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鱼田共生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田基础设施工程、自动化喷淋、生态农业种植、生态养殖、害虫诱杀等领域,是全生态鱼田共生系统。
技术介绍
:如今农田水稻种植多使用化肥、农药这样对水土环境破坏极大,而且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也有少量的农药残留,加之现在全球气候极端化,普通农田很难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极端干旱,极端降雨天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综合性较强的鱼田共生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农田里面构建一个鱼田共生的生态系统,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也相当一个小型的地下水库,降低自然灾害对农田种植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在农田地平面下方设置可以提供鱼类生存的水泥管网系统。水泥管网系统主要设置有竖井和地下水平管,通过水泥通管(水泥三通管、水泥四通管、水泥五通管、水泥六通管)串联构成一个可提供地下自由生存的水泥管网系统。每个竖井顶部都设置有一个井头管,井头管的伸出农田地平面,每个井头管的地平面位置均设置有一到两个侧向井口,当水位上涨到一定程度,鱼儿可通过侧向井口进出水泥管 ...
【技术保护点】
1.鱼田共生系统:包括水泥管网系统、害虫诱杀增氧系统、自动给养喷淋系统、抽水管管头(35)、给排水管(4)、井头管(15)、综合井盖(1)、侧向井口(14)、综合支架(21)、综合害虫诱杀装置(19)、气味诱杀盒子(64)、增氧电动气泵(17)、水泥通管(12)、使用方法。/n
【技术特征摘要】
1.鱼田共生系统:包括水泥管网系统、害虫诱杀增氧系统、自动给养喷淋系统、抽水管管头(35)、给排水管(4)、井头管(15)、综合井盖(1)、侧向井口(14)、综合支架(21)、综合害虫诱杀装置(19)、气味诱杀盒子(64)、增氧电动气泵(17)、水泥通管(12)、使用方法。
2.所述的水泥管网系统是由竖井和地下水平管(2),通过水泥通管(12)串联构成地下水泥管网络,从竖井中接出给排水管(4),每一个农田地下水泥管网系统可依据其规模设置一根或者多跟给排水管(4);所述的竖井由底部的竖向底管(79)、中间的水泥通管(12)、上部的井头管(15)垂直串联构成。
3.所述的害虫诱杀增氧系统是由太阳能电池板(20)提供电能,整个系统基本建立在综合支架(21)上,由通过无线控制器(54)控制。信号接收器(61)、控制中心(62)、电控开关(58)均设置在系统盒子(80)里面,系统盒子设置在诱杀装置顶盖(67)内侧。信号接收器(61)连接控制中心(62),通过控制中心(62)接出定时供氧气电阀(50)和电控开关(58),定时供氧气电阀(50)控制增氧电动气泵(17)的开启与关闭;电控开关(58)直接控制电击网(59)的开启与关闭;电控开关(58)串联光控开关(49)共同控制荧光灯(60)的开启与关闭;控制中心(62)接出支管电磁水阀(51)直接控制支管电磁水阀(51)开启与关闭,从而控制喷淋头(24)的喷水作业。
4.所述的自动给养喷淋系统是一个建立在水泥管网系统之上的喷淋系统,由外部电源提供电力,由通过无线控制器(54)控制,由信号接收器(61)连接核心控制器(52),通过核心控制器(52)连接出恒压电动水泵(26)、营养管电磁阀门(29)、给水电磁阀门(30)、综合供养站(53),营养管电磁阀(29)设置在营养管(31)上,控制营养水的补给量;给水电磁阀门(30)设置在抽水管(33)上,控制自然水的供给量。营养管(31)由综合供养站(53)接出,营养管拐弯的地方通过串联营养管弯头(32)连接。抽水管(33)由抽水管管头(35)接出,抽水管管头(35)设置在竖井的竖向底管(79)上。抽水管(33)与营养管(31)统一接到综合箱(28)上,综合箱(28)连接恒压电动水泵(26),恒压电动水泵(26)连接出主管(25),主管(25)通过三通管(81)接出排水阀(82)和喷淋支管(22)。喷淋支管通过喷淋管扣件(23)扣在综合支架上;喷淋支管(22)上设置有支管电磁水阀(51),支管电磁水阀(51)由害虫诱杀增氧系统控制;喷淋支管(22)顶部是喷淋头(24),水是从喷淋头喷出,实现对农田作物的喷淋作业。
5.所述的抽水管管头(35)呈L型,里面设置有管头活阀(34),靠近管口出设置有过滤网(27),通过管头活阀(34)防止水逆流,通过过滤网(27)防止鱼儿或者其他垃圾进入到抽水管(33)中,堵塞抽水管(33)。
6.所述的给排水管(4)是从相邻给排水渠的竖向底管(79)接出给排水管管头(11),给排水管管头(11)串联给排水管弯头(10)串联,排水管弯头(10)串联给排水管(4),给排水管(4)接通给排水渠。每一个水泥管网网系统构成的鱼田共生系统均需要从给排水管(4)实现农田给排水作业,这样农田的鱼儿才能找回到往回水泥管网系统的路。所述的给排水管管头(11)设置有镀锌铁丝网,防止鱼儿从给排水管逃出。
7.每个井头管(15)均设置有一个综合井盖(1)、侧向井口(14)、预埋铆钉(46)。所述的井头管(15)为钢筋混凝土管,其管口大小与竖向底管(79)一样,直径约为1米,但是井头管(15)的管壁厚度比竖向底管(79)的大,约为150mm厚。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地面农田耕作的时候碰撞毁坏。
8.所述的综合井盖(1)设置有增氧管预留孔洞(75)、导虫管预留孔洞(76)、井盖合页(77)、井盖拉手(78)。通过井盖合页(77)将综合井盖(1)与井头管(15)连接,通过井盖拉手(78)实现对综合井盖(1)的打开和关闭。所述的增氧管预留孔洞(75),是方便增氧管(16)穿入到水泥管网系统中;所述的导虫管预留孔洞(76),是方便导虫管(18)穿入水泥管网系统中。
9.所述的侧向井口(14)是设置井头管(15)上,侧向井口(14)底侧与农田地平面持平,当农田和水泥管网系统蓄满水时鱼儿可通过侧向井口(14)进出农田与水泥管网系统。侧向井口(14)的外侧设置有多孔阀(38)和密闭阀(45),由E型闸阀导槽(36)固定。所述的E型闸阀导槽(36)为硬质熟料材质,设置有两个槽口,分别夹住多孔阀(38)和密闭阀(45);通过...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