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嘉津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农作物虫害自动测报系统的电击杀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5018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农作物虫害自动测报系统的电击杀虫装置,包括诱虫灯、绝缘平台、接虫平台和若干电杆组;每个所述电杆组均由两根各为正、负极的直流电杆组成,若干个所述电杆组垂直排列于所述诱虫灯外围;所述诱虫灯穿过所述绝缘平台固定于测报系统顶部,每根所述直流电杆均垂直固定于所述绝缘平台上,并且所述直流电杆底部与所述接虫平台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绝缘平台上安装有偏心轴电机,使得所述绝缘平台可以带动所有电杆同时左右振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有助于农作物害虫自动识别昆虫样本图像采集条件的同时,精简设备降低能耗,使农作物虫害自动测报系统可以利用太阳能或风能而得到大面积普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农作物虫害自动测报系统的电击杀虫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昆虫及害虫防治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农作物虫害自动测报系统的电击杀虫装置。
技术介绍
在我国农业科技化市场的驱动下,传统农作物植保监测工作正从人工测报转向自动测报的进程中,农作物虫害自动测报系统的应用正处在起步阶段。目前相关设备的普及受到多种条件的制约,其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耗能大,整机一般在200W以上,设备安装离不开交流电网,因而在大面积农田或偏僻的山林没有电网的情况下无法工作。传统的农作物虫情测报灯主要包括两种杀虫方法:一种是红外线加热杀虫,另一种是药物杀虫。其中加热杀虫的方法耗电量大,为直接采用太阳能或风能供电带来了障碍;药物毒杀昆虫的方法对环境和操作者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另外传统农作物虫情测报灯属于抽样检测设备,但是其体积比同类杀虫灯设备大几倍,结构复杂、成本高。如果仅从杀虫功能来看,电网杀虫已经相当普及,但是还没有应用于农作物虫情测报灯的主要原因是:一、大虫不易杀死,小虫容易爆浆,不利于后续对昆虫的识别;二、昆虫容易挂网且会越集越多,影响昆虫样本的正常收集工作。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节能环保、结构简单,并且能够保留昆虫取样完整性的用于农作物虫害自动测报系统的电击杀虫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农作物虫害自动测报系统的电击杀虫装置,在有助于农作物害虫自动识别昆虫样本图像采集条件的同时,精简设备降低能耗,使农作物虫害自动测报系统可以利用太阳能或风能而得到大面积普及。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农作物虫害自动测报系统的电击杀虫装置,包括诱虫灯、绝缘平台、接虫平台和若干电杆组;每个所述电杆组均由两根各为正、负极的直流电杆组成,若干个所述电杆组垂直排列于所述诱虫灯外围;所述诱虫灯穿过所述绝缘平台固定于测报系统顶部,每根所述直流电杆均垂直固定于所述绝缘平台上,并且所述直流电杆底部与所述接虫平台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电杆组底部正对所述接虫平台以便于昆虫图像的拍摄提取;所述绝缘平台上安装有偏心轴电机,使得所述绝缘平台可以带动所有电杆同时左右振动。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用于农作物虫害自动测报系统的电击杀虫装置中,所述电杆组包括用于电击小虫的第一电杆组和用于电击大虫的第二电杆组。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用于农作物虫害自动测报系统的电击杀虫装置中,所述第一电杆组中的两根正、负极的所述直流电杆之间的间距为2-4mm。以水稻为例,体形偏小的害虫褐飞虱体长3.6-4.8mm,叶蝉4.6-6mm。第一电杆组中的两根电杆之间的距离不能大于这些小虫的体长,确保小虫被电击。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用于农作物虫害自动测报系统的电击杀虫装置中,所述第二电杆组中的两根正、负极的所述直流电杆之间的间距为10-15mm。以水稻为例,体形偏大的害虫稻纵卷叶螟翅展16-19mm,二化螟翅展20-31mm,第二电杆组中的两根电杆之间的距离不能大于这些大虫的体长,确保大虫被电击。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用于农作物虫害自动测报系统的电击杀虫装置中,任意电杆组之间的距离为40-50mm。以水稻为例,在通常欲检测的害虫中,体形最大的为大螟翅展27-30mm和二化螟翅展20-31mm。电杆组与电杆组之间的外间距离大于大虫翅展宽度,可以有效保证大小害虫都能在电杆组与电杆组之间穿行,而增加害虫撞击电杆组的随机性,进而达到分散落虫,降低接虫平台上昆虫的重叠率。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用于农作物虫害自动测报系统的电击杀虫装置中,所述第一电杆组的施加电压为1600-2000V,所述第二电杆组的施加电压为2000-2800V,并且电流均小于10μA。实验观察发现,对于小虫而言,电压小于1600V时,会出现小虫被击昏而非杀死现象;而电压大于2000V时,会出现小虫破损、爆浆或烧焦现象。同样对大虫而言,小于2000V会出现击昏现象,大于2800V会出现烧焦现象。第一电杆组、第二电杆组在以上两个电压范围内击虫,得到昆虫的完整率为100%,而且昆虫的体态色泽基本没有变化。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用于农作物虫害自动测报系统的电击杀虫装置中,所述电杆组设置有若干层,其中,每层所述电杆组由若干第一电杆组组成;或者每层所述电杆组由若干第二电杆组组成;或者每层所述电杆组由依次交错设置的若干所述第一电杆组和若干所述第二电杆组组成。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用于农作物虫害自动测报系统的电击杀虫装置中,所述电杆组设置有两层,内层为若干所述第一电杆组设置于靠近所述诱虫灯的外围,外层为若干所述第二电杆组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杆组的外围。由于偏小一些的大虫在触及第一电杆组时仍有被击晕的可能,而小虫是不可能同时触及第二电杆组的两根电杆而被电击的,所以将第二电杆组置于外侧,第一电杆组置于内侧,降低偏小一些的大虫触及第一电杆组的机率。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用于农作物虫害自动测报系统的电击杀虫装置中,所述电杆组设置有两层以上,最内层为若干所述第一电杆组设置于靠近所述诱虫灯的外围,最外层为若干所述第二电杆组固定于所述绝缘平台的最外缘,中间层则依次交错设置所述第一电杆组、所述第二电杆组。由于电杆组分层且有交错分布,电击昆虫的位置不一,昆虫击杀后下落的位置比较分散,降低了昆虫的重叠率,有利于后续昆虫图像的自动识别工作。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农作物虫害自动测报系统的电击杀虫装置,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用于农作物虫害自动测报系统的电击杀虫装置的电击耗能在10-12W,而传统红外线加热耗能大约在100W,本专利技术节约近10倍能耗,完全可以依靠太阳能或风能进行工作,并且与药物杀虫相比,本专利技术节能环保、无毒无害,不会对环境及人体产生影响;(2)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不同位置的电击落虫,在接虫平台上昆虫的掉落是随机的,不需要另加平铺设备即可实现昆虫平铺,降低昆虫图像拍摄的重叠率;传统平铺设备多采用离心方式将收集的昆虫样本甩开,这一工序会损伤部分昆虫样本,并造成仓内出现大量昆虫粉尘,影响图像识别的效果,而本专利技术去除了传统平铺装置,有效解决了损伤样本和产生粉尘的问题;(3)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不同水平的高电压,因而不会产生大虫杀不死或者小虫破裂爆浆的现象,使昆虫样本更加完整,便于识别;与传统红外加热由于加热区域的不均衡,靠近加热器部分温度较高,昆虫容易变黑,与远离加热器的昆虫会产生一定的色差,不利于识别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电击杀虫可以保持昆虫的原貌;(4)本专利技术采用电杆垂直分布与平台振动,有效地解决了昆虫挂网的问题;(5)本专利技术精简了传统农作物虫情测报灯的内部结构(如集虫箱、红外加热器、挡虫盖板、匀虫设备、接虫桶等),不仅降低了成本,还缩小了整机体积,利于农作物虫害自动测报设备的安装与普及。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农作物虫害自动测报系统的电击杀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诱虫灯(1)、绝缘平台(2)、接虫平台(3)和若干电杆组(5);/n每个所述电杆组(5)均由两根各为正、负极的直流电杆(4)组成,若干个所述电杆组(5)垂直排列于所述诱虫灯(1)外围;/n所述诱虫灯(1)穿过所述绝缘平台(2)固定于测报系统顶部,每根所述直流电杆(4)均垂直固定于所述绝缘平台(2)上,并且所述直流电杆(4)底部与所述接虫平台(3)之间留有间隙;/n所述绝缘平台(2)上安装有偏心轴电机(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农作物虫害自动测报系统的电击杀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诱虫灯(1)、绝缘平台(2)、接虫平台(3)和若干电杆组(5);
每个所述电杆组(5)均由两根各为正、负极的直流电杆(4)组成,若干个所述电杆组(5)垂直排列于所述诱虫灯(1)外围;
所述诱虫灯(1)穿过所述绝缘平台(2)固定于测报系统顶部,每根所述直流电杆(4)均垂直固定于所述绝缘平台(2)上,并且所述直流电杆(4)底部与所述接虫平台(3)之间留有间隙;
所述绝缘平台(2)上安装有偏心轴电机(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农作物虫害自动测报系统的电击杀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杆组(5)包括用于电击小虫的第一电杆组(51)和用于电击大虫的第二电杆组(5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农作物虫害自动测报系统的电击杀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杆组(51)中的两根正、负极的所述直流电杆(4)之间的间距为2-4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农作物虫害自动测报系统的电击杀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杆组(52)中的两根正、负极的所述直流电杆(4)之间的间距为10-1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农作物虫害自动测报系统的电击杀虫装置,其特征在于,任意电杆组(5)之间的距离为40-50m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嘉津
申请(专利权)人:刘嘉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