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固定安装的墙上负荷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4671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8: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器件的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便于固定安装的墙上负荷开关,框架外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板,负荷开关外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卡位板,每个卡位板的外侧均设置有固定机构,通过设置圆柱与圆套配合弹簧与环板,工作人员通过将握板在两个横板的左侧进行转动,握板转动带动弧板进行转动,此时弧板与圆柱的外端分离,并由弹簧产生的复位弹力,使圆柱的内端远离固定板的表面,从而使负荷开关与框架分离,此时工作人员可以取下负荷开关,并对负荷开关进行修理,通过上述圆柱与弹簧的配合,即可对负荷开关进行拆卸,从而有效的减少工作人员拆卸负荷开关的时间,进而有效的提高工作人员修理负荷开关的效率。

A kind of wall load switch for fixed instal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固定安装的墙上负荷开关
本技术涉及电子器件的
,具体为一种便于固定安装的墙上负荷开关。
技术介绍
一般装有简单的灭弧装置,但其结构比较简单。图为一种压气式高压负荷开关,其工作过程是:分闸时,在分闸弹簧的作用下,主轴顺时针旋转,一方面通过曲柄滑块机构使活塞向上移动,将气体压缩;另一方面通过两套四连杆机构组成的传动系统,使主闸刀先打开,然后推动灭弧闸刀使弧触头打开,气缸中的压缩空气通过喷口吹灭电弧,现有的墙上负荷开关大多通过多个螺栓在墙面上直接进行固定,当负荷开关损坏时,工作人员需要旋钮各个螺栓后才能将负荷开关拆卸下来进行修理,这种方法极大地延误了工作人员修理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固定安装的墙上负荷开关,具备提高工作人员修理效率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墙上负荷开关大多通过多个螺栓在墙面上直接进行固定,当负荷开关损坏时,工作人员需要旋钮各个螺栓后才能将负荷开关拆卸下来进行修理,这种方法极大地延误了工作人员修理时间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提高工作人员修理效率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固定安装的墙上负荷开关,包括框架、负荷开关与闸刀,框架为长方形板体,框架通过螺栓固定在墙面上,框架外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板,固定板的形状为长方形,两个固定板分别位于框架右侧表面的两侧,每个固定板的外侧均开设有两个插槽,插槽为长方形凹槽,且插槽的右侧为梯形开口,插槽的内部与固定板的外部相连通。负荷开关的形状为长方形,负荷开关外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卡位板,卡位板为长方形板体,两个卡位板内侧的间距与两个固定板外侧的间距相等,每个卡位板的内侧均固定安装有两个插板,插板的形状大小与插槽的形状大小相适配,每个卡位板的外侧均设置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横板、横槽、弧板、圆柱、连接柱、环板、弹簧、圆套、转动柱、限位槽与握板,限位槽开设在卡位板外侧的表面上,且限位槽的内部与卡位板外部的内侧相连通,限位槽为长方形凹槽,横板为长方形板体,横板数量为两个,两个横板的内端均固定安装在卡位板的外侧,转动柱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转动柱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横板的内部,握板为长方形横板,握板外部的两侧固定连接在两个转动柱的内端,握板通过两个转动柱在两个横板的内部进行转动,握板的外侧开设有竖槽,竖槽的形状为长方形,竖槽的内部与握板外部的两侧相连通,设置竖槽,当工作人员在转动握板时,工作人员可以将手部握止在竖槽的内部来转动握板,从而使工作人员在握取握板时更加的舒适,横槽的形状为长方形,横槽开设在握板的内侧,横槽的内部与握板的外部相连通,弧板的内侧固定安装在横槽的内部,弧板的宽度为横槽宽度的一半,弧板的外侧开设有弧槽,弧槽为圆弧形凹槽,且弧槽的内部与弧板的外部相连通。连接柱为长方形板体,连接柱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接柱的外端分别固定安装在限位槽内部的两侧壁,圆套外部的两侧固定安装在两个连接柱的内端,且圆筒通过两个连接柱固定在限位槽的内部,圆柱的长度为圆套长度的两倍,且圆柱的外直径与圆套的内直径大小相同,圆柱活动连接在圆套的内部,且圆柱的外端位于弧板的内侧,圆柱的内端固定安装有挡板,挡板为圆形板体,且挡板的直径为圆柱直径的两倍,弹簧套接在圆柱的外部,且弹簧的外端固定安装在环板的内端,环板套接在圆柱的外部,且环板的内圈贴合在圆柱的外部,环板位于圆套外端的一侧,圆柱的外端固定安装有半圆块,半圆块的外端与弧板的内侧相贴合,半圆块为半圆形块体,负荷开关通过线缆与闸刀进行电连接,闸刀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墙面上。优选的,所述半圆块的外端与弧槽内部的大小一致。优选的,所述弹簧位于环板与圆套外端的中间,且弹簧的外直径与圆套的外直径相同。优选的,所述圆套为两端开口的圆形筒体。优选的,所述环板为圆环形。优选的,所述圆套的长度为限位槽内部长度的三分之二。优选的,两个所述横板分别位于限位槽外部的上下两侧。(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固定安装的墙上负荷开关,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便于固定安装的墙上负荷开关,通过设置圆柱与圆套配合弹簧与环板,工作人员通过将握板在两个横板的左侧进行转动,握板转动带动弧板进行转动,此时弧板与圆柱的外端分离,并由弹簧产生的复位弹力,使圆柱的内端远离固定板的表面,从而使负荷开关与框架分离,此时工作人员可以取下负荷开关,并对负荷开关进行修理,通过上述圆柱与弹簧的配合,即可对负荷开关进行拆卸,从而有效的减少工作人员拆卸负荷开关的时间,进而有效的提高工作人员修理负荷开关的效率。2、该便于固定安装的墙上负荷开关,通过设置框架与负荷开关配合卡位板与固定板,工作人员通过将四个插板分别与四个插槽相对应,并通过插槽的梯形口,使两个卡位板的内侧可以迅速的与两个固定板的外侧进行贴合,直至固定板的右端贴合在负荷开关左侧的表面上,随后工作人员操作一侧的固定机构,通过将握板向右侧转动带动圆柱向固定板的外侧表面进行挤压,即可完成负荷开关与框架的固定连接,操作简单,且通过插板与插槽的配合使工作人员安装的更加方便。3、该便于固定安装的墙上负荷开关,通过设置竖槽配合握板,当工作人员在转动握板时,工作人员可以在拿住握板的同时将手部握止在竖槽的内部来转动握板,从而使工作人员在握取握板时更加的舒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框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接线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2中圆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框架、2负荷开关、3卡位板、4插板、5闸刀、6插槽、7固定机构、71横板、72横槽、73弧板、74半圆块、75圆柱、76连接柱、77环板、78弹簧、79圆套、710转动柱、711限位槽、712握板、713竖槽、714挡板、715弧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底面”和“顶面”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固定安装的墙上负荷开关,包括框架1、负荷开关2与闸刀5,框架1为长方形板体,框架1通过螺栓固定在墙面上,框架1外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板11,固定板11的形状为长方形,两个固定板11分别位于框架1右侧表面的两侧,每个固定板11的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固定安装的墙上负荷开关,包括框架(1)、负荷开关(2)与闸刀(5),框架(1)与闸刀(5)均通过螺栓固定在墙面,负荷开关(2)通过线缆与闸刀(5)进行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外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板(11),负荷开关(2)外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卡位板(3),每个卡位板(3)的外侧均设置有固定机构(7),每个固定机构(7)包括横板(71)、横槽(72)、弧板(73)、圆柱(75)、连接柱(76)、环板(77)、弹簧(78)、圆套(79)、转动柱(710)、限位槽(711)与握板(712),限位槽(711)开设在卡位板(3)外侧的表面上,横板(71)数量为两个,两个横板(71)的内端均固定安装在卡位板(3)的外侧,转动柱(7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转动柱(710)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横板(71)的内部,握板(712)外部的两侧固定连接在两个转动柱(710)的内端,握板(712)的外侧开设有竖槽(713),横槽(72)开设在握板(712)的内侧,弧板(73)的内侧固定安装在横槽(72)的内部;连接柱(7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接柱(76)的外端分别固定安装在限位槽(711)内部的两侧壁,圆套(79)外部的两侧固定安装在两个连接柱(76)的内端,圆柱(75)活动连接在圆套(79)的内部,弹簧(78)套接在圆柱(75)的外部,且弹簧(78)的外端固定安装在环板(77)的内端,环板(77)套接在圆柱(75)的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固定安装的墙上负荷开关,包括框架(1)、负荷开关(2)与闸刀(5),框架(1)与闸刀(5)均通过螺栓固定在墙面,负荷开关(2)通过线缆与闸刀(5)进行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外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板(11),负荷开关(2)外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卡位板(3),每个卡位板(3)的外侧均设置有固定机构(7),每个固定机构(7)包括横板(71)、横槽(72)、弧板(73)、圆柱(75)、连接柱(76)、环板(77)、弹簧(78)、圆套(79)、转动柱(710)、限位槽(711)与握板(712),限位槽(711)开设在卡位板(3)外侧的表面上,横板(71)数量为两个,两个横板(71)的内端均固定安装在卡位板(3)的外侧,转动柱(7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转动柱(710)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横板(71)的内部,握板(712)外部的两侧固定连接在两个转动柱(710)的内端,握板(712)的外侧开设有竖槽(713),横槽(72)开设在握板(712)的内侧,弧板(73)的内侧固定安装在横槽(72)的内部;连接柱(7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接柱(76)的外端分别固定安装在限位槽(711)内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建明高建忠梁根法周钟钱章哨金家根章潮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通源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