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笔记本电脑水循环散热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4532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笔记本电脑水循环散热底座,属计算机辅助工具技术领域。该笔记本电脑水循环散热底座由散热金属板、加压泵和散热块构成;底座本体的内部固装有散热块;散热块一侧的底座本体上装有角度调节器;散热块的顶部固装有散热金属板;所述的散热块上呈上下状设置有散热流道层A和散热流道层B;所述的散热流道层A和散热流道层B均由直流槽段和衔接槽段构成;散热块内设置有多个呈相互平行的直流槽段;各直流槽段的首、尾之间通过衔接槽段相互连通。该循环散热底座进一步提高了该散热底座的散热能力,解决了现有笔记本电脑散热装置存有的散热效率低的问题,满足了笔记本电脑散热使用的需要。

A water circulation cooling base for notebook compu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笔记本电脑水循环散热底座
本技术涉及一种笔记本电脑水循环散热底座,属计算机辅助工具

技术介绍
随着笔记本电脑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大,笔记本电脑的散热问题日益突出,相比于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散热更加困难,升温更快。目前笔记本电脑的散热底座常用风冷的方式进行散热。但是风冷散热的方式存有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市场上出现了通过液体冷却的方式工作的散热底座,散热效率远远大于风冷散热的方式。现有的采用液体冷却方式工作的散热底座,如申请号为201811066233.6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的一种笔记本电脑散热装置,其虽然相对风冷提高了一定的散热效率;但是该种散热装置工作时,笔记本散发的热量仅仅是通过金属板传递给循环冷却液,循环冷却液再通过金属固体传热到空气中,进行散热的,其仍然存有散热效率低的问题,不能满足笔记本电脑散热的需要,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新的笔记本电脑水循环散热底座,以解决现有散热底座存有的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以解决现有笔记本电脑散热装置存有的散热效率低问题的笔记本电脑水循环散热底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笔记本电脑水循环散热底座,它由底座本体、角度调节器、散热金属板、加压泵和散热块构成;底座本体的内部固装有散热块;散热块一侧的底座本体上装有角度调节器;散热块的顶部固装有散热金属板;散热金属板四周的底座本体上设置有多个散热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本体上装有加压泵;所述的散热块上呈上下状设置有散热流道层A和散热流道层B;所述的散热流道层A和散热流道层B均由直流槽段和衔接槽段构成;散热块内设置有多个呈相互平行的直流槽段;各直流槽段的首、尾之间通过衔接槽段相互连通;所述的加压泵的出口端通过连接通道A与散热流道层B的外侧直流槽段的一端连通;散热流道层B的内侧直流槽段的端头通过衔接头与散热流道层A内侧直流槽段的端头连通;散热流道层A外侧直流槽段的端头通过连接通道B与加压泵的进口端连通。所述的衔接槽段呈“U”形结构;衔接槽段的直径大于直流槽段的直径;衔接槽段通过收口状结构与其连接的直流槽段连通。所述的角度调节器由支撑脚架、主油缸、副油缸、调节杆和定位卡销构成;散热块一侧的底座本体上滑动装有支撑脚架;支撑脚架上方的底座本体上装有主油缸;主油缸的活塞杆与支撑脚架相连接;主油缸的两侧分别装有副油缸;副油缸的出油口与主油缸的上端连通;副油缸的活塞杆上装有调节杆;调节杆的下端延伸至底座本体的下端外侧;调节杆一侧的底座本体的底面上设置有多个调节档口;调节杆的底端固装有定位卡销;定位卡销与其相向设置的各调节档口活动卡接连接。所述的支撑脚架的下端对称状设置有两组支撑脚。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该笔记本电脑水循环散热底座,设计巧妙、使用方便,笔记本散发的热量除了通过散热金属板和循环冷却液传递到空气中以外,还能够通过节流效应将循环冷却液吸收的热量转化为动能进行消耗。由此进一步提高了该散热底座的散热能力,解决了现有笔记本电脑散热装置存有的散热效率低的问题,满足了笔记本电脑散热使用的需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A向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C-C向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D-D向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2中B-B向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E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本体,2、角度调节器,3、散热金属板,4、加压泵,5、散热块,6、散热孔,7、散热流道层A,8、散热流道层B,9、直流槽段,10、衔接槽段,11、连接通道A,12、衔接头,13、连接通道B,14、支撑脚架,15、主油缸,16、副油缸,17、调节杆,18、定位卡销,19、调节档口。具体实施方式该笔记本电脑水循环散热底座由底座本体1、角度调节器2、散热金属板3、加压泵4和散热块5构成(参见说明书附图1和3)。底座本体1的内部固装有散热块5(参见说明书附图3);散热块5的下端面与外界空气接触,如此工作时循环冷却液中的热量即可通过下端面与外界空气进行交流换热。散热块5一侧的底座本体1上装有角度调节器2(参见说明书附图4和5)。角度调节器2由支撑脚架14、主油缸15、副油缸16、调节杆17和定位卡销18构成(参见说明书附图7和8)。散热块5一侧的底座本体1上滑动装有支撑脚架14(参见说明书附图5);支撑脚架14的下端对称状设置有两组支撑脚。设置两组支撑脚的目的在于:以使支撑脚架14下行过程中能够通过两组支撑脚将底座本体1一侧撑高,进而达到使底座本体1呈现倾斜状态的目的。支撑脚架14上方的底座本体1上装有主油缸15;主油缸15的活塞杆与支撑脚架14相连接(参见说明书附图5);主油缸15动作时即可带动支撑脚架14同步动作。主油缸15的两侧分别装有副油缸16;副油缸16的出油口与主油缸15的上端连通(参见说明书附图5);当副油缸16中的活塞受压动作时,即可将其内部的液压油推送至主油缸15中,使其推动主油缸15中的活塞动作,主油缸15中的活塞动作时即可带动支撑脚架14同步动作。副油缸16的活塞杆上装有调节杆17(参见说明书附图5);调节杆17呈弯折型,调节杆17的下端延伸至底座本体1的下端外侧;调节杆17一侧的底座本体1的底面上设置有多个调节档口19;调节杆17的底端固装有定位卡销18;定位卡销18与其相向设置的各调节档口19活动卡接连接。如此设置调节杆17的目的在于:以使工作时相对挤压两组调节杆17,使其相互靠拢过程中,调节杆17即可通过副油缸16中的活塞将其内部的液压油推送至主油缸15中;副油缸16中的液压油进入到主油缸15中后,即可推动其活塞使其带动支撑脚架14下移,进而达到将底座本体1支撑呈倾斜状态的目的。当底座本体1倾斜至合适角度后,通过定位卡销18和对应的调节档口19即可将调节杆17锁死固定,如此即可通过调节调节杆17位置的方式,达到调节底座本体1倾斜角度的目的。由于工作时笔记本电脑是放置在底座本体1上的,因此人们即可通过调节底座本体1倾斜角度的方式调节笔记本电脑的倾斜角度,从而使其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散热块5的顶部固装有散热金属板3;工作时笔记本电脑放置在散热金属板3上,如此笔记本电脑散发的热量即可通过散热金属板3传递给散热块5。散热金属板3的上表面设置有防滑螺纹(说明书附图未示),设置防滑螺纹的目的在于:以避免底座本体1呈倾斜状设置时,笔记本电脑与散热金属板3之间发生“打滑”的问题。散热金属板3四周的底座本体1上设置有多个散热孔6(参见说明书附图1);设置散热孔6的目的在于:以使笔记本电脑工作时,有部分热量能够直接通过散热孔6外排,如此即可达到增强散热效果的目的。底座本体1上装有加压泵4(参见说明书附图4);散热块5上呈上下状设置有散热流道层A7和散热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笔记本电脑水循环散热底座,它由底座本体(1)、角度调节器(2)、散热金属板(3)、加压泵(4)和散热块(5)构成;底座本体(1)的内部固装有散热块(5);散热块(5)一侧的底座本体(1)上装有角度调节器(2);散热块(5)的顶部固装有散热金属板(3);散热金属板(3)四周的底座本体(1)上设置有多个散热孔(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本体(1)上装有加压泵(4);所述的散热块(5)上呈上下状设置有散热流道层A(7)和散热流道层B(8);所述的散热流道层A(7)和散热流道层B(8)均由直流槽段(9)和衔接槽段(10)构成;散热块(5)内设置有多个呈相互平行的直流槽段(9);各直流槽段(9)的首、尾之间通过衔接槽段(10)相互连通;所述的加压泵(4)的出口端通过连接通道A(11)与散热流道层B(8)的外侧直流槽段(9)的一端连通;散热流道层B(8)的内侧直流槽段(9)的端头通过衔接头(12)与散热流道层A(7)内侧直流槽段(9)的端头连通;散热流道层A(7)外侧直流槽段(9)的端头通过连接通道B(13)与加压泵(4)的进口端连通;所述的衔接槽段(10)呈“U”形结构;衔接槽段(10)的直径大于直流槽段(9)的直径;衔接槽段(10)通过收口状结构与其连接的直流槽段(9)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笔记本电脑水循环散热底座,它由底座本体(1)、角度调节器(2)、散热金属板(3)、加压泵(4)和散热块(5)构成;底座本体(1)的内部固装有散热块(5);散热块(5)一侧的底座本体(1)上装有角度调节器(2);散热块(5)的顶部固装有散热金属板(3);散热金属板(3)四周的底座本体(1)上设置有多个散热孔(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本体(1)上装有加压泵(4);所述的散热块(5)上呈上下状设置有散热流道层A(7)和散热流道层B(8);所述的散热流道层A(7)和散热流道层B(8)均由直流槽段(9)和衔接槽段(10)构成;散热块(5)内设置有多个呈相互平行的直流槽段(9);各直流槽段(9)的首、尾之间通过衔接槽段(10)相互连通;所述的加压泵(4)的出口端通过连接通道A(11)与散热流道层B(8)的外侧直流槽段(9)的一端连通;散热流道层B(8)的内侧直流槽段(9)的端头通过衔接头(12)与散热流道层A(7)内侧直流槽段(9)的端头连通;散热流道层A(7)外侧直流槽段(9)的端头通过连接通道B(13)与加压泵(4)的进口端连通;所述的衔接槽段(10)呈“U”形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雨陈文康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