倾仰力度调节装置是这样的,将弹片的一端与靠背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底盘活动连接,然后设置一个可平移的支点于弹片的中部,通过改变支点与弹片底盘端的距离,来调整其倾仰力度,在实际使用中,此方案存在弹片受力点是不固定的,因此与弹片相接触的,可动的零件的表面会受到较为严重的磨损,会出现零件磨损失效的情况,制约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提出一种新型的倾仰力度调节装置,而提供一种底盘倾仰力度调节装置,包括壳体、靠背杠杆、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弹片、弹片压台、弹片压板、调节螺杆,所述弹片纵向布置,其一端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靠背杠杆支点与壳体转动连接,一端伸入壳体内部并抵住弹片中部下侧,另一端在壳体外部,可与座椅靠背连接;所述弹片压板内部有与调节螺杆配合的内螺纹,其上表面与壳体内部的上表面接触,其下表面设有半圆形的下压凸台;所述弹片压台上表面设有半圆形的受力凸台,并设置在弹片活动端的上表面;所述调节螺杆与弹片压板螺纹连接,使其可以横向滑动,所述下压凸台与受力凸台互相接触。优选的,所述靠背杠杆包括第一力臂、第二力臂和连接轴,所述第一力臂和第二力臂的一端都开有供连接轴插入的连接孔,所述第二力臂另一端还设有用于抵住弹片的滑管,所述连接轴上还套接有用于与壳体转动连接的滑套。优选的,所述连接轴的外形可以是多边形管、带有外花键管中的一种,所述连接孔的形状与连接轴的外形配合。优选的,所述弹片压台还有铰接臂,所弹片压台通过铰接臂铰接在壳体上。优选的,所述调节装置镜像设置有另外一套调节机构和靠背杠杆,所述调节螺杆螺纹部分设有为两段长度相同、螺纹方向相反的螺纹。优选的,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设置在壳体外部的缓冲脚,所述缓冲脚两端分别与壳体、座椅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缓冲脚内部具有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两端分别与缓冲脚、壳体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选用将靠背的力量通过靠背杠杆将力传递到弹片的中部,使得弹片的受力更均匀,通过改变弹片一端的下压深度,直接调整弹片的压力,使得不用改变弹片受力点的相对位置即可改变倾仰力度,便于弹片的检修,同时这种结构弹片的受力点相对固定,结构内部的磨损较少,减少因磨损导致失效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隐藏壳体后的立体示意图,视角方向为从下往上;图2为本专利技术隐藏壳体后的立体示意图,视角方向为从上往下;图3为本专利技术改进形式,关于压凸台和受力凸台的布局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弹片压台的布置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缓冲脚的布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如图1-2所示,一种底盘倾仰力度调节装置,包括壳体、靠背杠杆2、调节机构,所述壳体内部中空,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壳体1内部的弹片35、弹片压台31、弹片压板32、调节螺杆,所述弹片35沿壳体纵向布置,其一端与壳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为活动端,所述靠背杠杆2的支点与壳体1转动连接,一端伸入壳体内部并抵住弹片35中部下侧,另一端在壳体外部,可与座椅靠背连接,所述调节螺杆两端都转动连接载壳体上,其一端固定安装有传动齿轮,所述壳体上转动连接有调节扳手,所述调节扳手安装有调节齿轮,所述调节齿轮与传动齿轮互相啮合,所述调节齿轮直径大于传动齿轮;调节齿轮直径大于传动齿轮,使得使用者可以更容易通过调节扳手转动调节螺杆。所述弹片35由弹性韧性俱佳的材料制成,可以是玻纤片、碳纤维中的一种。所述弹片压板32内部有与调节螺杆配合的内螺纹,其上表面与壳体1内部的顶面接触,其下表面设有半圆形的下压凸台321;所述壳体1内部的顶面还设有压板轨道11,所述压板轨道11为一段直条形凸起,所述弹片压板32上表面还设置有与压片轨道配合的凹槽;压板轨道11的设置能使弹片压板32以更加准确的轨迹和姿态运行。所述弹片压台31上表面设有半圆形的受力凸台311,并设置在弹片35的活动端的上表面;所述下压凸台321与受力凸台311互相接触,所述调节螺杆与弹片压板32螺纹连接,转动调节螺杆,使其可以横向滑动,进而使下压凸台321挤压受力凸台311。当需要增加座椅靠背的倾仰力度时,通过转动调节螺杆,进而使下压凸台321横向滑动,下压凸台321挤压受力凸台311,受力凸台311受力向下移动,下压弹片35的活动端并且使弹片35弯曲,靠背通过靠背杠杆2将力传递到弹片35中部,座椅靠背倾仰需要更大的力,反之亦然。所述靠背杠杆2包括第一力臂21、第二力臂22和连接轴23,所述第一力臂21和第二力臂22的一端都开有供连接轴23插入的连接孔,所述第一力臂21位于壳体1外部,所述第二力臂22位于壳体1内部,并且其另一端还设有用于抵住弹片的滑管24,所述连接轴23上还套接有用于与壳体1转动连接的滑套25,所述滑套25设置在第一力臂21与第二力臂22之间。所述连接轴23的外形可以是多边形管、带有外花键管中的一种,所述连接孔的形状与连接轴23的外形配合。如图4所示,所述弹片压台31还有铰接臂312,所弹片压台31通过铰接臂铰接在壳体1上。作为本方案的一种改进形式,参考图1、图2,以垂直于调节螺杆的平面为镜像面,所述调节装置还镜像设置有另外一套调节机构3和靠背杠杆2;所述两个互为镜像的第二力臂22一体成型,所述两个互为镜像的第一力臂21一体成型,所述转接轴同时穿过四个力臂;所述调节螺杆螺纹部分设有为两段长度相同、螺纹方向相反的螺纹,转动调节螺杆可使两个互为镜像的弹片压板32互相靠近或者互相远离;如图3所示,所述弹片压台31可以不镜像设置,只需其能够同时与两个弹片接触,并且将受力凸台311设置在两个弹片中间。作为一个附加的特征,如图5所示,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设置在壳体1外部的缓冲脚7,所述缓冲脚7两端分别与壳体1、座椅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缓冲脚7内部具有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两端分别与缓冲脚7、壳体1连接。增加缓冲装置之后,使用者坐下的过程中,缓冲装置将会带动椅子底座往后下方运动,抵消一部分冲击力后,回复一定位置,增加使用者坐在椅子上的舒适感,同时也能增加底座的弹性,减少底座所需的一些弹性面料的使用,有效减低成本。以上所述实施例,只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例,并非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专利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底盘倾仰力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靠背杠杆、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弹片、弹片压台、弹片压板、调节螺杆,所述弹片纵向布置,其一端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靠背杠杆支点与壳体转动连接,一端伸入壳体内部并抵住弹片中部下侧,另一端在壳体外部,可与座椅靠背连接;/n所述弹片压板内部有与调节螺杆配合的内螺纹,其上表面与壳体内部的上表面接触,其下表面设有半圆形的下压凸台;/n所述弹片压台上表面设有半圆形的受力凸台,并设置在弹片活动端的上表面;/n所述调节螺杆与弹片压板螺纹连接,所述下压凸台与受力凸台互相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盘倾仰力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靠背杠杆、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弹片、弹片压台、弹片压板、调节螺杆,所述弹片纵向布置,其一端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靠背杠杆支点与壳体转动连接,一端伸入壳体内部并抵住弹片中部下侧,另一端在壳体外部,可与座椅靠背连接;
所述弹片压板内部有与调节螺杆配合的内螺纹,其上表面与壳体内部的上表面接触,其下表面设有半圆形的下压凸台;
所述弹片压台上表面设有半圆形的受力凸台,并设置在弹片活动端的上表面;
所述调节螺杆与弹片压板螺纹连接,所述下压凸台与受力凸台互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盘倾仰力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杠杆包括第一力臂、第二力臂和连接轴,所述第一力臂和第二力臂的一端都开有供连接轴插入的连接孔,所述第二力臂另一端还设有用于抵住弹片的滑管,所述连接轴上还套接有用于与壳体转动连接的滑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底盘倾仰力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二昆虫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