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训用双层升降病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4597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8:10
一种教学实训用双层升降病床,包括床体、底架、剪式机构和顶升机构,所述底架设置在床体的底部,底架与床体之间通过剪式机构和顶升机构连接,床体通过顶升机构做垂直运动;所述床体主要由床本体和收纳腔组成,收纳腔设置在床本体的底部;床本体上放置有第一人体模型,收纳腔上放置有第二人体模型,或床本体上放置有第二人体模型,收纳腔上放置有第一人体模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病床底部设有收纳空间,可存放人体模型和教学器具,当需要更换人体模型时,只需要将床体顶升至底架的上面,就可以更换人体模型,十分方便,可以减少人体模型在搬运中的损坏,合理利用空间,方便管理,其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的特点。

Double lifting sickbed for teaching and trai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教学实训用双层升降病床
本技术涉及一种床,特别涉及一种教学实训用双层升降病床。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医学用的教学人体模型在不需要使用时都会搬离病床,然后存进仓库里,但教学人体模型经常要更换,更换时教学人员需要将需要使用的教学人体模型从仓库搬到病床上,将不需要使用的教学人体模型从病床搬到仓库里,但教学人体模型在搬运过程中容易遭到损坏,而且教学人体模型经常搬来搬去,也十分不方便。因此,有必要做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的教学实训用双层升降病床,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教学实训用双层升降病床,包括床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架、剪式机构和顶升机构,所述底架设置在床体的底部,底架与床体之间通过剪式机构和顶升机构连接,床体通过顶升机构做垂直运动;所述床体主要由床本体和收纳腔组成,收纳腔设置在床本体的底部;床本体上放置有第一人体模型,收纳腔上放置有第二人体模型,或床本体上放置有第二人体模型,收纳腔上放置有第一人体模型。所述剪式机构包括第一连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教学实训用双层升降病床,包括床体(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架(1)、剪式机构(3)和顶升机构(4),所述底架(1)设置在床体(2)的底部,底架(1)与床体(2)之间通过剪式机构(3)和顶升机构(4)连接,床体(2)通过顶升机构(4)做垂直运动;所述床体(2)主要由床本体(2.1)和收纳腔(2.2)组成,收纳腔(2.2)设置在床本体(2.1)的底部;床本体(2.1)上放置有第一人体模型(5),收纳腔(2.2)上放置有第二人体模型(6),或床本体(2.1)上放置有第二人体模型(6),收纳腔(2.2)上放置有第一人体模型(5);/n所述剪式机构(3)包括第一连杆(3.1)、第二连杆(3.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教学实训用双层升降病床,包括床体(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架(1)、剪式机构(3)和顶升机构(4),所述底架(1)设置在床体(2)的底部,底架(1)与床体(2)之间通过剪式机构(3)和顶升机构(4)连接,床体(2)通过顶升机构(4)做垂直运动;所述床体(2)主要由床本体(2.1)和收纳腔(2.2)组成,收纳腔(2.2)设置在床本体(2.1)的底部;床本体(2.1)上放置有第一人体模型(5),收纳腔(2.2)上放置有第二人体模型(6),或床本体(2.1)上放置有第二人体模型(6),收纳腔(2.2)上放置有第一人体模型(5);
所述剪式机构(3)包括第一连杆(3.1)、第二连杆(3.2)和中铰轴(3.3),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通过中铰轴(3.3)铰接;
所述第一连杆(3.1)链接有第一导向块(3.4)和第一连接轴(3.7),收纳腔(2.2)上设有第一导向槽(2.2.1),底架(1)上设有第一连接孔(1.1),第一导向块(3.4)嵌入第一导向槽(2.2.1)内,第一连接轴(3.7)与第一连接孔(1.1)铰接,床体(2)做垂直运动时,第一导向块(3.4)在第一导向槽(2.2.1)内滑动;所述第二连杆(3.2)链接有第二导向块(3.6)和第二连接轴(3.5),底架(1)上设有第二导向槽(1.2),收纳腔(2.2)上设有第二连接孔(2.2.2),第二导向块(3.6)嵌入第二导向槽(1.2)内,第二连接轴(3.5)与第二连接孔(2.2.2)铰接,床体(2)做垂直运动时,第二导向块(3.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萍
申请(专利权)人: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