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槽物料抛翻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623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宽槽物料抛翻机,包括行车基架,行车基架的左右两端边设置行走轮,行走轮与平行间隔设置或环形设置的轨道A配合并沿轨道的延伸方向移动,其中的行车基架的一端至少间隔设置两个行走轮,行走轮的轮芯位于水平向且垂直于轨道A的延伸方向布置,行车基架与移动小车上设置有移动滚轮与行车基架上轨道滚动配合,轨道的延伸方向与行走轮的轮芯一致,移动小车向下固定延伸有侧支架,转动辊上设置耙齿。这样就可以确保转动辊上的耙齿可以抵达料池或料槽的平面坐标系中的任何位置处,转动辊转动时带动其上设置的耙齿回转,从而实现对物料抛翻作业,消除了漏翻现象。

Wide trough material throw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宽槽物料抛翻机
本技术涉及拌料装置,具体讲就是一种对物料实施翻抛作业的搅混、翻动物料的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物料常常需要实施翻动作业。对家禽、家畜的粪便实施变废为宝的无害化处理可以获得优良的有机肥,这对养殖业来讲既解决排泄物的环保排放问题,又可以获得变废为宝的有机肥料供给农业生产。家禽、家畜的粪便集中收集后需要实施消毒、发酵等一系列处理工序,具体处理过程中,通常是将禽、家畜的粪便集中在料池或料槽内,在处理过程中,需要对池或槽内的粪便实施翻动,鉴于物料体量大、气味重等因素,人工作业不仅难度大,而且容易对作业人员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鉴于场地环境条件,有的料池或料槽的宽度较大,中部物料的翻动更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宽槽物料抛翻机,以高效的机械作业代替人工作业。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宽槽物料抛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车基架,行车基架的左右两端边设置行走轮,行走轮与平行间隔设置或环形设置的轨道A配合并沿轨道的延伸方向移动,其中的行车基架的一端至少间隔设置两个行走轮,行走轮的轮芯位于水平向且垂直于轨道A的延伸方向布置,行车基架与移动小车上设置有移动滚轮与行车基架上轨道滚动配合,轨道的延伸方向与行走轮的轮芯一致,移动小车向下固定延伸有侧支架,转动辊上设置耙齿,转动辊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侧的侧支架的下端,转动辊的辊芯与轨道平行,动力机构驱动行走轮行走、移动滚轮行走及转动辊转动。上述方案中,在料池或料槽的口沿处设置轨道A,行车基架的左右两端边的行走轮在轨道A上滚动行走,行车基架可以抵达料池或料槽的相应部位,加之移动小车在行车基架上移动,这样就可以确保转动辊上的耙齿可以抵达料池或料槽的平面坐标系中的任何位置处,转动辊转动时带动其上设置的耙齿回转,从而实现对物料抛翻作业,消除了漏翻现象。附图说明图1、2、3、4分别是本技术上、下方向、不同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说明和方向位置关系,轨道的延伸方向或者说轮子的行进方向为纵向,与纵向垂直的方向为横向。一种宽槽物料抛翻机,包括行车基架10,行车基架10的左右两端边设置行走轮11,行走轮11与平行间隔设置或环形设置的轨道A配合并沿轨道的延伸方向移动,其中的行车基架10的一端至少间隔设置两个行走轮11,行走轮11的轮芯位于水平向且垂直于轨道A的延伸方向布置,行车基架10与移动小车20上设置有移动滚轮21与行车基架10上轨道12滚动配合,轨道12的延伸方向与行走轮11的轮芯一致,移动小车20向下固定延伸有侧支架22,转动辊30上设置耙齿31,转动辊30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侧的侧支架22的下端,转动辊30的辊芯与轨道12平行,动力机构驱动行走轮11行走、移动滚轮21行走及转动辊30转动。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以直槽结构的料槽为例进行说明。当然圆形料槽的方案中,只需要相应改变行走轮11的布置方式和相应的行走轮11中动力轮的转动方向即可,相应的,行车基架10作回转运动,回转运动的轴心为环形轨道A的圆心。对于直槽结构的料槽来讲,行车基架10自然是沿槽长方向设置的轨道A的长度方向移动,行车基架10水平面内的周边轮廓基本上呈方形或长方形,与同侧的轨道A配合的行走轮11设置两个,四各行走轮11对称布置在行车基架10的四个边角部位即可,换句话讲就是行车基架10上设置行走电机40,行走电机40由链传动机构与行走轮11相连,与轨道A平行的行车基架10的纵向的同侧边上各设置两个行走轮11。物料发酵一段时间后需要翻动时,移动小车20移动到行车基架10上的某特定位置处制动定位,行车基架10沿槽长方向行走过程中,转动辊30转动带动耙齿31翻动、抛甩物料。由于料槽宽度较大时,行车基架10的横向跨度就相对较大,为确保其刚性和强度,同时要保证钢构重量尽量轻些,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方案,即行车基架10包括底部方形框架13和立置于方形框架13横梁边上的三角形框架14,两三角形框架14之间连接有纵向连接杆。该结构类似于房屋山墙的三角形形状,该结构足以保证了大宽度即宽槽料槽的场所使用时结构安全和轻质要求。同时应当说明的是移动小车20与行车基架10的移动方向垂直,所以两者的纵向是相互垂直的。行走电机40布置在一侧横梁的中部并与沿该侧横梁布置的动力轴50的中部连接,动力轴50的两端连有动力链轮51,动力链轮51与行走轮11同轴相连。由于料槽较宽,行车基架10的跨度就要相适应,选用一个电机即行走电机40驱动行车基架10时,将行走电机40布置在一侧横梁的中部并与沿该侧横梁布置的动力轴50的中部连接,这样可以保证两端边上的行走轮11同步转动,提高了行车基架10行走的平稳性,避免了行车基架10车身的扭动变形及一端边启动和行走滞后现象。动力链轮51经由过渡链轮52及传动链53与从动链轮54相连,从动链轮54与行走轮11同轴相连,过渡链轮52高于行走轮11的高度,过渡链轮52为双联轮,过渡链轮52的各单链轮经分别经由传动链53与从动链轮54、动力链轮51相连。由于同侧端边的行走轮11处在等高或基本等高的位置处,采用一个传动链传动时,为避免传动链向下出现绕度过大的现象发生,需要涨紧机构,这样就会导致轮轴受到过大的弯矩作用,采用过渡链轮52分别经由传动链53过渡分段连接的方式可以有效避免轮轴受弯变形的情况。驱动转动辊30转动的动力机构包括电机60,电机60固定在移动小车20上,电机60与转动辊30之间设置有链传动机构,侧支架22的下端布置与转动辊30的轴端配合的轴承,轴承内侧的轴身上设置链轮,侧支架22的板面上有内置翻边211围护在链轮和传动链周围。所述的轴承内侧是相对于外侧而言的,所谓外侧即是指两侧支架21之间的区域。为了保证紧邻槽壁处的物料也能够被翻动,转动辊30延伸至侧支架22板面外部的轴端设置耙齿31,这样在保证侧支架22板面外部耙齿31尽量与槽壁靠近而又不至于接触而出现剐蹭。移动小车20上设置有移动电机70,移动电机70经传动机构与移动滚轮21相连。这样就实现了移动小车20在行车基架10上位移。具体方案是,移动电机70布置在移动小车20的一侧纵梁边的中部,移动小车20该侧纵梁的两端设置移动滚轮21,该侧移动滚轮21之间居中部位的上方布置主动链轮23,主动链轮23为双联轮,主动链轮23的各单轮分别经由传动链与从动轮24相连且从动轮24分别与移动滚轮21同轴固定,从动轮24固定在传动轴25的一端,传动轴25的另一端延伸至移动小车20的相对侧的纵边处并该侧的移动滚轮21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宽槽物料抛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车基架(10),行车基架(10)的左右两端边设置行走轮(11),行走轮(11)与平行间隔设置或环形设置的轨道A配合并沿轨道的延伸方向移动,行走轮(11)的轮芯位于水平向且垂直于轨道A的延伸方向布置,移动小车(20)上设置有移动滚轮(21)与行车基架(10)上轨道(12)滚动配合,轨道(12)的延伸方向与行走轮(11)的轮芯一致,移动小车(20)向下固定延伸有侧支架(22),转动辊(30)上设置耙齿(31),转动辊(30)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侧的侧支架(22)的下端,转动辊(30)的辊芯与轨道(12)平行,动力机构驱动行走轮(11)行走、移动滚轮(21)行走及转动辊(30)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宽槽物料抛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车基架(10),行车基架(10)的左右两端边设置行走轮(11),行走轮(11)与平行间隔设置或环形设置的轨道A配合并沿轨道的延伸方向移动,行走轮(11)的轮芯位于水平向且垂直于轨道A的延伸方向布置,移动小车(20)上设置有移动滚轮(21)与行车基架(10)上轨道(12)滚动配合,轨道(12)的延伸方向与行走轮(11)的轮芯一致,移动小车(20)向下固定延伸有侧支架(22),转动辊(30)上设置耙齿(31),转动辊(30)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侧的侧支架(22)的下端,转动辊(30)的辊芯与轨道(12)平行,动力机构驱动行走轮(11)行走、移动滚轮(21)行走及转动辊(30)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槽物料抛翻机,其特征在于:行车基架(10)包括底部方形框架(13)和立置于方形框架(13)横梁边上的三角形框架(14),两三角形框架(14)之间连接有纵向连接杆(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槽物料抛翻机,其特征在于:行走电机(40)布置在方形框架(13)的一侧横梁的中部并与沿该侧横梁布置的动力轴(50)的中部连接,动力轴(50)的两端连有动力链轮(51),动力链轮(51)与行走轮(11)同轴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宽槽物料抛翻机,其特征在于:动力链轮(51)经由过渡链轮(52)及传动链(53)与从动链轮(54)相连,从动链轮(54)与行走轮(11)同轴相连,过渡链轮(52)高于行走轮(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祖德孙远杰卢小见黄二子施富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茶之源机械研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