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型窗式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963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L型窗式空调器其目的是解决窗式空调器的室内噪音问题。改变窗式空调器的整机形状,使外壳的室内部分顶面低于室外部分顶面,从而使主要噪音源压缩机,在安装后位于窗上的墙外,同时在室内部分与室外部分之间加互隔热防噪层,有效防止噪声传至室内,还有室内风机采用低噪音的贯流风机,这样大大降低了室内噪音,由于室内部分体积的减小,也提高了室内采光性。(*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气调节装置。目前通常使用的窗式空调器是由室内换热器,室内风机,压缩机,室外风机,室外换热器组成,整体呈长方体,安装后,整体位于窗户上,使用时压缩机所产生的噪音极易传至室内,同时影响了室内采光。本技术目的是在不降低窗式空调器功效的前提下,降低室内噪音,提高室内采光。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改变窗式空调器的整体形状,使外壳的室内部分顶面底于室外部分顶面,整体形状呈 形,室内部分的高底低于室外部分的高度,室内部分与室外部分之间加有隔热防噪层,并且向室内部分顶面弯曲,室内换热器倾放置,室内风机采用贯流风机,室外换热器靠近室内部分放置,并且向一侧弯曲,压缩机靠近室外部分室外换热器弯曲一侧的对应侧面放置,室外风机位于外壳的后部,外壳后部附有一周边多孔的出风罩。采用本技术,使主要噪音源压缩机在使用时安放在窗上的墙外,减弱了通过窗户向室内传递的噪音强度,同时由于增加了隔热防噪声,并对内部结构进行调整,阻挡了噪音的传播,还有室内风机采用低噪音的贯流风机,从而大大降低了室内噪音,又由于位于窗户位置体积的减小,遮光性降低,也就提高了室内采光性。附图为本技术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说明,整机外壳6的室内部分顶面8低于室外部分顶面9,整体形状呈 形,室内部分与室外部分之间加有隔热防噪层7,室内换热器2倾斜放置,室内风机1采用贯流风机,室外换热器4靠近室内部分放置,室外风机3位于外壳6的后部,外壳后部附有一周边多孔的出风罩10。权利要求1.一种L型窗式空调器,由包括室内风机(1)、室内换热器(2)的室内部分,包括室外风机(3)、室外换热器(4)及压缩机(5)的室外部分和外壳(6)组成,其特征在于外壳的室内部分顶面(8)低于室外部分顶面(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型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外壳呈“”形,外壳的室内部分底面与室外部分底面为同一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型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室内部分与室外部分之间加有隔热防噪层(7),并且该隔热防噪层向室内部分顶面弯曲。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L型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室内换热器(2)倾斜放置,室内风机(1)采用贯流风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L型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室外换热器(4)靠近室内部分放置,并且向一侧弯曲,压缩机靠近室外部分室外换边器弯曲一侧的对应侧面放置,室外风机位于外壳(6)的后部。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L形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外壳(6)的后部附有一周边多孔的出风罩(10)。专利摘要L型窗式空调器其目的是解决窗式空调器的室内噪音问题。改变窗式空调器的整机形状,使外壳的室内部分顶面低于室外部分顶面,从而使主要噪音源压缩机,在安装后位于窗上的墙外,同时在室内部分与室外部分之间加互隔热防噪层,有效防止噪声传至室内,还有室内风机采用低噪音的贯流风机,这样大大降低了室内噪音,由于室内部分体积的减小,也提高了室内采光性。文档编号F24F1/02GK2263303SQ9622715公开日1997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1996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1996年1月19日专利技术者楚人震, 栾世江, 楚天辉 申请人:青岛海尔空调器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L型窗式空调器,由包括室内风机(1)、室内换热器(2)的室内部分,包括室外风机(3)、室外换热器(4)及压缩机(5)的室外部分和外壳(6)组成,其特征在于外壳的室内部分顶面(8)低于室外部分顶面(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楚人震栾世江楚天辉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器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