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瓣式内钩齿打捞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9211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打捞筒技术领域,是一种分瓣式内钩齿打捞筒,包括打捞筒体和能与加重杆连接的上接头,上接头底部和打捞筒体顶部固定,打捞筒体侧壁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条开槽,每条开槽的底端均延伸至打捞筒体下端面,打捞筒体下部内壁上设有柔韧性内钩齿,柔韧性内钩齿底端和打捞筒体内壁固定连接,柔韧性内钩齿由下至上向打捞筒体内侧倾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开槽和柔韧性内钩齿的设置,能够实现对一些不规则的非常规井内落物进行打捞。

Split type inner hook tooth fishing barr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瓣式内钩齿打捞筒
本技术涉及打捞筒
,是一种分瓣式内钩齿打捞筒。
技术介绍
目前,油田常规钢丝试井作业为测得关井后地层压力恢复数据,先将悬挂器与存储式电子压力计及配重杆连接,再由电子脱卡仪进行定点投放。等完成规定测试时间之后再用钢丝带投捞仪将压力计捞出进行数据回放。然而,由于入井仪器长期受井内流体侵蚀或因自身材质原因出现零部件散落井内的事故常有发生。常规的钢丝打捞工具一般都是配套使用的,例如专门针对打捞落井钢丝的内外钩,专门针对落井压力计的合页打捞筒等。然而,针对一些不规则的非常规井内落物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参照铅磨打印结果制作专用的打捞工具才能解决。如在试井钢丝打捞作业中发生悬挂器中的卡爪掉落在井内的压力计上的情况时,在使用常规的压力计打捞筒作业之前必须将该卡爪先捞出,然而该落物卡爪材质为不锈钢,重量轻且形状为类V型,常规打捞工具都无法将其取出,从而急需一款能打捞不规则的非常规井内落物的打捞筒。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分瓣式内钩齿打捞筒,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打捞筒存在的无法打捞不规则的非常规井内落物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分瓣式内钩齿打捞筒,包括打捞筒体和能与加重杆连接的上接头,上接头底部和打捞筒体顶部固定,打捞筒体侧壁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条开槽,每条开槽的底端均延伸至打捞筒体下端面,打捞筒体下部内壁上设有柔韧性内钩齿,柔韧性内钩齿底端和打捞筒体内壁固定连接,柔韧性内钩齿由下至上向打捞筒体内侧倾斜。下面是对上述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上述打捞筒体侧壁可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四条开槽,打捞筒体外圆周开口弧长总和为打捞筒体外圆周周长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四条开槽将打捞筒体下部侧壁分割成四瓣捞爪,四瓣捞爪的底端均为尖端设置。上述四瓣捞爪的底端高度可均不同。上述上接头顶部可设有能与加重杆螺纹连接的螺纹孔。上述打捞筒体下部内壁的轴向上可设有若干排柔韧性内钩齿,每排柔韧性内钩齿均包括沿打捞筒体下部内壁周向交替分布的钢丝内钩齿和镍铜焊丝内钩齿。上述钢丝内钩齿呈圆柱状且直径范围可为2.5mm至3mm,镍铜焊丝内钩齿呈圆柱状且直径范围为2.4mm至2.6mm。本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开槽和柔韧性内钩齿的设置,能够实现对一些不规则的非常规井内落物进行打捞。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中在A至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打捞筒体,2为上接头,3为开槽,4为捞爪,5为钢丝内钩齿,6为镍铜焊丝内钩齿。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附图1、2所示,该分瓣式内钩齿打捞筒包括打捞筒体1和能与加重杆连接的上接头2,上接头2底部和打捞筒体1顶部固定,打捞筒体1侧壁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条开槽3,每条开槽3的底端均延伸至打捞筒体1下端面,打捞筒体1下部内壁上设有柔韧性内钩齿,柔韧性内钩齿底端和打捞筒体1内壁固定连接,柔韧性内钩齿由下至上向打捞筒体1内侧倾斜。根据需求,上接头2和打捞筒体1可为一体设置,上接头2包括圆台部和圆柱部,打捞筒体1呈圆筒状,圆台部顶端和圆柱部连接,圆台部底端和打捞筒体1顶端连接,圆柱部顶端和加重杆连接,打捞筒体1的内径可根据落物的大小进行调整,打捞筒体1下部内壁分布有许多根柔韧性内钩齿,柔韧性内钩齿可通过焊接的方式焊接在打捞筒体1下部内壁上,柔韧性内钩齿可由具有一定柔韧性的金属材料制成,柔韧性内钩齿能在受力时发生一定的弯曲变形,外力消失后又能回复至原来状体,每条开槽3的宽度大于悬挂器脱落卡爪的宽度,通过开槽3的设置不仅便于柔韧性内钩齿的安装,还利于将脱落卡爪引入至打捞筒体1内,另外可通过开槽3将脱落卡爪从打捞筒体1直接取出,便于脱落卡爪的取出,当要打捞形状类似悬挂器卡爪的不规则的非常规井内落物时,先将上接头2与加重杆连接,然后将加重杆和钢丝连接再放入井中,上下提拉钢丝绳,由于柔韧性内钩齿具有一定的柔韧性从而其在受到落物的挤压时能发生变形,而落物能被引入打捞筒体1内并在柔韧性内钩齿的挤压作用下不会发生脱落,从而就可将落物打捞出井外,整个打捞过程简单、便捷。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分瓣式内钩齿打捞筒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如附图1、2所示,打捞筒体1侧壁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四条开槽3,打捞筒体1外圆周开口弧长总和为打捞筒体1外圆周周长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四条开槽3将打捞筒体1下部侧壁分割成四瓣捞爪4,四瓣捞爪4的底端均为尖端设置。捞爪4设置成四瓣利于抓牢落物,开槽3的开口面积较大,不仅便于引入、拿出落物,还便于柔韧性内钩齿的安装,捞爪4底端设置成尖端进一步便于引入落物。如附图1、2所示,四瓣捞爪4的底端高度均不同。由此便于进一步引入落物。如附图1、2所示,上接头2顶部设有能与加重杆螺纹连接的螺纹孔。由于便于上接头2和加重杆的连接。如附图1、2所示,打捞筒体1下部内壁的轴向上设有若干排柔韧性内钩齿,每排柔韧性内钩齿均包括沿打捞筒体1下部内壁周向交替分布的钢丝内钩齿5和镍铜焊丝内钩齿6。根据需求,钢丝内钩齿5由钢丝制成,镍铜焊丝内钩齿6由镍铜焊丝制成,钢丝具有较小的韧性和较大的刚性,镍铜焊丝具有较大韧性和较小的刚性,进而通过钢丝内钩齿5和镍铜焊丝内钩齿6交替分布不仅便于将落物引入打捞筒体1内,还能够更好的卡住落物,降低了提升过程中发生落物脱落概率,提高了打捞效率。如附图1、2所示,钢丝内钩齿5呈圆柱状且直径范围为2.5mm至3mm,镍铜焊丝内钩齿6呈圆柱状且直径范围为2.4mm至2.6mm。根据需求,钢丝内钩齿5直径为2.8mm,镍铜焊丝内钩齿6直径为2.5mm,进一步保证在便于引入落物的同时还能够更好的卡住落物。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瓣式内钩齿打捞筒,其特征在于包括打捞筒体和能与加重杆连接的上接头,上接头底部和打捞筒体顶部固定,打捞筒体侧壁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条开槽,每条开槽的底端均延伸至打捞筒体下端面,打捞筒体下部内壁上设有柔韧性内钩齿,柔韧性内钩齿底端和打捞筒体内壁固定连接,柔韧性内钩齿由下至上向打捞筒体内侧倾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瓣式内钩齿打捞筒,其特征在于包括打捞筒体和能与加重杆连接的上接头,上接头底部和打捞筒体顶部固定,打捞筒体侧壁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条开槽,每条开槽的底端均延伸至打捞筒体下端面,打捞筒体下部内壁上设有柔韧性内钩齿,柔韧性内钩齿底端和打捞筒体内壁固定连接,柔韧性内钩齿由下至上向打捞筒体内侧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瓣式内钩齿打捞筒,其特征在于打捞筒体侧壁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四条开槽,打捞筒体外圆周开口弧长总和为打捞筒体外圆周周长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四条开槽将打捞筒体下部侧壁分割成四瓣捞爪,四瓣捞爪的底端均为尖端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瓣式内钩齿打捞筒,其特征在于四瓣捞爪的底端高度均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分瓣式内钩齿打捞筒,其特征在于上接头顶部设有能与加重杆螺纹连接的螺纹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宗华吕正华张文哲王云山李献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