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净距隧道中岩柱加固系统
本技术涉及隧道施工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小净距隧道中岩柱加固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高等级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隧道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公路中,山区高速公路选线时上、下行隧道往往受地形限制,于是近年来较流行的一种隧道结构形式为连拱隧道。由于连拱隧道的工程造价、施工难度、施工周期均比双线双洞隧道大得多,为此,在工程实践中衍生出一种新的结构形式——小净距隧道。小净距隧道双洞的中夹岩柱宽度介于连拱隧道和双线隧道之间,一般小与1.5倍隧道开挖断面的宽度,中岩柱的强弱程度对小净距隧道稳定性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小净距隧道双洞间净距在大于1.5倍洞跨时,可作为互不影响的独立双洞考虑,而当净距小于1.5倍洞跨时,后行洞的施工会产生对围岩的二次扰动,先行洞围岩将再次出现松弛,后行洞也由于先行洞造成凌空面而产生较大变形。导致围岩的应力进行重分布,从而改变围岩的力学性能,尤其对中岩柱的影响更加明显,中岩柱的稳定可靠是确保隧道结构稳定的前提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净距隧道中岩柱加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净距隧道中岩柱加固系统,包括左侧导洞(1)与右侧导洞(2),所述左侧导洞(1)与所述右侧导洞(2)之间设置有中岩柱本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岩柱本体(3)上固定有多个平行于所述中岩柱本体(3)走向设置的导管(5),所述导管(5)内浇注有水泥浆(6),所述导管(5)固定有钢架(7),所述钢架(7)固定在所述中岩柱本体(3)端部的侧壁上,所述中岩柱本体(3)的侧壁上设置有初期支护,所述初期支护包括喷射在所述中岩柱本体(3)侧壁上的混凝土外支护(11)和固定在所述混凝土外支护(11)侧面的钢筋网片(12),所述混凝土外支护(1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垂直于所述中岩柱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净距隧道中岩柱加固系统,包括左侧导洞(1)与右侧导洞(2),所述左侧导洞(1)与所述右侧导洞(2)之间设置有中岩柱本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岩柱本体(3)上固定有多个平行于所述中岩柱本体(3)走向设置的导管(5),所述导管(5)内浇注有水泥浆(6),所述导管(5)固定有钢架(7),所述钢架(7)固定在所述中岩柱本体(3)端部的侧壁上,所述中岩柱本体(3)的侧壁上设置有初期支护,所述初期支护包括喷射在所述中岩柱本体(3)侧壁上的混凝土外支护(11)和固定在所述混凝土外支护(11)侧面的钢筋网片(12),所述混凝土外支护(1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垂直于所述中岩柱本体(3)侧壁的中空注浆锚杆(15),所述中空注浆锚杆(15)穿入所述中岩柱本体(3),所述钢筋网片(12)和所述中空注浆锚杆(15)远离所述中岩柱本体(3)的一端复喷有混凝土内支护(21),所述混凝土内支护(21)的一侧设置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的外层设置有二次砌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净距隧道中岩柱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岩柱本体(3)上相对于所述导管(5)的位置开设有多个安装孔(4),所述导管(5)固定在所述安装孔(4)内,所述导管(5)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管壁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净距隧道中岩柱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架(7)竖直设置且所述钢架(7)相对于导管(5)的位置开设有支撑孔(8),所述导管(5)靠近所述钢架(7)的一端穿过所述支撑孔(8)且支撑在所述支撑孔(8)上。
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军,杨太吉,周文广,高兵,王凯,陈强,施啟敬,周辉,邵明伟,刘道达,王世兴,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七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