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风扇注塑零件的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带支板、输送带、驱动辊、被动辊、第一同步带轮、第二同步带轮、永磁同步电机、电机固定座及同步带,第一螺栓穿过支板长孔、连接杆及第一孔,输送带支板、连接杆及连杆板通过第一螺栓与第一螺母螺接而相互固定连接,第二螺栓穿过第二孔及固定架下长孔,连杆板与固定架通过第二螺栓与第二螺母螺接而固定连接,被动辊内通过轴承同轴地连接有心轴,心轴穿过输送带支板的右端部及固定架上长孔,心轴、输送带支板及固定架通过螺纹部与第三螺母螺接而相互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用于风扇注塑零件的输送装置,它能把风扇注塑零件从高处移送到低处。
A conveying device for Fan Injection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风扇注塑零件的输送装置
本技术涉及风扇注塑零件输送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风扇注塑零件的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风扇注塑零件在注塑机上注塑成型后,一般都由独立安装的自动控制的机械手卸料,机械手夹持风扇注塑零件从注塑机上移开,然后机械手松开,于是风扇注塑零件就掉下来而落到中转箱,风扇注塑零件储够一定数量后,由人手搬走盛满风扇注塑零件的中转箱,顺便替换空的中转箱,这样便减少了卸料操作人员,也减少了事故发生,但是当遇到风扇注塑零件结构比较薄弱的情况,由于机械手的位置较高,风扇注塑零件卸料时直接掉落,会有摔坏的情况发生,降低了良品率,所以这个问题需要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风扇注塑零件的输送装置,它能把风扇注塑零件从高处移送到低处。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公开的用于风扇注塑零件的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带支板、输送带、驱动辊、被动辊、第一同步带轮、第二同步带轮、永磁同步电机、电机固定座及同步带,所述驱动辊枢接在所述输送带支板的左端,所述被动辊枢接在所述输送带支板的右端,所述输送带适配地套设在所述驱动辊和所述被动辊外,所述第一同步带轮与所述驱动辊同轴地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同步带轮与所述永磁同步电机的转轴同轴地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同步带轮与所述第二同步带轮通过所述同步带传动连接,所述永磁同步电机通过所述电机固定座与输送带支板固定连接;其中,还包括连杆板、连接杆、固定架、第一螺栓、第一螺母,第二螺栓、第二螺母及第三螺母,所述连杆板的一端设有第一孔,所述连杆板相对应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孔,所述固定架上部形成有固定架上长孔,所述固定架中下部形成有固定架下长孔,所述连接杆设于所述输送带支板和所述连杆板之间,所述输送带支板中部形成有支板长孔,所述第一螺栓穿过所述支板长孔、所述连接杆及所述第一孔,所述输送带支板、连接杆及连杆板通过所述第一螺栓与所述第一螺母螺接而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栓穿过所述第二孔及所述固定架下长孔,所述连杆板与所述固定架通过所述第二螺栓与所述第二螺母螺接而固定连接,所述被动辊内通过轴承同轴地连接有心轴,所述心轴的端部设为螺纹部,所述心轴穿过所述输送带支板的右端部及所述固定架上长孔,所述心轴、所述输送带支板及所述固定架通过所述螺纹部与所述第三螺母螺接而相互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固定架下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板,所述固定架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肋板,所述肋板的下侧面与所述底座板的上侧面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连杆板设置在所述输送带支板外侧。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具有输送带的输送装置,使风扇注塑零件从机械手上掉落到输送带,输送带受风扇注塑零件撞击而稍微变形缓冲,防止风扇注塑零件损坏;另外设置固定架上部形成的固定架上长孔,固定架中下部形成有固定架下长孔,输送带支板中部形成有支板长孔,第一螺栓穿过支板长孔、连接杆及第一孔,第二螺栓穿过第二孔及固定架下长孔,输送带支板、连接杆及连杆板通过第一螺栓与第一螺母螺接而相互固定连接,连杆板与固定架通过第二螺栓与第二螺母螺接而固定连接,心轴穿过输送带支板的右端部及固定架上长孔,心轴、输送带支板及固定架通过螺纹部与第三螺母螺接而相互固定连接,通过这样设置,使输送带可根据机械手实际的高度位置而通过松开上述螺接部位以作高度适应调整,同时可以根据中转箱的实际高度而调整输送带的倾斜角度,由于输送带在风扇注塑零件掉落位置的一端比较靠近机械手,使风扇注塑零件从高处掉落到输送带上的撞击力小,当中转箱比较矮时,经过上述倾斜角度调整,可以使输送带从高处接住风扇注塑零件后,通过输送带倾斜地移送到中转箱口,减小了风扇注塑零件离开输送带后掉落到中转箱底部的高度,防止风扇注塑零件离开输送带后掉到中转箱底部时撞坏,这样便提高了风扇注塑零件的良品率,减少了成本,节约了注塑材料。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处放大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的B处放大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的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的D-D向局部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在实际使用时的一种状态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在实际使用时的另一种状态示意图。标号说明:1-输送带支板;101-支板长孔;2-连杆板;201-第一孔;202-第二孔;3-固定架;301-固定架上长孔;302-固定架下长孔;4-底座板;5-肋板;6-连接杆;601-第一螺栓;602-第一螺母;701-第二螺栓;702-第二螺母;801-第三螺母;20-输送带;21-驱动辊;22-被动辊;23-第一同步带轮;24-第二同步带轮;25-永磁同步电机;26-电机固定座;27-同步带;28-心轴;2801-螺纹部;29-机械手;30-风扇注塑零件;31-中转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用于风扇注塑零件的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带支板1、输送带20、驱动辊21、被动辊22、第一同步带轮23、第二同步带轮24、永磁同步电机25、电机固定座26及同步带27,为了保证输送装置结构稳定,输送带支板1一般数量都为两块,为了防止输送带20和驱动辊21打滑,驱动辊21的圆柱表面一般都经过滚花处理,驱动辊21枢接在输送带支板1的左端,为了使驱动辊21转动顺畅耐用,驱动辊21与输送带支板1的连接处一般都安装了轴承(附图中未画出此处的轴承),被动辊22枢接在输送带支板1的右端,输送带20适配地套设在驱动辊21和被动辊22外,输送带20是市面上常见的可定制长度的PVC平输送带,定制输送带20合适的长度,使输送带20安装后处于绷紧状态,第一同步带轮23与驱动辊21同轴地通过平键固定连接,第二同步带轮24与永磁同步电机25的转轴同轴地通过平键固定连接,第一同步带轮23与第二同步带轮24通过同步带27传动连接,永磁同步电机25通过电机固定座26与输送带支板1固定连接,电机固定座26可以采用钢板拼焊接而成。本实施方式的用于风扇注塑零件的输送装置运行时,永磁同步电机25通过同步带27带动驱动辊21绕其自身中轴线转动,从附图1的角度看,驱动辊21是逆时针旋转的,驱动辊21通过与输送带20内侧的摩擦力带动输送带20运转,此时被动辊22同时被输送带20带动而绕其自身中轴线旋转。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用于风扇注塑零件的输送装置还包括连杆板2、连接杆6、固定架3、第一螺栓601、第一螺母602,第二螺栓701、第二螺母702及第三螺母801,连杆板2一端设有第一孔201,连杆板2相对应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孔202,第一孔201和第二孔202最好都设置在连杆板2的对称中线上,这样有利于受力均匀,固定架3上部形成有固定架上长孔301,固定架3中下部形成有固定架下长孔302,如图4所示,连接杆6设于输送带支板1和连杆板2之间,输送带支板1中部形成有支板长孔101,第一螺栓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风扇注塑零件的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带支板(1)、输送带(20)、驱动辊(21)、被动辊(22)、第一同步带轮(23)、第二同步带轮(24)、永磁同步电机(25)、电机固定座(26)及同步带(27),所述驱动辊(21)枢接在所述输送带支板(1)的左端,所述被动辊(22)枢接在所述输送带支板(1)的右端,所述输送带(20)适配地套设在所述驱动辊(21)和所述被动辊(22)外,所述第一同步带轮(23)与所述驱动辊(21)同轴地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同步带轮(24)与所述永磁同步电机(25)的转轴同轴地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同步带轮(23)与所述第二同步带轮(24)通过所述同步带(27)传动连接,所述永磁同步电机(25)通过所述电机固定座(26)与输送带支板(1)固定连接;/n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杆板(2)、连接杆(6)、固定架(3)、第一螺栓(601)、第一螺母(602),第二螺栓(701)、第二螺母(702)及第三螺母(801),所述连杆板(2)的一端设有第一孔(201),所述连杆板(2)相对应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孔(202),所述固定架(3)上部形成有固定架上长孔(301),所述固定架(3)中下部形成有固定架下长孔(302),所述连接杆(6)设于所述输送带支板(1)和所述连杆板(2)之间,所述输送带支板(1)中部形成有支板长孔(101),所述第一螺栓(601)穿过所述支板长孔(101)、所述连接杆(6)及所述第一孔(201),所述输送带支板(1)、连接杆(6)及连杆板(2)通过所述第一螺栓(601)与所述第一螺母(602)螺接而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栓(701)穿过所述第二孔(202)及所述固定架下长孔(302),所述连杆板(2)与所述固定架(3)通过所述第二螺栓(701)与所述第二螺母(702)螺接而固定连接,所述被动辊(22)内通过轴承同轴地连接有心轴(28),所述心轴(28)的端部设为螺纹部(2801),所述心轴(28)穿过所述输送带支板(1)的右端部及所述固定架上长孔(301),所述心轴(28)、所述输送带支板(1)及所述固定架(3)通过所述螺纹部(2801)与所述第三螺母(801)螺接而相互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风扇注塑零件的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带支板(1)、输送带(20)、驱动辊(21)、被动辊(22)、第一同步带轮(23)、第二同步带轮(24)、永磁同步电机(25)、电机固定座(26)及同步带(27),所述驱动辊(21)枢接在所述输送带支板(1)的左端,所述被动辊(22)枢接在所述输送带支板(1)的右端,所述输送带(20)适配地套设在所述驱动辊(21)和所述被动辊(22)外,所述第一同步带轮(23)与所述驱动辊(21)同轴地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同步带轮(24)与所述永磁同步电机(25)的转轴同轴地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同步带轮(23)与所述第二同步带轮(24)通过所述同步带(27)传动连接,所述永磁同步电机(25)通过所述电机固定座(26)与输送带支板(1)固定连接;
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杆板(2)、连接杆(6)、固定架(3)、第一螺栓(601)、第一螺母(602),第二螺栓(701)、第二螺母(702)及第三螺母(801),所述连杆板(2)的一端设有第一孔(201),所述连杆板(2)相对应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孔(202),所述固定架(3)上部形成有固定架上长孔(301),所述固定架(3)中下部形成有固定架下长孔(302),所述连接杆(6)设于所述输送带支板(1)和所述连杆板(2)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兆铭,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梁田兄弟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