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承重式门体地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8885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承重式门体地轴,涉及地轴领域,其包括安装于地面的支撑座和连于门扇的转动轴,还包括套接于转动轴的转动套筒;所述支撑座的顶面设有支撑圆槽,所述支撑圆槽内安装有用于支撑转动套筒的滚动件;所述转动套筒的底部设有与支撑圆槽相配合以夹持滚动件的套筒圆槽。其通过多级连接逐级扩大支撑面积,避免门扇的转动轴直接抵接地面对地面造成破坏,具有降低接触转动轴与地面的接触压强从而保护转动轴和地面的优点。

A kind of super load-bearing door body ground ax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承重式门体地轴
本技术涉及地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承重式门体地轴。
技术介绍
现在大型的商业场所的建筑物一般都设计为大型门扇结构,大型门扇具有外观效果好、人流通过量大的特点。门扇一般通过天轴、地轴和铰链件分别转动连接门扇的顶部、底部和侧面,由于地轴一般设于门扇底部的一端,门扇仅在一侧受到向上的支撑,其重力方向与地轴之间形成一个力臂,门扇在受到该力矩的作用时有一个围绕地轴转动的趋势,因此对门扇侧面的铰链件造成较大的侧向压力。由于大型门扇其自身重量都比较大,所以如果大型门扇使用一般结构的地轴,地轴仅对门扇起到支撑的作用,会导致铰链件需要承受大部分的侧向偏转力,这使得铰链件容易被损坏,导致门扇倾斜、损坏、寿命短的情况。目前,公开号CN20357005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超承重式门体地轴,它包括基座、轴承、护套以及门体轴心,其中,安装在建筑物地面上的基座设置有轴腔以及轴承腔,轴承设置在该轴承腔中。门体轴心穿过轴腔和轴承腔插入该具有一定长度的基座中,门体轴芯抵接于四周轴承的滚珠上,滚珠在径向上支撑门体轴芯并与之滑动连接。这种超承重式门体地轴虽然在水平方向上能够对门扇起到支撑作用,但是其门体地轴直接抵接于地面,门扇较高的重量使门体地轴与地面接触面的压强极高,长期抵接于地面转动容易破坏地面从而使门扇下陷,不仅影响正常使用而且可能导致天轴脱离门框,造成门扇倒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承重式门体地轴,其通过多级连接逐级扩大支撑面积,避免门扇的转动轴直接抵接地面对地面造成破坏,具有降低接触转动轴与地面的接触压强从而保护转动轴和地面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超承重式门体地轴,包括安装于地面的支撑座和连于门扇的转动轴,还包括套接于转动轴的转动套筒;所述支撑座的顶面设有支撑圆槽,所述支撑圆槽内安装有用于支撑转动套筒的滚动件;所述转动套筒的底部设有与支撑圆槽相配合以夹持滚动件的套筒圆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轴套接在转动套筒内,转动套筒与支撑座之间通过滚动件连接,门扇的重量由多个滚动件共同支撑,滚动件再传递给安装于地面上的支撑座,支撑面积逐级增大,使得各连接件之间的压强逐级降低,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门扇全部重量都由转动轴来支撑造成压强过大的缺点。同时,转动轴在转动时,带动套筒一同转动,套筒与支撑座之间通过滚动件滚动连接,避免了转动轴直接抵接于地面转动破坏地面。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撑圆槽内安装有多个隔板,所述隔板连接支撑圆槽的相对槽壁;所述滚动件为滚珠,所述滚珠安装于相邻隔板之间,所述滚珠的底部滚动连接于支撑圆槽的槽底,所述滚珠的顶部从支撑板的上表面凸出并滚动连接于套筒圆槽的槽底。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圆槽内安装多个隔板将每个滚珠隔开,避免滚珠之间相互挤压而造成损坏,提高了装置的耐用性;滚珠从支撑板的上表面凸出并连接于套筒圆槽的槽底,在转动套筒有水平侧移的趋势时滚珠与套筒圆槽的侧壁相抵接,从而在水平方向上对转动套筒起到限位作用。进一步设置:所述转动套筒内设有转动凹槽,所述转动轴穿入转动凹槽并抵接于转动凹槽的槽底;所述转动套筒底部设有套筒转轴,所述支撑座顶部设有支撑凹槽,所述套筒转轴穿入支撑凹槽并与支撑凹槽内壁相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套筒与转动轴固定连接并承受其重量,套筒底部设置的套筒转轴穿入支撑凹槽,在水平方向上对转动套筒产生限位作用,避免了转动套筒在转动时套筒圆槽脱离滚珠,从而避免了装置发生损坏,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进一步设置:所述转动套筒的侧壁上设有连通于转动凹槽的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内安装有紧抵转动轴的固定螺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不同品牌的门扇具有半径各不相同的转动轴,如果直接穿入预制的支撑座中可能会出现不适配的现象。本装置设置转动套筒与转动轴相连,并使用多个固定螺栓抵紧转动轴,从而对转动轴进行限位,以避免转动轴与支撑凹槽之间有间隙时转动轴发生晃动,使得半径不同的转动轴可以通过套筒安装于预制好的支撑座上。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撑凹槽的内安装有滚针轴承,所述滚针轴承包括连于支撑凹槽内壁的轴承外圈、抵接于套筒转轴的滚针和安装于相邻滚针之间的辅助辊,所述辅助辊安装于轴承外圈并在水平方向上对滚针进行固定,所述滚针被夹持于轴承外圈与辅助辊之间滚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套筒转轴在支撑凹槽内转动时,与抵接于套筒转轴的滚针发生滚动摩擦,从而避免了套筒转轴与支撑凹槽的侧壁之间发生滑动摩擦而造成磨损甚至变形。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撑座的顶面设有环绕支撑圆槽的密封环槽,所述密封环槽内安装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抵接于转动套筒底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支撑座开设在地面上,地表情况复杂,支撑圆槽可能会进灰进水。滚珠需要在有润滑油的环境下工作,当水汽进入支撑圆槽中,可能会降低润滑油的效果或使得滚珠生锈使得摩擦力增大。当支撑圆槽内部的摩擦力增大时,很容易造成滚珠的磨损甚至损坏。同样的,灰尘的进入也会导致摩擦力增大,造成滚珠的磨损甚至损坏。通过设置密封圈封闭支撑座与转动套筒之间的缝隙,不仅可以避免润滑油的挥发,还可以避免水汽和灰尘进入支撑圆槽中,提高装置的耐用性。进一步设置:所述转动套筒顶部的边缘延伸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栓接于门扇的底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了门扇与转动套筒之间的连接面积,使得连接更加稳固。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抵接于地面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通过锚栓固定于地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锚栓深入地面,提高了支撑座于地面之间的连接力。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逐级增大对转动轴的支撑面积,使得各连接件之间的压强逐级降低,提高了转动轴的使用寿命;通过滚珠以及滚针轴承的设置,在水平方向对转动轴进行双重限位,同时还设置了套筒转轴,为门扇上的合页分担一部分的水平方向的侧向压力,提高了合页的耐用性;套筒上固定螺栓的设置,使得本装置可以适用于多种不同规格的门扇;密封圈的设置使该装置更加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超承重式门体地轴的分解结构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转动套筒和支撑座的剖面图;图4一种超承重式门体地轴的组合结构图。图中,1、支撑座;11、支撑凹槽;12、支撑圆槽;13、隔板;14、滚动件;15、滚珠;16、滚针轴承;161、轴承外圈;162、滚针;163、辅助辊;17、密封环槽;171、密封圈;18、支撑板;19、锚栓;2、转动轴;3、转动套筒;31、转动凹槽;32、套筒转轴;33、套筒圆槽;34、螺纹通孔;35、固定螺栓;36、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超承重式门体地轴,参考图1,包括安装于地面的支撑座1、连于门扇的转动轴2和套接于转动轴2外的转动套筒3,转动套筒3通过滚动件14与支撑座1滚动连接,并绕转动套筒3的轴线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承重式门体地轴,包括安装于地面的支撑座(1)和连于门扇的转动轴(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接于转动轴(2)的转动套筒(3);所述支撑座(1)的顶面设有支撑圆槽(12),所述支撑圆槽(12)内安装有用于支撑转动套筒(3)的滚动件(14);所述转动套筒(3)的底部设有与支撑圆槽(12)相配合以夹持滚动件(14)的套筒圆槽(3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承重式门体地轴,包括安装于地面的支撑座(1)和连于门扇的转动轴(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接于转动轴(2)的转动套筒(3);所述支撑座(1)的顶面设有支撑圆槽(12),所述支撑圆槽(12)内安装有用于支撑转动套筒(3)的滚动件(14);所述转动套筒(3)的底部设有与支撑圆槽(12)相配合以夹持滚动件(14)的套筒圆槽(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承重式门体地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圆槽(12)内安装有多个隔板(13),所述隔板(13)连接支撑圆槽(12)的相对槽壁;所述滚动件(14)为滚珠(15),所述滚珠(15)安装于相邻隔板(13)之间,所述滚珠(15)的底部滚动连接于支撑圆槽(12)的槽底,所述滚珠(15)的顶部从支撑板(18)的上表面凸出并滚动连接于套筒圆槽(33)的槽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承重式门体地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套筒(3)内设有转动凹槽(31),所述转动轴(2)穿入转动凹槽(31)并抵接于转动凹槽(31)的槽底;所述转动套筒(3)底部设有套筒转轴(32),所述支撑座(1)顶部设有支撑凹槽(11),所述套筒转轴(32)穿入支撑凹槽(11)并与支撑凹槽(11)内壁相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承重式门体地轴,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贇甘锦添甘庆新戴小兰陈嘉玲甘志甘伟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新雅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