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自动一体的脱扣机构,包括塑壳断路器,塑壳断路器上设有闸刀,闸刀实现分闸与合闸,其中,塑壳断路器设有输出端壳体,闸刀的下端连接有驱动杆;输出端壳体上设有线路板、推杆以及电机驱动机构,线路板控制电机驱动机构运动推动驱动杆移动;驱动杆位于推杆一端的运动轨迹上,推杆的另一端从输出端壳体内穿出至输出端壳体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稳定、手自动一体等特点。
A kind of manual and automatic trip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自动一体的脱扣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塑壳断路器,具体是一种塑壳断路器的脱扣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塑壳断路器的脱扣机构,通常通过手动或者电动脱扣,市面上也存在着手自动一体脱扣的塑壳断路器,但是目前的手自动一体脱扣的塑壳断路器的脱扣装置有设置在壳体上表面上的,影响美观,或者结构复杂影响到实际的装配。故急需一款脱扣机构安装隐蔽又不影响整体形状、结构简单的塑壳断路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手自动一体的脱扣机构。本技术所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自动一体的脱扣机构,包括塑壳断路器,塑壳断路器上设有闸刀,闸刀实现分闸与合闸,其中,塑壳断路器设有输出端壳体,闸刀的下端连接有驱动杆;输出端壳体上设有线路板、推杆以及电机驱动机构,线路板控制电机驱动机构运动推动驱动杆移动;驱动杆位于推杆一端的运动轨迹上,推杆的另一端从输出端壳体内穿出至输出端壳体外。自动脱扣通过线路板控制电机驱动机构运动,使得其推动驱动杆移动,实现脱扣效果,此处电机驱动机构位于输出端壳体内,形成隐藏效果;手动脱扣通过推杆实现,通过人工按压推杆的另一端,使得推杆移动,推动驱动杆运动,从而实现脱扣效果,推杆同样位于输出端壳体内,仅为部分伸出至输出壳体外,故手自动一体设置,使得脱扣更加方便,同样整体机构简单,而且隐藏效果更好。其中,推杆包括推动部、连接部以及驱动部,推动部通过连接部与驱动部连接,驱动杆位于驱动部的运动轨迹上。推杆的设置,使得手动驱动效果更好,使用者可以推动推杆,实现脱扣效果。其中,输出端壳体内设有与推杆适配的通槽,连接部为水平设置,推动部与连接部呈垂直连接。输出端壳体内设有通槽,连接部可以在通槽内滑动,实现滑动效果,连接部为水平设置,则滑动的更加稳定,推动部与连接部呈垂直连接,更符合人机交互,操作更加方便。其中,连接部上设有挡块,输出端壳体位于挡块的运动轨迹上。挡块的设置,使得推杆只能在限定范围内滑动,防止推杆在装配过程中发生脱落。其中,电机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电机上设有输出轴,输出轴上套设有弹簧,输出轴运动使得驱动杆运动。采用电机与输出轴的设置,使得驱动杆运动,实现脱扣效果,弹簧的设置,使得起到复位效果。其中,还包括上盖,上盖与输出端壳体连接固定,上盖上设有挡板,挡板与上盖呈转动连接,挡板位于输出轴的运动轨迹上,挡板带动驱动杆运动。挡板的设置,使得起到缓冲效果,防止输出轴直接冲击破坏到驱动杆。其中,挡板的一侧上设有插片,插片插入至输出端壳体内。插片的设置,使得驱动杆驱动更加稳定。其中,上盖上设有转轴孔,挡板两端上设有转轴,转轴伸入至转轴孔内使得挡板与上盖呈转动连接。挡板的转动设置,由于重力的作用,挡板为自动下滑,恢复到原位。其中,上盖上设有弹性挡片,弹性挡片位于挡板的运动轨迹上。弹性挡片的设置,起到限制效果,防止挡板过度偏移。其中,上盖上设有卡槽,输出端壳体上设有与卡槽对应的卡接凸起,卡槽与卡接凸起配合连接固定。上盖与输出端壳体之间通过卡槽与卡接凸起配合,使得形成可拆卸式连接,装配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上盖与输出端壳体的配合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输出端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推杆、驱动杆以及电机驱动机构的驱动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输出端壳体与线路板固定的俯视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推杆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电机驱动机构的俯视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上盖与输出端壳体的后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照附图1-9所示,一种手自动一体的脱扣机构,包括塑壳断路器1,塑壳断路器1上设有闸刀11,闸刀11联动实现分闸与合闸,闸刀11的下端连接有驱动杆12,驱动驱动杆12即可实现脱扣效果,塑壳断路器1内还设有驱动件13,驱动件13与塑壳断路器1呈转动连接,驱动杆12位于驱动件13的运动轨迹上,此处驱动件13可以通过弹簧或者扭簧进行复位。塑壳断路器1设有输出端壳体2以及上盖3,线路板4位于输出端壳体2的顶部上,上盖3套设在输出端壳体2上且与输出端壳体2呈可拆卸式连接,使得线路板4固定在输出端壳体2上。此处具体为上盖3上设有卡槽31,输出端壳体2上设有与卡槽31对应的卡接凸起21,两者配合形成固定。此处卡接凸起2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增减,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为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卡接凸起21,前侧设有一个卡接凸起21,后端设有两个卡接凸起21,形成四周全部卡合固定。线路板4与输出端壳体2之间的固定方式可以为螺栓固定或者是卡扣固定,此处不详细进行描述,通过线路板4可以控制电机驱动机构5驱动驱动杆12实现脱扣,其具体通过线路板4内部的程序设定,或者通过使用者按压线路板4上的按键实现脱扣动作。输出端壳体2上设有容纳腔22以及通槽23,容纳腔22与通槽23为连通状态。容纳腔22内设有有电机驱动机构5,通槽23用于放置推杆6,推杆6在通槽23内滑动。容纳腔22室的顶部设有连接孔24,连接孔24与线路板4连通,形成线路板4与电机驱动机构5之间的电气连通。电机驱动机构5包括电机51,电机51上设有输出轴511,输出轴511上套设有弹簧512,输出轴511为轴向上运动。推杆6包括推动部61、连接部62以及驱动部63,推动部61通过连接部62与驱动部63连接,驱动件13位于驱动部63的运动轨迹上,连接部62为水平设置且位于通槽23内,可在通槽23内滑动,连接部62上设有挡块65,输出端壳体2位于挡块65的运动轨迹上。推动部61与驱动部63均与连接部62为垂直连接设置,使得推杆6符合推动效果。进一步,连接部62与驱动部63的连接处上设有导向块64,导向块64与通槽23的顶端贴合,形成导向效果,防止推杆6在运动的过程中发生偏移。驱动部63为垂直面与斜面组成,斜面与垂直面的底端连接,斜面朝向连接部62斜向设置。推杆6整体为塑料一体成型设置。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盖3上设有与推动部61适配的凹槽32,凹槽32与通槽23连通。推动部61部分伸出至凹槽32外,其超出的尺寸小于5mm,即不影响整体的形状,又可以形成凸出状,便于按压。上盖3上设有挡板33以及弹性挡片34,挡板33与上盖3呈转动连接,具体为上盖3上设有转轴孔35,挡板33两端上设有转轴331,转轴331伸入至转轴331孔35内使得挡板33与上盖3呈转动连接。挡板33位于输出轴511的运动轨迹上,挡板33的一侧上设有插片332,插片332插入至容纳腔22内,形成导向固定。弹性挡片34位于挡板33的运动轨迹上,当输出轴511伸出后推动挡板33运动,挡板33驱动驱动杆12运动实现脱扣,但是由于弹性挡片34的设置,挡板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自动一体的脱扣机构,包括塑壳断路器,塑壳断路器上设有闸刀,闸刀实现分闸与合闸,其特征在于:塑壳断路器设有输出端壳体,闸刀的下端连接有驱动杆;输出端壳体上设有线路板、推杆以及电机驱动机构,线路板控制电机驱动机构运动推动驱动杆移动;驱动杆位于推杆一端的运动轨迹上,推杆的另一端从输出端壳体内穿出至输出端壳体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自动一体的脱扣机构,包括塑壳断路器,塑壳断路器上设有闸刀,闸刀实现分闸与合闸,其特征在于:塑壳断路器设有输出端壳体,闸刀的下端连接有驱动杆;输出端壳体上设有线路板、推杆以及电机驱动机构,线路板控制电机驱动机构运动推动驱动杆移动;驱动杆位于推杆一端的运动轨迹上,推杆的另一端从输出端壳体内穿出至输出端壳体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自动一体的脱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推杆包括推动部、连接部以及驱动部,推动部通过连接部与驱动部连接,驱动杆位于驱动部的运动轨迹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自动一体的脱扣机构,其特征在于:输出端壳体内设有与推杆适配的通槽,连接部为水平设置,推动部与连接部呈垂直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自动一体的脱扣机构,其特征在于:连接部上设有挡块,输出端壳体位于挡块的运动轨迹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自动一体的脱扣机构,其特征在于:电机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正龙,王宇航,
申请(专利权)人:盛道中国电气有限公司,温州英铂瑞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