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4105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折叠支架,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第四板体及第五板体,其中任意相连的两块板体一者可相对另一者翻折,第二板体、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的长度之和等于第一板体和第五板体的长度之和,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五板体、第三板体的长度依次递减,第四板体和第五板体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一板体的长度,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的长度之和大于第四板体的长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可折叠支架,具有便于使用与携带的优点。

Foldable bra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折叠支架
本技术涉及支架
,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支架。
技术介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智能终端已逐渐渗透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这些电子设备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的便捷与乐趣。但是长时间的使用这些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所造成的疾病也随之而来,或者手部长时间握住手机会给手部带来不适。为缓解终端设备长时间使用产生的不适,终端支架应运而生。终端支架的使用可以调整人体的姿态到符合人体工程学的位置和视线的角度,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肌腱、韧带、肌肉、筋膜的牵拉疲劳,调节人体到舒适的角度,减轻人们使用智能终端时带来的不适感。现有的终端支架,由于是具有一定支撑角度的固定状态的支架,不能进行折叠,外出携带时占用空间位置大,而且重量较重,给用户外出时的携带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折叠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终端支架外出时携带不便的技术问题。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折叠支架,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第四板体及第五板体,其中任意相连的两块板体一者可相对另一者翻折,所述第二板体、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的长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五板体的长度之和,所述第一板体、所述第二板体、所述第五板体、所述第三板体的长度依次递减,所述第四板体和所述第五板体的长度之和大于所述第一板体的长度,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第三板体的长度之和大于所述第四板体的长度。优选地,所述第一板体、所述第三板体及所述第四板体均设有磁铁。优选地,所述可折叠支架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五板体连接,且所述支撑件可沿两者的连接处相对所述第五板体转动。优选地,所述支撑件镶嵌于所述第五板体内。优选地,所述第一板体、所述第二板体、所述第三板体、所述第四板体及所述第五板体的宽度介于15厘米-25厘米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板体、所述第二板体、所述第三板体、所述第四板体及所述第五板体的宽度介于2-4厘米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板体、所述第二板体、所述第三板体、所述第四板体及所述第五板体的内侧面上设有阻尼涂料层。优选地,所述第一板体提供与承载物接触的面上设有纳米胶层。优选地,所述第一板体、所述第二板体、所述第三板体、所述第四板体及所述第五板体为环氧树脂板体。优选地,所述第一板体上设有若干散热孔。上述可折叠支架,通过设置为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第四板体及第五板体,其中任意相连的两块板体一者可相对另一者翻折,从而可使可折叠支架可折叠为不同的支撑支架状,因第二板体、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的长度之和等于第一板体和第五板体的长度之和,在可折叠支架不需要使用时,可折叠呈一平板状,从而便于可折叠支架的携带与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可折叠支架的第一实施例的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可折叠支架的第一实施例的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可折叠支架的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4为本技术的可折叠支架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可折叠支架的第三实施例的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可折叠支架的第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1;图7为本技术的可折叠支架的第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2;图8为本技术的可折叠支架的第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3;图9为本技术的可折叠支架的第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4;图10为本技术的可折叠支架的第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5;图11为本技术的可折叠支架的第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6;图12为本技术的可折叠支架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的可折叠支架的第四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专利技术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专利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表示。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各个实施例及其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请参阅图1至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支架10,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板体11、第二板体12、第三板体13、第四板体14及第五板体15。其中,依次首尾连接表示任意板体的相对的两端均连接有两块板体,也即第一板体11、第二板体12、第三板体13、第四板体14及第五板体15围成一个封闭的环形的结构。进一步地,其中任意相连的两块板体一者可相对另一者翻折,即任意两块板体通过柔性可弯折的连接件连接。在一种实施例中,该连接件可以单独连接于两块板体之间,为一个独立体。在另一种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板体11、第二板体12、第三板体13、第四板体14及第五板体15的外表面包覆有一层保护层,同时在每相邻的两块板体之间设置有多余的柔性的可弯折的保护层,以使每两块板体之间可实现一者相对另一者翻折。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板体11、第二板体12、第三板体13、第四板体14及第五板体15的外表面包覆有保护层来实现。该保护层优选为皮革,皮革具有防水性能好、手感好和性价比高的优点,包覆一层人造皮革,使可折叠支架10更美观,使用户的使用体验感得到提升。同时皮革柔软性较好,在每两块板体之间留有多余的部分皮革时,便于板体之间的相互翻折。在其他实施例中,保护层可为珍珠棉等,珍珠棉具有隔水防潮、防震、隔音、韧性强、循环再造、环保、抗撞力强等诸多优点,也适宜作为保护层材料。进一步地,第二板体12、第三板体13和第四板体14的长度之和等于第一板体11和第五板体15的长度之和。即在不需要使用时,可将可折叠支架10折叠呈平板状,第二板体12、第三板体13和第四板体14的内侧面贴附到第一板体11和第五板体15的内侧面上,以便于可折叠支架10的携带,不占用空间,具体可参阅图1。为保证可折叠支架10的折叠使用,第一板体11、第二板体12、第五板体15、第三板体13的长度依次递减,且第二板体12和第四板体14的长度相等,同时第四板体14和第五板体15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一板体11的长度,第二板体12和第三板体13的长度之和大于第四板体14的长度。设置不同的长度的板体,以使可折叠支架10折叠时能够折叠为不同的使用形状。具体请参阅图2至图3,为本使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支架10的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和使用状态的参考示意图。使用时,第一板体11的外侧面作为承载面,用于承载终端,如笔记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第四板体及第五板体,其中任意相连的两块板体一者可相对另一者翻折,所述第二板体、所述第三板体和所述第四板体的长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五板体的长度之和,所述第一板体、所述第二板体、所述第五板体、所述第三板体的长度依次递减,所述第四板体和所述第五板体的长度之和大于所述第一板体的长度,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第三板体的长度之和大于所述第四板体的长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第四板体及第五板体,其中任意相连的两块板体一者可相对另一者翻折,所述第二板体、所述第三板体和所述第四板体的长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五板体的长度之和,所述第一板体、所述第二板体、所述第五板体、所述第三板体的长度依次递减,所述第四板体和所述第五板体的长度之和大于所述第一板体的长度,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第三板体的长度之和大于所述第四板体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所述第三板体及所述第四板体均设有磁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支架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五板体连接,且所述支撑件可沿两者的连接处相对所述第五板体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镶嵌于所述第五板体内。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仕仁徐增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耐尔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