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能量传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14802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2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包括:能量源及布置于同一水平线的n级中继单元;所述n级中继单元中的第一级中继单元与能量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n级中继单元中的第一级中继单元,用于接收所述能量源发送的能量并将该能量传递至下一级中继单元;所述n级中继单元中各级中继单元之间通过谐振方式进行非接触式能量传递;其中,n为大于2的正整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不仅能够提高输电效率还能满足高绝缘要求,保证供电安全。

A wireless energy transmiss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线能量传输系统
本技术涉及柔性输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线能量传输系统。
技术介绍
在柔性交流输电系统中,高压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通常需要多个电力电子开关器件串联起来连接到母线中以支撑较高的母线电压,但是,这些电力电子开关器件的驱动电源需要有效隔离。和传统的功能方式不同,无线送能技术通过磁场或电场传输能量,而无需直接接触,因此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绝缘等级,因此适合为柔性交流输电系统的电力电子开关器件提供隔离的供电电源。在传统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中,只有一个发送线圈和一个接收线圈,这种单一路径的能量传输方式并不适用于柔性交流输电系统中需要为多个负载供电的要求,因此,需要提供一种使用多个中继线圈进行能量无线传输的系统为多个负载供电。然而,这种形式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中,每个负载接收到的能量和负载的电阻大小有关,各个负载的功率调节是互相耦合的,这就给负载的功率控制带来了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其目的是使提高输电效率、满足高绝缘要求、保证供电安全。本技术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能量源及布置于同一水平线的n级中继单元;所述n级中继单元中的第一级中继单元与能量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n级中继单元中的第一级中继单元,用于接收所述能量源发送的能量并将该能量传递至下一级中继单元;所述n级中继单元中各级中继单元之间通过谐振方式进行非接触式能量传递;其中,n为大于2的正整数。优选的,所述n级中继单元中各中继单元间的距离相等。优选的,所述中继单元包括:依次布置于同一水平线的第一能量闭环回路、铁氧体和第二能量闭环回路。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能量闭环回路由第一中继线圈和与所述第一中继线圈连接的电容组成;所述第二能量闭环回路由依次连接的第二中继线圈、电容和负载组成;所述第一中继线圈,用于通过谐振方式将接收到的能量传递至所述第二中继线圈;所述第二中继线圈,用于为所述柔性交流系统中的负载提供能量并通过谐振方式将剩余能量传递至下一级中继单元的第一中继线圈。进一步的,所述铁氧体放置于所述第一能量闭环回路和所述第二能量闭环回路的中间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中继线圈和所述第二中继线圈采用双极性线圈结构。优选的,所述能量源由直流母线电压和与所述直流母线电压连接的H桥逆变器组成。进一步的,所述H桥逆变器包括:第一MOSFET、第一二极管D1、第二MOSFET、第二二极管D2、、第三MOSFET、第三二极管D3、第四MOSFET、第四二极管D4;所述第一MOSFET的漏极与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MOSFET的漏极与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三MOSFET的漏极与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四MOSFET的漏极与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MOSFET的源极和所述第三MOSFET的漏极连接且第一MOSFET的源极和第三MOSFET的漏极的连接点为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MOSFET的源极和所述第四MOSFET的漏极连接且第二MOSFET的源极和所述第四MOSFET的漏极的连接点为第二输出端。一种如上述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能量传输方法,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布置于同一水平线的n级中继单元通过谐振方式将能量源的能量传输至布置于同一水平线的n级中继单元中第n级中继单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包括:能量源及布置于同一水平线的n级中继单元;由于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发送电路进而接收电路没有直接的物理接触,所以该方案能够满足高绝缘的要求,保证供电的安全性;本技术提供的中继单元由第一能量闭环回路、铁氧体和第二能量闭环回路构成;第一能量闭环回路不接负载,只负责将能量传输给下一线圈,这样的结构可以在第二能量闭环回路中获得恒定的电流幅值且与电阻大小无关,保证负载功率可以灵活独立可调,不会相互影响;每个能量闭环回路中均采用电容进行串联补偿,构成谐振电路,可以提高系统的输电效率;第一能量闭环回路和第二能量闭环回路中插入铁氧体,既可以有效抑制磁场泄露,又可以体征线圈之间的耦合系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中继单元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8个中继单元连接至相等的负载电阻时的负载功率;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8个中继单元连接至不相等的负载电阻时负载电流幅值。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包括:能量源及布置于同一水平线的n级中继单元;所述n级中继单元中的第一级中继单元与能量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n级中继单元中的第一级中继单元,用于接收所述能量源发送的能量并将该能量传递至下一级中继单元;所述n级中继单元中各级中继单元之间通过谐振方式进行非接触式能量传递;其中,n为大于2的正整数。例如,如图1所示,能量源由直流母线电压Vdc和与所述直流母线电压连接的H桥逆变器组成,线圈_11是初始的发送线圈,连接到H桥逆变器上,它从逆变器获取能量,并将能量传输给之后的线圈。线圈_n2是最后一个线圈,从前一个线圈中获取能量。在线圈_11和线圈_n2之间的其余线圈不仅作为接收线圈从前一级接收能量,还作为发送线圈将能量发送到下一级线圈。因此,能量是以一级一级的形式传递下去。此外,负载只连接到偶数号线圈上,并从这些线圈中获取能量,如线圈_12、线圈_22等;而奇数号线圈并没有连接负载,如线圈_21、线圈_31等。这样的拓扑结构可以使得流过偶数线圈的电流幅值恒定且和负载无关。因此,一个负载的变化不会影响到其他负载上获得的功率,这意味着各个负载功率可以灵活独立地进行调节。本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n级中继单元中各中继单元间的距离可以相等。进一步的,所述中继单元包括:依次布置于同一水平线的第一能量闭环回路、铁氧体和第二能量闭环回路。所述第一能量闭环回路由第一中继线圈和与所述第一中继线圈连接的电容组成;所述第二能量闭环回路由依次连接的第二中继线圈、电容和负载组成;例如,如图2所示,本技术中依次布置于同一水平线的第一能量闭环回路和第二能量闭环回路之间放置铁氧体,线圈采用双极性结构,因为这种结构对于线圈位置偏移的鲁棒性较强。由于铁氧体的磁隔离作用,线圈_11和线圈_12之间的耦合系数会降低,而线圈_12和线圈_21由于放在两个铁氧体之间,它们之间的耦合系数会增强。因此,本技术提供的所述铁氧体为形状和大小均可调的铁氧体,可以通过调节铁氧体的形状和大小,在相邻两个线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能量源及布置于同一水平线的n级中继单元;/n所述n级中继单元中的第一级中继单元与能量源的输出端连接;/n所述n级中继单元中各极中继单元之间通过谐振方式进行非接触式能量传递;/n其中,n为大于2的正整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能量源及布置于同一水平线的n级中继单元;
所述n级中继单元中的第一级中继单元与能量源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n级中继单元中各极中继单元之间通过谐振方式进行非接触式能量传递;
其中,n为大于2的正整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n级中继单元中各中继单元间的距离相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单元包括:依次布置于同一水平线的第一能量闭环回路、铁氧体和第二能量闭环回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能量闭环回路由第一中继线圈和与所述第一中继线圈连接的电容组成;
所述第二能量闭环回路由依次连接的第二中继线圈、电容和负载组成。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铁氧体放置于所述第一能量闭环回路和所述第二能量闭环回路的中间处。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继线圈和所述第二中继线圈采用双极性线圈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源由直流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哲李芳义邓占锋李卫国赵国亮石秋雨刘海军徐云飞乔光尧康伟
申请(专利权)人: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