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范金婷专利>正文

一种海底藻场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5000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底藻场形成装置,包括胶管,所述胶管的两端均密封胶合有一个硬质的堵头,所述胶管内壁套设有第一弹簧和若干个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均导电且其外壁均设置有绝缘膜,相邻的弹簧之间通过导线电连接,位于所述胶管两端的弹簧分别与外界电源的正负极电连接,所述胶管内灌有磁流变液;所述胶管外壁胶合有一圈橡胶制成的外囊体,所述外囊体的两端均与胶管的外壁密封胶合,所述外囊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与外界连通的连通孔,所述外囊体与胶管外壁的空隙填充有海绵块。优点在于:胶管嵌入至海底基质内部后,拧动钢丝绳即可将海绵块中的孢子液挤出注入了海底基质内,保证本装置具有较好的海藻移植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底藻场形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藻移植
,尤其涉及一种海底藻场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海藻是构成海藻场生态系统的典型生物群落,海藻场生态系统是典型近岸生态系统之一,利用海藻吸收、固定,并转移海水中的碳、氮、磷等生源要素,减轻水域富营养化,同时形成多种海洋生物生长、栖息的局部稳定的小生境,达到增加生物多样性,修复渔业资源的目的。经检索,申请号为CN201610576590.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海底藻场形成装置,该专利包括水下机器人等装置,工作时在机体车架在海底行走竖直刮地齿将在海底基质上刮出一条条的沟槽,这样可以使竖直排料管喷出的具有一定粘性的海藻孢子混合浆料将涂覆在对应的沟槽内,从而提高海藻孢子混合浆料粘附在海底基质上的稳定性、不易被海流冲走。在该专利中,虽然能够较好的将孢子涂覆在基质沟槽中,但由于机架部分结构较大,且始终处于行走状态,必然会对周围的水体造成明显的扰动,而海底基质与海水的密度并不大,水体扰动极易造成周围基质散逸在机架周围的水体中并随水流冲走,此过程中涂覆在沟槽中的孢子也难以幸免,故而该专利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海藻移植的效果一般。基于此,本申请提出一种对海底基质扰动小,提高海藻移植效果的海底藻场形成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海底藻场形成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海底藻场形成装置,包括胶管,所述胶管的两端均密封胶合有一个硬质的堵头,所述胶管内壁套设有第一弹簧和若干个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均导电且其外壁均设置有绝缘膜,相邻的弹簧之间通过导线电连接,位于所述胶管两端的弹簧分别与外界电源的正负极电连接,所述胶管内灌有磁流变液;所述胶管外壁胶合有一圈橡胶制成的外囊体,所述外囊体的两端均与胶管的外壁密封胶合,所述外囊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与外界连通的连通孔,所述外囊体与胶管外壁的空隙填充有海绵块,其中一个所述堵头的轴心处转动连接有一个圆板,所述圆板与外囊体的外壁胶合固定,所述圆板的集合中心固定连接有一根钢丝绳。在上述的海底藻场形成装置中,所述磁流变液由载体液和固体微粒组成。在上述的海底藻场形成装置中,每个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至少有三处与胶管的内壁胶合固定。在上述的海底藻场形成装置中,所述胶管包括粗段与细段,所述外囊体位于胶管的粗段处。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中,胶管可下沉至海底,只需缓速多次拉动钢丝绳即可使胶管以及外囊体部分嵌入至海底基质内部,后续将海绵块中的孢子液挤出时,便不会漂浮在海水中,而是直接注入了海底基质内,保证本装置具有较好的海藻移植效果。2、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在嵌入基质后,向弹簧通电使其产生磁场,胶管内的磁流变液转化成类固态而无法产生形变,然后拧动钢丝绳8带动圆板转动,使外囊体类似麻花的拧动效果,外囊体的外壁逐渐向胶管的外壁靠近,从而将海绵块中的孢子液从连通孔中挤出至海底基质中完成移植操作。3、本专利技术中的弹簧分为多段互相电连接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静置沉降后的磁流变液的流变效应减弱,此时弹簧通入交变电流可产生震荡效果加速固体微粒与载体液的混合,磁流变液恢复良好的流变效应即可继续工作,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在使用时无需选用价格高昂的防沉降磁流变液,降低生产成本。4、本专利技术中,由于胶管内设置有一个第一弹簧和多个第二弹簧,受弹簧的弹性限制,弹簧所在位置无法产生明显的弯曲,而每个弹簧之间有存在一定的间隙,间隙处可明显弯曲变形,使得胶管在海底可形成各种形状,从而适应与各种地形的海底,保证在复杂地形下,本装置仍然能够将海绵块中的孢子液注入海底基质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海底藻场形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海底藻场形成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图中:1胶管、2第一弹簧、3第二弹簧、4外囊体、5海绵块、6堵头、7圆板、8钢丝绳、9连通孔、10载体液、11固体微粒。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仅处于说明性目的,而不是想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海底藻场形成装置,包括一个胶管1,胶管1的两端均密封胶合有一个硬质的堵头6,胶管1内壁套设有第一弹簧2和若干个第二弹簧3,第一弹簧2和第二弹簧3均导电且其外壁均设置有绝缘膜,相邻的弹簧之间通过导线电连接,位于胶管1两端的弹簧分别与外界电源的正负极电连接,胶管1内灌有磁流变液;胶管1外壁胶合有一圈橡胶制成的外囊体4,外囊体4的两端均与胶管1的外壁密封胶合,外囊体4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与外界连通的连通孔9,外囊体4与胶管1外壁的空隙填充有海绵块5,其中一个堵头6的轴心处转动连接有一个圆板7,圆板7与外囊体4的外壁胶合固定,圆板7的集合中心固定连接有一根钢丝绳8。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在准备阶段时,将含有大量海藻孢子的孢子液注入至海绵块5中,海绵块5吸收孢子液后重量增加,胶管1与外囊4组成整体的密度大于水;使用时将胶管1带有外囊体4的一部分投入待移植海藻位置的海中,待其下沉至海底后缓速多次拉动钢丝绳8,保证外囊体4能够与海底保持良好的接触并嵌入至海底基质内部,静置一端时间待海底基质恢复平静后,向第一弹簧2和第二弹簧3通电,通电后两种弹簧会产生磁场,从而使得胶管1内的磁流变液从原先的液态迅速转化成抗剪切强度极高的类固态,此时胶管1无法产生形变,然后工作人员只需拧动钢丝绳8即可使其带动圆板7相对于胶管1产生转动,圆板7转动时,与其连接部分的外囊体4也随之转动,由于外囊体4与胶管1外壁胶合固定,二者相对转动则会出现类似麻花的拧动效果,外囊体4的外壁逐渐向胶管1的外壁靠近,从而将海绵块5中的孢子液从连通孔9中挤出,此时孢子液便会在挤压力的作用下从外囊体4中逸出至海底基质内,而不是漂浮在海水中,具有较好的移植效果;为了保证已将海绵块5中的孢子液完全挤出,在无法拧动钢丝绳8后将其释放,外囊体4在复原过程中,海绵块5会从外界吸收海水将其内部的残存的孢子液稀释,然后再次拧动钢丝绳8即可将稀释后的孢子液挤出,重复数次后便可将海绵块5中的孢子液完全挤出。本专利技术中的磁流变液由载体液10和固体微粒11组成,每个第一弹簧2和第二弹簧3至少有三处与胶管1的内壁胶合固定,现有技术中更多的磁流变液均会出现静置沉降现象,而在其沉降后,其流变效应会变得很弱,本专利技术中将胶管1投掷与海水中静置一段时间,若固体微粒11发生沉降,则向第一弹簧2和第二弹簧3通入交变电流,由于此时磁流变液的流变效应较弱,即磁流变液不会转变为类固态的结构,而弹簧的每匝金属均会产生磁场,在交变电流的作用下,这些金属会交替产生吸引以及排斥的效果,此过程中弹簧的收缩效果可对磁流变液产生混合效果,加速固体微粒11与载体液10的迅速混合,一段时间后胶管1内的磁流变液即会恢复状态,继续上述拧动钢丝绳8的操作即可;本专利技术中,由于胶管1内设置有一个第一弹簧2和多个第二弹簧3,受弹簧的弹性限制,弹簧所在位置无法产生明显的弯曲,而每个弹簧之间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底藻场形成装置,包括胶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管(1)的两端均密封胶合有一个硬质的堵头(6),所述胶管(1)内壁套设有第一弹簧(2)和若干个第二弹簧(3),所述第一弹簧(2)和第二弹簧(3)均导电且其外壁均设置有绝缘膜,相邻的弹簧之间通过导线电连接,位于所述胶管(1)两端的弹簧分别与外界电源的正负极电连接,所述胶管(1)内灌有磁流变液;/n所述胶管(1)外壁胶合有一圈橡胶制成的外囊体(4),所述外囊体(4)的两端均与胶管(1)的外壁密封胶合,所述外囊体(4)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与外界连通的连通孔(9),所述外囊体(4)与胶管(1)外壁的空隙填充有海绵块(5),其中一个所述堵头(6)的轴心处转动连接有一个圆板(7),所述圆板(7)与外囊体(4)的外壁胶合固定,所述圆板(7)的集合中心固定连接有一根钢丝绳(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底藻场形成装置,包括胶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管(1)的两端均密封胶合有一个硬质的堵头(6),所述胶管(1)内壁套设有第一弹簧(2)和若干个第二弹簧(3),所述第一弹簧(2)和第二弹簧(3)均导电且其外壁均设置有绝缘膜,相邻的弹簧之间通过导线电连接,位于所述胶管(1)两端的弹簧分别与外界电源的正负极电连接,所述胶管(1)内灌有磁流变液;
所述胶管(1)外壁胶合有一圈橡胶制成的外囊体(4),所述外囊体(4)的两端均与胶管(1)的外壁密封胶合,所述外囊体(4)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与外界连通的连通孔(9),所述外囊体(4)与胶管(1)外壁的空隙填充有海绵块(5),其中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金婷王浩怡
申请(专利权)人:范金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