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照明工程用防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4132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照明工程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建筑照明工程用防水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栓接有安置架,所述安置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用于防止照明设备与外界水雾接触的第一防水结构,所述第一防水结构用于防止安置架与其上方的水雾进行接触,所述安置架正面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用于防止照明设备与外界水雾接触的第二防水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第一防水结构来对照明设备的上方进行风力吹拂,使照明设备上方的水雾无法落在照明设备上方,接着通过第二防水结构来对照明设备的侧面和水平方向的水雾进行吹拂阻挡,最后通过密封结构进一步提升安置架与照明设备之间的密封性,提升防水机构的防水效果。

A waterproof mechanism for building lighting enginee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照明工程用防水机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照明工程
,具体为一种建筑照明工程用防水机构。
技术介绍
照明工程是指采用天然光或人工照明系统以满足特定光环境中照明要求的设计、技术及工程的学科,照明的要求主要有被照表面的光照度、亮度、显色性及光环境的视觉效果等。照明的光环境包括室内空间和道路、广场、景区、公园、建筑物等室外空间。随着社会的发展,基础建设的步伐也逐渐加快,而在建筑工程中,照明是相当重要的部分,良好的照明效果,方便施工人员在夜晚或光线不好的位置进行施工作业,而建筑施工地点,经常需要对已经浇筑好的建筑进行浇水降温,从而形成水雾,水雾易对照明设备造成一定的损坏,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建筑照明工程用防水机构,以解决上述内容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照明工程用防水机构,具备防止水雾侵入照明设备内部对其造成损坏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建筑照明设备易受到水雾的侵入从而造成损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照明工程用防水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栓接有安置架,所述安置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用于防止照明设备与外界水雾接触的第一防水结构,所述第一防水结构用于防止安置架与其上方的水雾进行接触,所述安置架正面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用于防止照明设备与外界水雾接触的第二防水结构,所述第二防水结构用于防止水平方向的水雾与安置架进行接触,所述安置架的正面设有用于密封照明设备的密封结构,所述安置架的背面开设有若干个呈倾斜状的散热孔。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水结构包括第一放置槽,所述第一放置槽开设于安置架的顶部,所述第一放置槽的内部栓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卡接有第一扇叶,所述安置架的顶部栓接有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一扇叶位于第一固定架的内部。优选的,所述第二防水结构包括第二放置槽,所述第二放置槽开设于安置架的正面,所述第二放置槽的内部栓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卡接有第二扇叶,所述安置架正面的四周均栓接有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扇叶位于第二固定架的内部。优选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开设于安置架的正面,所述安装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内部黏连有第二密封圈。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圈的材料为橡胶,所述第二密封圈的材料为海绵。优选的,所述底板底部的四周均焊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车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采用第一防水结构来对照明设备的上方进行风力吹拂,使照明设备上方的水雾无法落在照明设备上方,接着通过第二防水结构来对照明设备的侧面和水平方向的水雾进行吹拂阻挡,最后通过密封结构进一步提升安置架与照明设备之间的密封性,提升防水机构的防水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左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主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局部结构俯视示意图。图中:1、底板;2、安置架;3、第一防水结构;31、第一放置槽;32、第一电机;33、第一扇叶;34、第一固定架;4、第二防水结构;41、第二放置槽;42、第二电机;43、第二扇叶;44、第二固定架;5、密封结构;51、安装孔;52、第一密封圈;53、第二密封圈;6、散热孔;7、支架;8、车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一种建筑照明工程用防水机构,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栓接有安置架2,安置架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用于防止照明设备与外界水雾接触的第一防水结构3,第一防水结构3用于防止安置架2与其上方的水雾进行接触,安置架2正面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用于防止照明设备与外界水雾接触的第二防水结构4,第二防水结构4用于防止水平方向的水雾与安置架2进行接触,安置架2的正面设有用于密封照明设备的密封结构5,安置架2的背面开设有若干个呈倾斜状的散热孔6,通过采用第一防水结构3来对照明设备的上方进行风力吹拂,使照明设备上方的水雾无法落在照明设备上方,接着通过第二防水结构4来对照明设备的侧面和水平方向的水雾进行吹拂阻挡,最后通过密封结构5进一步提升安置架2与照明设备之间的密封性,提升防水机构的防水效果。本实施例中,第一防水结构3包括第一放置槽31,第一放置槽31开设于安置架2的顶部,第一放置槽31的内部栓接有第一电机32,第一电机32的输出轴卡接有第一扇叶33,安置架2的顶部栓接有第一固定架34,第一扇叶33位于第一固定架34的内部,通过第一放置槽31、第一电机32、第一扇叶33和第一固定架34的配合使用,可以对水雾进行吹拂的同时,还可以带动照明设备周边气流进行流动,对照明设备进行一定的散热。本实施例中,第二防水结构4包括第二放置槽41,第二放置槽41开设于安置架2的正面,第二放置槽41的内部栓接有第二电机42,第二电机42的输出轴卡接有第二扇叶43,安置架2正面的四周均栓接有第二固定架44,第二扇叶43位于第二固定架44的内部,通过第二放置槽41、第二电机42、第二扇叶43和第二固定架44的配合使用,可以均匀的对水雾进行吹拂。本实施例中,密封结构5包括安装孔51,安装孔51开设于安置架2的正面,安装孔5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密封圈52,第一密封圈52的内部黏连有第二密封圈53,通过安装孔51、第一密封圈52和第二密封圈53的配合使用,可以增强照明设备与安置架2之间的密封性。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圈52的材料为橡胶,第二密封圈53的材料为海绵,通过采用橡胶材质的第一密封圈52,可以便于照明设备进行安装,并具有一定的安装缓冲空间,通过采用海绵材质的第二密封圈53,可以对空气中的水汽进行吸附。本实施例中,底板1底部的四周均焊接有支架7,支架7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车轮8,通过支架7和车轮8的配合使用,可以方便施工人员对机构进行移动。使用时,将机构推至期望位置,随后开启照明设备,随后依次启动第一电机32和第二电机42,第一电机32带动第一扇叶33进行旋转,第一扇叶33的旋转将安置架2上方的水雾进行吹拂,第二电机42的旋转带动第二扇叶43进行旋转,第二扇叶43的旋转将侧面的水雾进行吹拂,防止外界的水雾侵入照明设备的内部。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照明工程用防水机构,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栓接有安置架(2),所述安置架(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用于防止照明设备与外界水雾接触的第一防水结构(3),所述第一防水结构(3)用于防止安置架(2)与其上方的水雾进行接触,所述安置架(2)正面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用于防止照明设备与外界水雾接触的第二防水结构(4),所述第二防水结构(4)用于防止水平方向的水雾与安置架(2)进行接触,所述安置架(2)的正面设有用于密封照明设备的密封结构(5),所述安置架(2)的背面开设有若干个呈倾斜状的散热孔(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照明工程用防水机构,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栓接有安置架(2),所述安置架(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用于防止照明设备与外界水雾接触的第一防水结构(3),所述第一防水结构(3)用于防止安置架(2)与其上方的水雾进行接触,所述安置架(2)正面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用于防止照明设备与外界水雾接触的第二防水结构(4),所述第二防水结构(4)用于防止水平方向的水雾与安置架(2)进行接触,所述安置架(2)的正面设有用于密封照明设备的密封结构(5),所述安置架(2)的背面开设有若干个呈倾斜状的散热孔(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照明工程用防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结构(3)包括第一放置槽(31),所述第一放置槽(31)开设于安置架(2)的顶部,所述第一放置槽(31)的内部栓接有第一电机(32),所述第一电机(32)的输出轴卡接有第一扇叶(33),所述安置架(2)的顶部栓接有第一固定架(34),所述第一扇叶(33)位于第一固定架(34)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笔超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金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