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互平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4519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7: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智能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智能交互平板,包括显示模组、边框和后壳,边框包裹在显示模组的周部,后壳设置在显示模组的后侧,显示模组的背板上并位于背板靠近后壳的一侧设置有喇叭,后壳包括壳本体,壳本体邻近于喇叭的一侧边朝向背板弯折有折弯边,折弯边远离壳本体的一端连接连接板,连接板远离折弯边的一端朝向边框延伸,折弯边上对应喇叭开设有出音口,喇叭的出音面正对出音口,连接板与背板之间设置有挡板,挡板间隔设置在出音面的一侧,挡板封堵连接板与背板之间的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智能交互平板的出音效果好。

Intelligent interactive tabl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交互平板
本技术涉及智能电子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交互平板。
技术介绍
智能交互平板如会议机,其集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电视、广告机和音响于一体,具备书写、批注、同步交互、多媒体、远程视频会议等功能,融合高清显示、人机交互、多媒体信息处理和网络传输等多项技术,常用于政企会议室、媒体演播厅、教育培训机构等地方。智能交互平板内的喇叭通常安装在背板上,并设于背板与后壳之间,后壳上开设有出音口,出音口与喇叭正对,以将喇叭发出的声音传递到后壳的外部(即智能交互平板的外部)。但是现有的后壳的出音口不是全部正对喇叭,如图1所示,智能交互平板的喇叭1′安装在背板2′邻近于下边框3′处,喇叭1′朝下出音,后壳4′包括壳本体41′,壳本体41′的下端朝向背板2′弯折有折弯边42′,折弯边42′远离壳本体41′的一端连接有连接板43′,连接板43′与背板2′呈夹角设置,且连接板43′远离折弯边42′的一端与下边框3′连接,出音口44′开设在折弯边42′上,喇叭1′出音后,声音部分会进入到连接板43′与背板1′之间的缝隙5′内,使得声音不能全部从出音口44′排出,降低了智能交互平板的音量和音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交互平板,其喇叭出音效果好。为达此目的,本技术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智能交互平板,包括显示模组、边框和后壳,所述边框包裹在所述显示模组的周部,所述后壳设置在所述显示模组的后侧,所述显示模组的背板上并位于所述背板靠近所述后壳的一侧设置有喇叭,所述后壳包括壳本体,所述壳本体邻近于所述喇叭的一侧边朝向所述背板弯折有折弯边,所述折弯边远离所述壳本体的一端连接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折弯边的一端朝向所述边框延伸,所述折弯边上对应所述喇叭开设有出音口,所述喇叭的出音面正对所述出音口,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背板之间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间隔设置在所述出音面的一侧,所述挡板封堵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背板之间的间隙。作为智能交互平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挡板垂直于所述背板。作为智能交互平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挡板倾斜设置,所述挡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或抵接所述背板,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出音面的距离为L1,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喇叭的距离为L2,其中,L1小于L2。作为智能交互平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挡板与所述后壳固定连接,所述挡板远离所述后壳的一端与所述背板抵接;或,所述挡板与所述背板固定连接,所述挡板远离所述背板的一端与所述后壳抵接。作为智能交互平板的一种优选方案,当所述挡板与所述后壳抵接时,所述挡板抵接所述后壳的一端设置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夹设在所述挡板与所述后壳之间;当所述挡板与所述背板抵接时,所述挡板抵接所述背板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缓冲垫,所述缓冲垫夹设在所述挡板与所述背板之间。作为智能交互平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挡板连接或抵接所述后壳的一端位于所述折弯边与所述连接板的连接处。作为智能交互平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出音面与所述折弯边之间设置有隔音件,所述隔音件上对应所述出音面上的出音孔开设有通孔。作为智能交互平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喇叭与所述壳本体之间设置有所述隔音件;和/或,所述喇叭与所述背板之间设置有所述隔音件。作为智能交互平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隔音件粘贴在所述喇叭上。作为智能交互平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隔音件为隔音泡棉。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喇叭的出音面一侧设置挡板封堵连接板与背板之间的间隙,可以防止由喇叭发出的声音进入到此间隙内,保证喇叭的声音能够全部从出音口排出到智能交互平板的外部,提升了智能交互平板的音量和音质。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现有的智能交互平板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交互平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主体的局部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去除后壳后)。图6为图5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中:1′、喇叭;2′、背板;3′、下边框;4′、后壳;41′、壳本体;42′、折弯边;43′、连接板;44′、出音口;5′、缝隙。图2至6中:1、显示模组;11、背板;12、安装座;13、卡轮;131、卡槽;2、边框;21、上边框;22、下边框;3、后壳;31、壳本体;32、折弯边;321、出音口;33、连接板;34、挡板;4、喇叭;41、出音面;42、卡板;5、隔音件;51、通孔;6、间隙;100、显示主体;200、转轴组件;300、脚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如图2至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交互平板(interactiveintelligentpanel,IIP)具有呈现图像、文字等信息的功能,同时也具备独立处理能力的设备,其至少能够独立执行图像/视频显示、触控交互、拍摄、音视频播放、数据处理中的一项或多项功能。如图2至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交互平板包括显示模组1、边框2和后壳3,边框2包裹在显示模组1的周部,后壳3设置在显示模组1的后侧,显示模组1的背板11上并位于背板11靠近后壳3的一侧设置有喇叭4,后壳3包括壳本体31,壳本体31邻近于喇叭4的一侧边朝向背板11弯折有折弯边32,折弯边32远离壳本体31的一端连接连接板33,连接板33远离折弯边32的一端朝向边框2延伸,折弯边32上对应喇叭4开设有出音口321,喇叭4的出音面41正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交互平板,包括显示模组、边框和后壳,所述边框包裹在所述显示模组的周部,所述后壳设置在所述显示模组的后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的背板上并位于所述背板靠近所述后壳的一侧设置有喇叭,所述后壳包括壳本体,所述壳本体邻近于所述喇叭的一侧边朝向所述背板弯折有折弯边,所述折弯边远离所述壳本体的一端连接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折弯边的一端朝向所述边框延伸,所述折弯边上对应所述喇叭开设有出音口,所述喇叭的出音面正对所述出音口,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背板之间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间隔设置在所述出音面的一侧,所述挡板封堵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背板之间的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交互平板,包括显示模组、边框和后壳,所述边框包裹在所述显示模组的周部,所述后壳设置在所述显示模组的后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的背板上并位于所述背板靠近所述后壳的一侧设置有喇叭,所述后壳包括壳本体,所述壳本体邻近于所述喇叭的一侧边朝向所述背板弯折有折弯边,所述折弯边远离所述壳本体的一端连接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折弯边的一端朝向所述边框延伸,所述折弯边上对应所述喇叭开设有出音口,所述喇叭的出音面正对所述出音口,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背板之间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间隔设置在所述出音面的一侧,所述挡板封堵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背板之间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交互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垂直于所述背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交互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倾斜设置,所述挡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或抵接所述背板,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出音面的距离为L1,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出音面的距离为L2,其中,L1小于L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交互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与所述后壳固定连接,所述挡板远离所述后壳的一端与所述背板抵接;或,
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科松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