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牡丹古树树枝防护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4987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牡丹古树树枝防护支架。所述防护支架包括:防护箍套,所述防护箍套包括第一弧形卡箍、第二弧形卡箍与连接所述第一弧形卡箍和所述第二弧形卡箍的转轴,所述第一弧形卡箍和所述第二弧形卡箍的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通过螺栓和螺母可拆卸连接在一起;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与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弹性连接件,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端与所述第一弧形卡箍或所述第二弧形卡箍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是可伸缩杆;以及抓地机构,所述抓地机构的顶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尾端连接,所述抓地机构的尾端是尖锥端。所述防护支架能对牡丹古树树枝起到支撑或牵拉的作用,防止大风吹、积雪压对树枝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牡丹古树树枝防护支架
本专利技术属于树木防护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牡丹古树树枝防护支架。
技术介绍
牡丹是我国的名花,属毛茛科多年生落叶小灌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其中紫斑牡丹种群因花瓣基部有一个明显的色斑而得名,栽培历史可追溯到唐代,为牡丹的第二大品种群,是牡丹品种改良的优质种质资源。野生种分布在甘肃、陕西、河南和湖北等地,栽培品种主要集中在甘肃境内的渭河、洮河和大夏河流域古丝绸之路经过的广大地区,栽培分布以甘肃、青海、陕西、宁夏等省(自治区)为主,因此又被称为甘肃牡丹或西北牡丹。漳县也是紫斑牡丹的原产地,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的古树和传统栽培名种,是研究牡丹特性的活文物,一旦死亡将无法再现,紫斑牡丹作为漳县地标物种,保护漳县紫斑牡丹古树意义重大。其中,对易遭风折的紫斑牡丹古树树枝应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防止大风吹、积雪压对树枝造成伤害。而现有技术中大部分是关于树木树体加固的装置,如专利申请文件CN107258465A和CN206629615U,而缺乏对树枝进行加固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对树枝进行加固的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牡丹古树树枝防护支架,以防止大风吹、积雪压对树枝造成伤害。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牡丹古树树枝防护支架。所述防护支架包括:防护箍套,所述防护箍套包括第一弧形卡箍、第二弧形卡箍与连接所述第一弧形卡箍和所述第二弧形卡箍的转轴,所述第一弧形卡箍和所述第二弧形卡箍的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通过螺栓和螺母可拆卸连接在一起;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与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弹性连接件,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端与所述第一弧形卡箍或所述第二弧形卡箍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是可伸缩杆;以及抓地机构,所述抓地机构的顶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尾端连接,所述抓地机构的尾端是尖锥端。在以上技术方案中,当需要对牡丹古树树枝进行防护时,先将所述第一弧形卡箍和所述第二弧形卡箍套在需要防护的树枝上,通过螺栓和螺母实现所述防护箍套和树枝的套装连接,而且可调节螺母以适应不同粗细的树枝。然后将所述抓地机构向地面方向拉动,所述第二支撑杆伸长,直到所述抓地机构的尖锥端插入地底且达到需要的深度,确保所述防护支架与地面可靠连接。最后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长度固定下来。当牡丹古树树枝遭遇积雪压枝时,所述防护支架能对树枝起到支撑作用,避免积雪压断枝条;当牡丹古树树枝遭遇大风时,根据风向的不同,所述防护支架可以起到对树枝的支撑作用或者牵拉作用。而且,所述防护支架并不是将树枝固定在一个固定的位置,而是通过所述弹性连接件使得被拉树枝可在一定范围内摇动,既能在树枝受外力破坏时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又不影响树枝的自然状态。所述防护箍套的位置一般设在树枝的重心上方,具体应根据树干、树龄、材质、结构(空穴)和摇动幅度等确定。所述支撑杆的粗细要依其所要支撑的重量并参考本地最大的风压和雪荷值来确定。所述防护支架的材质设计应考虑牡丹古树的景观需求,符合古树的整体造景需要。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牡丹古树树枝防护支架,优选的,所述防护箍套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防护箍套的直径,更优选的,所述防护箍套的长度是所述防护箍套的直径的2-3倍,使得所述防护箍套与树枝接触的面积较大,更好的起到防护作用。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牡丹古树树枝防护支架,优选的,所述第一弧形卡箍和所述第二弧形卡箍内表面设置有弹性缓冲垫层,减小所述防护箍套对树枝的碰撞和摩擦,进一步保护树枝。具体的,所述弹性缓冲垫层包括橡胶垫和/或海绵垫等。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牡丹古树树枝防护支架,优选的,所述第一弧形卡箍和/或所述第二弧形卡箍上设置有多个通风孔。所述通风孔有利于与所述防护箍套接触的树枝进行通风。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牡丹古树树枝防护支架,优选的,所述弹性连接件是弹簧。除此之外,所述弹性连接件还可以是其他具有弹性的材料。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牡丹古树树枝防护支架,对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具体结构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能调节长度即可。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杆包括内杆和中空的外杆,所述内杆和外杆上设置有对应的一系列通孔,所述内杆可插入所述外杆内部,所述内杆和外杆通过穿过所述通孔的螺栓以及螺母连接,以此实现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可伸缩性。专利技术的效果(1)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防护支架能对牡丹古树树枝起到支撑或牵拉的作用,防止大风吹、积雪压对树枝造成伤害;(2)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防护支架具有所述弹性连接件,使得被拉树枝可在一定范围内摇动,既能在树枝受外力破坏时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又不影响树枝的自然状态;(3)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防护支架的支撑杆长度可调节,能适应不同高度的树枝。附图说明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牡丹古树树枝防护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牡丹古树树枝防护支架的防护箍套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防护箍套;11:第一弧形卡箍;12:第二弧形卡箍;13:转轴;14:螺栓;15:螺母;16:弹性缓冲垫层;17:通风孔;2:支撑杆;21:第一支撑杆;22:第二支撑杆;221内杆;222:外杆;223:通孔;23:弹性连接件;3:抓地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专利技术,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专利技术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专利技术的主旨。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该牡丹古树树枝防护支架包括:防护箍套1,防护箍套1包括第一弧形卡箍11、第二弧形卡箍12与连接第一弧形卡箍11和第二弧形卡箍12的转轴13,第一弧形卡箍11和第二弧形卡箍12的远离转轴13的一端通过螺栓14和螺母15可拆卸连接在一起;支撑杆2,支撑杆2包括第一支撑杆21、第二支撑杆22与连接第一支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22的弹性连接件23,第一支撑杆21的顶端与第一弧形卡箍11或第二弧形卡箍12连接,第二支撑杆22是可伸缩杆;以及抓地机构3,抓地机构3的顶端与第二支撑杆22的尾端连接,抓地机构3的尾端是尖锥端。在以上技术方案中,当需要对牡丹古树树枝进行防护时,先将第一弧形卡箍11和第二弧形卡箍12套在需要防护的树枝上,通过螺栓14和螺母15实现防护箍套1和树枝的套装连接,而且可调节螺母15以适应不同粗细的树枝。然后将抓地机构3向地面方向拉动,第二支撑杆22伸长,直到抓地机构3的尖锥端插入地底且达到需要的深度,确保防护支架与地面可靠连接。最后将第二支撑杆22的长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牡丹古树树枝防护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防护箍套,所述防护箍套包括第一弧形卡箍、第二弧形卡箍与连接所述第一弧形卡箍和所述第二弧形卡箍的转轴,所述第一弧形卡箍和所述第二弧形卡箍的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通过螺栓和螺母可拆卸连接在一起;/n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与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弹性连接件,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端与所述第一弧形卡箍或所述第二弧形卡箍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是可伸缩杆;以及/n抓地机构,所述抓地机构的顶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尾端连接,所述抓地机构的尾端是尖锥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牡丹古树树枝防护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护箍套,所述防护箍套包括第一弧形卡箍、第二弧形卡箍与连接所述第一弧形卡箍和所述第二弧形卡箍的转轴,所述第一弧形卡箍和所述第二弧形卡箍的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通过螺栓和螺母可拆卸连接在一起;
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与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弹性连接件,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端与所述第一弧形卡箍或所述第二弧形卡箍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是可伸缩杆;以及
抓地机构,所述抓地机构的顶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尾端连接,所述抓地机构的尾端是尖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牡丹古树树枝防护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箍套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防护箍套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牡丹古树树枝防护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箍套的长度是所述防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龙张楷晟何亮亮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盛世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