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4882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2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扬声器模块,包含音箱单元、至少一个连接部及扬声器单元,音箱单元具有音箱上盖及音箱下盖,音箱上盖及音箱下盖夹合形成扬声空间,音箱上盖的至少一个部份为薄型壳体部,音箱下盖的至少一个部份为薄型壳体部,两个薄型壳体部彼此相对应,两个薄型壳体部设有朝向扬声空间凹陷的至少一个凹槽部,连接部设置于凹槽部并连接对向的薄型壳体部或薄型壳体部的凹槽部,扬声器单元设置于音箱单元及扬声空间。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扬声器模块可解决先前技术中容易共振失真的问题。

speaker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扬声器模块
本技术涉及一种扬声器模块,更特别地涉及一种防共振失真的扬声器模块。
技术介绍
扬声器模块由扬声器单元与音箱构成,扬声器单元具有振膜,其振动所产生的气流通过音箱的空间而达到扬声的效果。当音箱容积愈大,扬声器的低音质量可以更好。因此在不改变扬声器模块的体积下增加音箱容积的作法中,常见的作法是减少音箱壳体的厚度,其主要是以薄但仍具有足够强度的材料作为音箱壳体。然而这样的大面积的薄型壳体容易随着音箱内的气流一起共振,造成扬声器音质上的失真。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本技术的扬声器模块,可以凹槽部及连接部强化薄型壳体部的结构强度,并防止薄型壳体部之间碰撞及发生共振,以解决先前技术中薄形壳体容易共振导致扬声器失真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扬声器模块,其包括:音箱单元,具有音箱上盖及音箱下盖,所述音箱上盖及所述音箱下盖夹合形成扬声空间,所述音箱上盖的至少一个部份为薄型壳体部,所述音箱下盖的至少一个部份为薄型壳体部,所述音箱上盖的薄型壳体部及所述音箱下盖的薄型壳体部彼此相对应,所述音箱上盖的薄型壳体部及所述音箱下盖的薄型壳体部设有朝向所述扬声空间凹陷的至少一个凹槽部;至少一个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凹槽部并连接对向的薄型壳体部或薄型壳体部的凹槽部;以及扬声器单元,设置于所述音箱单元及所述扬声空间。通过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提供一种扬声器模块。可以凹槽部及连接部强化薄型壳体部的结构强度,并防止薄型壳体部之间碰撞及发生共振,以解决先前技术中薄形壳体容易共振导致扬声器失真的问题。可选地,所述连接部连接彼此对应的所述音箱上盖的凹槽部及所述音箱下盖的凹槽部。可选地,所述连接部为黏胶。可选地,所述连接部为缓冲弹性构件。可选地,所述音箱上盖的薄型壳体部及所述音箱下盖的薄型壳体部的厚度分别为0.3毫米以下。可选地,所述两个薄型壳体部分别为金属壳体。可选地,所述两个薄型壳体部分别为不锈钢壳体。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扬声器模块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是沿图1A-A剖面线的立体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扬声器模块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扬声器模块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100扬声器模块100a扬声器模块1扬声器单元2音箱单元21音箱上盖211薄型壳体部211a凹槽部22音箱下盖221薄型壳体部221a凹槽部3连接部S扬声空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配合附图,更进一步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扬声器模块。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扬声器模块100,其包含扬声器单元1、音箱单元2及至少一个连接部3。音箱单元2具有音箱上盖21及音箱下盖22。音箱上盖21及音箱下盖22夹合形成扬声空间S。扬声器单元1设置于音箱单元2的音箱上盖21及扬声空间S,扬声器单元1的振动驱使气流在扬声空间S中反复振动而发声。音箱上盖21的至少一个部份为薄型壳体部211,音箱下盖22的至少一个部份为薄型壳体部221。如图1及图2所示,两个薄型壳体部211、221为彼此相对应,又如图3所示,两个薄型壳体部211、221设有朝向扬声空间S凹陷的至少一个凹槽部211a、221a,图3以多个凹槽部211a、221a为例。至少一个连接部3设置于凹槽部211a、221a并连接对向的薄型壳体部211、221或薄型壳体部211、221的凹槽部211a、221a,图3以两个连接部3连接两个凹槽部211a及对向的两个凹槽部221a为例。然而本技术不限于此,本技术也可以单一凹槽部211a通过连接部3连接对向的单一凹槽部221a。详细来说,为增加扬声空间S的容积,音箱上盖21及音箱下盖22至少有一部份采用较薄的薄型壳体部211、221(其余部份可采用较厚的塑料外壳,塑料外壳与薄型壳体部211、221采包射方式一体化成形而成)。如图1所示,在大面积的薄型壳体部211、221中,薄型壳体部211、221容易与扬声空间S中的气流一起振动,故本技术中以凹槽部211a、221a及连接部3强化薄型壳体部211、221的结构强度,并防止薄型壳体部211、221之间碰撞及发生共振,以解决先前技术中薄形壳体容易导致扬声器失真的问题。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位于音箱上盖21的薄型壳体部211的凹槽部211a及位于音箱下盖22的薄型壳体部221的凹槽部221a为彼此对应,因此连接部3连接这些彼此对应的两个凹槽部211a、221a,也即,连接部3设置于两两相对应的凹槽部211a、221a之间,通过连接部3以连接凹槽部211a、221a。然而本技术不限于此,如图4所示,在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扬声器模块100a中,位于音箱上盖21的薄型壳体部211的凹槽部211a及位于音箱下盖22的薄型壳体部221的凹槽部221a并未对应,多个连接部3分别设置于凹槽部211a、221a并连接对向的薄型壳体部221、211。然而本技术不限于此,本技术也可以单一凹槽部211a或221a通过连接部3连接对向的薄型壳体部221或211。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部3为黏胶,利用黏胶本身的黏性及固定性质连接固定薄型壳体部211、221,以强化薄型壳体部211、221的结构强度,并防止薄型壳体部211、221之间碰撞。然而本技术不限于此,在另一个例子中,连接部3为缓冲弹性构件,例如以泡棉等具有缓冲及弹性能力的构件贴附于凹槽部211a、221a并连接对向的薄型壳体部221、211或薄型壳体部221、211的凹槽部221a、211a。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薄型壳体部211、221的厚度分别为0.3毫米以下。由此,可提升扬声空间S的容积。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薄型壳体部211、221分别为金属壳体,以提高结构强度。较佳地,薄型壳体部211、221分别为不锈钢壳体。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扬声器模块,可以凹槽部及连接部强化薄型壳体部的结构强度,并防止薄型壳体部之间碰撞及发生共振,以解决先前技术中薄形壳体容易共振导致扬声器失真的问题。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其并非用以局限本技术的专利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扬声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模块包括:/n音箱单元,具有音箱上盖及音箱下盖,所述音箱上盖及所述音箱下盖夹合形成扬声空间,所述音箱上盖的至少一个部份为薄型壳体部,所述音箱下盖的至少一个部份为薄型壳体部,所述音箱上盖的薄型壳体部及所述音箱下盖的薄型壳体部彼此相对应,所述音箱上盖的薄型壳体部及所述音箱下盖的薄型壳体部设有朝向所述扬声空间凹陷的至少一个凹槽部;/n至少一个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凹槽部并连接对向的薄型壳体部或薄型壳体部的凹槽部;以及/n扬声器单元,设置于所述音箱单元及所述扬声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扬声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模块包括:
音箱单元,具有音箱上盖及音箱下盖,所述音箱上盖及所述音箱下盖夹合形成扬声空间,所述音箱上盖的至少一个部份为薄型壳体部,所述音箱下盖的至少一个部份为薄型壳体部,所述音箱上盖的薄型壳体部及所述音箱下盖的薄型壳体部彼此相对应,所述音箱上盖的薄型壳体部及所述音箱下盖的薄型壳体部设有朝向所述扬声空间凹陷的至少一个凹槽部;
至少一个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凹槽部并连接对向的薄型壳体部或薄型壳体部的凹槽部;以及
扬声器单元,设置于所述音箱单元及所述扬声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君豪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顺合丰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