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棱镜片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棱镜片,属于光学镜片的
技术介绍
棱镜片是当今使用最广泛的增亮产品,它适用于小到手机显示屏大到液晶显示器,各个尺寸的液晶显示模块,是由于棱镜片的棱镜结构需要与扩散片贴合,棱镜片棱镜结构的每一个棱镜大小和形状相同,棱镜非常容易被扩散片吸附和刮伤,影响扩散片的平整性,造成棱镜顶端损伤,同时在将棱镜片生产后进行存放时,外界环境中的灰尘会附着在棱镜片表面,使用前需要再次进行清理,从而降低使用效果的,为此,提供一种新型棱镜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棱镜片,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棱镜片,包括本体、封边套,所述封边套与本体后侧连接,所述本体顶部与底部均设有薄膜,所述薄膜分别与封边套前侧固定连接,所述本体包括透明基材,所述透明基材顶侧等距设有主棱镜,所述主棱镜之间等距设有副棱镜,所述透明基材上方设有散光板,所述散光板底侧均与主棱镜、副棱镜顶端连接固定,所述散光板底侧等距挖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之间等距挖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封边套前侧设有凹槽,所述封边套通过凹槽与本体后侧卡合连接,所述封边套内壁上设有连接层,所述连接层包括粘接层、缓冲层,所述缓冲层位于粘接层外侧,且所述缓冲层与连接层内壁固定连接。进一步而言,所述主棱镜底侧与透明基材连接固定,所述副棱镜的高度小于主棱镜的高度,所述主棱镜与副棱镜的高度差具体为1-2.5μm。进一步而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棱镜片,包括本体(1)、封边套(2),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边套(2)与本体(1)后侧连接,所述本体(1)顶部与底部均设有薄膜(3),所述薄膜(3)分别与封边套(2)前侧固定连接,所述本体(1)包括透明基材(4),所述透明基材(4)顶侧等距设有主棱镜(5),所述主棱镜(5)之间等距设有副棱镜(6),所述透明基材(4)上方设有散光板(7),所述散光板(7)底侧均与主棱镜(5)、副棱镜(6)顶端连接固定,所述散光板(7)底侧等距挖设有第一凹槽(8),所述第一凹槽(8)之间等距挖设有第二凹槽(9),所述封边套(2)前侧设有凹槽,所述封边套(2)通过凹槽与本体(1)后侧卡合连接,所述封边套(2)内壁上设有连接层(10),所述连接层(10)包括粘接层(11)、缓冲层(12),所述缓冲层(12)位于粘接层(11)外侧,且所述缓冲层(12)与连接层(10)内壁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棱镜片,包括本体(1)、封边套(2),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边套(2)与本体(1)后侧连接,所述本体(1)顶部与底部均设有薄膜(3),所述薄膜(3)分别与封边套(2)前侧固定连接,所述本体(1)包括透明基材(4),所述透明基材(4)顶侧等距设有主棱镜(5),所述主棱镜(5)之间等距设有副棱镜(6),所述透明基材(4)上方设有散光板(7),所述散光板(7)底侧均与主棱镜(5)、副棱镜(6)顶端连接固定,所述散光板(7)底侧等距挖设有第一凹槽(8),所述第一凹槽(8)之间等距挖设有第二凹槽(9),所述封边套(2)前侧设有凹槽,所述封边套(2)通过凹槽与本体(1)后侧卡合连接,所述封边套(2)内壁上设有连接层(10),所述连接层(10)包括粘接层(11)、缓冲层(12),所述缓冲层(12)位于粘接层(11)外侧,且所述缓冲层(12)与连接层(10)内壁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棱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棱镜(5)底侧与透明基材(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释婷,贺学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东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