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控链储能变流器,包括:直流断路器,DC/DC模块,DC/AC模块,电抗器,交流接触器,交流断路器和柜体;其中,电抗器和交流接触器设置于柜体的内部最下层位置,直流断路器和交流断路器设置于电抗器上面位置,DC/DC模块和DC/AC模块设置于柜体的内部中间层位置;直流断路器通过进线与外部蓄电池相连接,DC/DC模块分别与直流断路器和DC/AC模块相连接,电抗器分别与DC/AC模块和交流接触器相连接,交流接触器还与交流断路器相连接,交流断路器还通过出线与电网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缓解了现有技术中的存在的连接线较长、结构奔放以及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Centralized control chain energy storage conver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控链储能变流器
本技术涉及储能-集控链
,尤其是涉及一种集控链储能变流器。
技术介绍
储能变流器(PowerConversionSystem——PCS)可控制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进行交直流的变换,在无电网情况下可以直接为交流负荷供电。PCS由DC/AC双向变流器、控制单元等构成。PCS控制器通过通讯接收后台控制指令,根据功率指令的符号及大小控制变流器对电池进行充电或放电,实现对电网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的调节。现有技术中的储能变流器存在着连接线较长、结构奔放以及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控链储能变流器,以缓解了现有技术中的储能变流器存在着连接线较长、结构奔放以及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控链储能变流器,包括:直流断路器,DC/DC模块,DC/AC模块,电抗器,交流接触器,交流断路器和柜体;其中,所述电抗器和所述交流接触器设置于所述柜体的内部最下层位置,所述直流断路器和所述交流断路器设置于所述电抗器上面位置,所述DC/DC模块和所述DC/AC模块设置于所述柜体的内部中间层位置;所述直流断路器通过进线与外部蓄电池相连接,所述DC/DC模块分别与所述直流断路器和所述DC/AC模块相连接,所述电抗器分别与所述DC/AC模块和所述交流接触器相连接,所述交流接触器还与所述交流断路器相连接,所述交流断路器还通过出线与电网相连接,所述DC/AC模块用于交流电和直流电之间互相转换。进一步地,所述电抗器的数量为一个或者两个。进一步地,所述直流断路器的数量为多个。进一步地,所述DC/DC模块的数量为4个。进一步地,所述DC/AC模块的数量为两个。进一步地,所述进线和所述出线均设置于所述柜体的底部。进一步地,所述集控链储能变流器还包括单板箱,所述单板箱设置于所述DC/DC模块的上面位置,所述单板箱内安装有控制单板。进一步地,所述集控链储能变流器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柜体的内部上层位置,用于为柜体内部的所有器件散热。进一步地,所述风机的数量为两个。进一步地,所述DC/AC模块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风机的正下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控链储能变流器,包括:直流断路器,DC/DC模块,DC/AC模块,电抗器,交流接触器,交流断路器和柜体;其中,电抗器和交流接触器设置于柜体的内部最下层位置,直流断路器和交流断路器设置于电抗器上面位置,DC/DC模块和DC/AC模块设置于柜体的内部中间层位置;直流断路器通过进线与外部蓄电池相连接,DC/DC模块分别与直流断路器和DC/AC模块相连接,电抗器分别与DC/AC模块和交流接触器相连接,交流接触器还与交流断路器相连接,交流断路器还通过出线与电网相连接。本技术通过上述结构排布,使得各个器件之间的布局紧凑,连接线长度很短,功率密度大,进而缓解了现有技术中的存在的连接线较长、结构奔放以及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控链储能变流器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控链储能变流器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控链储能变流器的左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控链储能变流器的右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控链储能变流器的三维视图。图标:10-直流断路器;20-DC/DC模块;30-DC/AC模块;40-电抗器;50-交流接触器;60-交流断路器;70-柜体;80-单板箱;90-风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控链储能变流器的正视图,如图1所示,该集控链储能变流器包括:直流断路器10,DC/DC模块20,DC/AC模块30,电抗器40,交流接触器50,交流断路器60和柜体70。具体地,如图1所示,电抗器40和交流接触器50设置于柜体70的内部最下层位置,直流断路器10和交流断路器60设置于电抗器40上面位置,DC/DC模块20和DC/AC模块30设置于柜体70的内部中间层位置。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控链储能变流器电路连接示意图。具体地,如图2所示,直流断路器10通过进线与外部蓄电池相连接,DC/DC模块20分别与直流断路器10和DC/AC模块30相连接,电抗器40分别与DC/AC模块30和交流接触器50相连接,交流接触器50还与交流断路器60相连接,交流断路器60还通过出线与电网相连接。具体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控链储能变流器与蓄电池相连接的进线设置于柜体70的左下方,进线由箱体左下方进入柜体70并与直流断路器10的下端相连接,并继续由直流断路器10下端出线连接到DC/DC模块20,DC/DC模块20出线变成一路直流,并连接到DC/AC模块30的下端进线,DC/AC模块30的上端出线连接到电抗器40的上端进线,电抗器40的上端出线连接到交流接触器50的下端进线,交流接触器50的上端出线连接到交流断路器60的上端进线,最后由交流断路器60的下端出线伸出柜体70,并入电网。其中,DC/AC模块30用于交流电和直流电之间互相转换。例如,DC/AC模块30可以将输入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并输出,也可以将输入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定并输出。因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控链储能变流器可以将蓄电池提供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接入电网,同时也可以将电网提供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给蓄电池充电储能。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集控链储能变流器通过上述结构布局以及线路排布,使得各个器件之间的布局紧凑,连接线长度很短,功率密度大,进而缓解了现有技术中的存在的连接线较长、结构奔放以及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可选地,电抗器40的数量为一个或者两个。可选地,直流断路器10的数量为多个。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直流断路器10的数量为4个。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DC/DC模块20的数量为4个。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DC/AC模块30的数量为两个。可选地,进线和出线均设置于柜体的底部。可选地,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控链储能变流器还包括单板箱80,单板箱80设置于DC/DC模块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控链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断路器,DC/DC模块,DC/AC模块,电抗器,交流接触器,交流断路器和柜体;其中,/n所述电抗器和所述交流接触器设置于所述柜体的内部最下层位置,所述直流断路器和所述交流断路器设置于所述电抗器上面位置,所述DC/DC模块和所述DC/AC模块设置于所述柜体的内部中间层位置;/n所述直流断路器通过进线与外部蓄电池相连接,所述DC/DC模块分别与所述直流断路器和所述DC/AC模块相连接,所述电抗器分别与所述DC/AC模块和所述交流接触器相连接,所述交流接触器还与所述交流断路器相连接,所述交流断路器还通过出线与电网相连接,所述DC/AC模块用于交流电和直流电之间互相转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控链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断路器,DC/DC模块,DC/AC模块,电抗器,交流接触器,交流断路器和柜体;其中,
所述电抗器和所述交流接触器设置于所述柜体的内部最下层位置,所述直流断路器和所述交流断路器设置于所述电抗器上面位置,所述DC/DC模块和所述DC/AC模块设置于所述柜体的内部中间层位置;
所述直流断路器通过进线与外部蓄电池相连接,所述DC/DC模块分别与所述直流断路器和所述DC/AC模块相连接,所述电抗器分别与所述DC/AC模块和所述交流接触器相连接,所述交流接触器还与所述交流断路器相连接,所述交流断路器还通过出线与电网相连接,所述DC/AC模块用于交流电和直流电之间互相转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控链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抗器的数量为一个或者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控链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断路器的数量为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磊,丁世嘉,李嘉琨,李耀杰,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精石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