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箱直埋式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47548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电箱直埋式固定装置,属于电气设备安装领域;所述的的装置包括角钢A、调节筒、联动筒、连接筒、角钢B、螺杆、紧固件、转动机构和联动机构;角钢A、角钢B、调节筒、联动筒、连接筒和螺杆配合,对螺杆在调节筒内的插接长度进行调节,实现对角钢A和角钢B组装距离的确定,以适应不同尺寸的预留洞;紧固件、转动机构、联动机构和螺杆配合,工作人员通过紧固件转动一个螺杆,该螺杆即可通过联动机构和转动机构带动其他的螺杆同步向调节槽内转动,保证螺杆6在调节筒2内运动距离相同,节省角钢A1和角钢B5间安装时间、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避免角钢A1角钢B5与预留洞内壁之间存在缝隙,提高本新型装置安装的稳定性。

A direct buried fixed device for distribution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电箱直埋式固定装置
本新型公开一种配电箱直埋式固定装置,涉及电气设备安装

技术介绍
目前,建筑混凝土剪力墙内电气箱体箱壳安装工艺方法最常用的有以下两种:第一种就是采用制作木箱进行留洞再安装电气配电箱箱体,第二种就是采用泡沫板进行留洞在安装电气配电箱箱体。这两种方法均有经现场调查分析造成施工中间环节过多费工费时,费料,更有甚者土建结构不允许用上建废旧模版制作木盒子,用泡沫板留洞隐惠更大,容易流浆和变形,无法保证,而且箱体安装完成需,墙体和容易出现空鼓,裂缝现象,管路与壳体连接处在穿线时经常被划破线皮,造成导线绝续层破坏,致使用户不能正常用电,是个隐患。基于上述原因,在实践中总结出配电箱在剪力墙内直接预埋的工艺及施工方法。现场施工过程中,结构上预留洞属于土建结构预留的,可是现实往往不留,让安装预留。根据此现状,直埋配电箱施工工艺即避免了此类情况的发生,又提高了安装效率,避免了二次堵洞,壳体四周堵洞抹灰等后期施工工序所带来的一些质量通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配电箱直埋式固定装置,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电箱直埋式固定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装置包括角钢A、调节筒、联动筒、连接筒、角钢B、螺杆、紧固件、转动机构和联动机构;/n角钢A的纵向板的内侧设有数个均匀分布的调节筒,每个调节筒的下端筒口均连接联动筒的顶面,联动筒内设有数个转动机构,转动机构之间通过联动机构连接,联动筒的底面分别连接连接筒的上端的筒口,连接筒与调节筒一一对应,调节筒和连接筒的内部分别同时与联动筒的内部相通,调节筒的竖向中心线分别同时与对应的连接筒的竖向中心线共线;/n角钢B的纵向板的内侧设有数个均匀分布的螺杆,任一螺杆的外周活动套装紧固件,螺杆的一端分别依次穿过连接筒和联动筒插入至对应的调节筒内,螺杆的外周分别与对应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箱直埋式固定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装置包括角钢A、调节筒、联动筒、连接筒、角钢B、螺杆、紧固件、转动机构和联动机构;
角钢A的纵向板的内侧设有数个均匀分布的调节筒,每个调节筒的下端筒口均连接联动筒的顶面,联动筒内设有数个转动机构,转动机构之间通过联动机构连接,联动筒的底面分别连接连接筒的上端的筒口,连接筒与调节筒一一对应,调节筒和连接筒的内部分别同时与联动筒的内部相通,调节筒的竖向中心线分别同时与对应的连接筒的竖向中心线共线;
角钢B的纵向板的内侧设有数个均匀分布的螺杆,任一螺杆的外周活动套装紧固件,螺杆的一端分别依次穿过连接筒和联动筒插入至对应的调节筒内,螺杆的外周分别与对应的转动机构之间螺纹配合。


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吴志刚韩旭郭金昕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