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致变色调光构件、透光性导电玻璃薄膜及电致变色调光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359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7:15
提供低电阻及柔性优异的电致变色调光构件、用于该电致变色调光构件的透光性导电玻璃薄膜、及包含该电致变色调光构件的电致变色调光元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致变色调光构件依次具备:玻璃薄膜、透光性导电层、和电致变色调光层,该透光性导电层自该玻璃薄膜侧起依次具备:第1铟系导电性氧化物层、金属层、和第2铟系导电性氧化物层。

Electrochromic dimme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glass film and electrochromic dimm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致变色调光构件、透光性导电玻璃薄膜及电致变色调光元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致变色调光构件、透光性导电玻璃薄膜及电致变色调光元件。
技术介绍
以往以来,已知有使用了通过电化学的氧化还原反应而光透射量、色彩等发生变化的电致变色材料的电流驱动型的调光装置。例如,提出了如下电致变色元件,其包含作用电极片、对电极片、电致变色化合物及电解质,作用电极片具备玻璃片及透明导电性氧化物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的电致变色元件中,作为透明导电性氧化膜,使用了包含结晶性ITO膜的单层。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7266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对于电致变色元件,从电致变色化合物的响应性的改良、节能等观点出发,要求降低作用电极片等电极基板的表面电阻值(低电阻化)。作为低电阻化的方法,对增厚ITO膜的膜厚的方法进行研究。但是,若增厚ITO膜的膜厚,则将电极基板弯曲时容易产生裂纹。电致变色元件由于为电流驱动,因此若在电极基板产生裂纹,则会产生裂纹部分的电致变色化合物的氧化还原受到阻碍、调光功能显著降低的不良情况。具体而言,例如有时着色或脱色时的均匀性降低、产生颜色不均。另外,增厚了ITO膜的膜厚的电致变色元件的透明性低,在调光窗等用途中不优选。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低电阻及柔性优异的电致变色调光构件、用于该电致变色调光构件的透光性导电玻璃薄膜、及包含该电致变色调光构件的电致变色调光元件。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电致变色调光构件依次具备:玻璃薄膜、透光性导电层、和电致变色调光层,该透光性导电层自该玻璃薄膜侧起依次具备:第1铟系导电性氧化物层、金属层、和第2铟系导电性氧化物层。1个实施方式中,上述透光性导电层的表面电阻值为50Ω/□以下。1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1铟系导电性氧化物层及前述第2铟系导电性氧化物层为非晶质膜。1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玻璃薄膜的厚度为20μm~200μ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透光性导电玻璃薄膜。该透光性导电玻璃薄膜具备:玻璃薄膜、和配置于该玻璃薄膜的单侧的透光性导电层,该透光性导电层自该玻璃薄膜侧起依次具备:第1铟系导电性氧化物层、金属层、和第2铟系导电性氧化物层。1个实施方式中,上述透光性导电玻璃薄膜用于上述电致变色调光构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电致变色调光元件。该电致变色调光元件具备上述电致变色调光构件、和电极基板,该电极基板配置于该电致变色调光构件的前述电致变色调光层侧。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电致变色调光构件(以及透光性导电玻璃薄膜及电致变色调光元件)由于透光性导电层为低电阻,因此电致变色调光层的响应性及节能方面优异。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电致变色调光构件由于具备玻璃薄膜、具有玻璃板同等的耐擦伤性及阻隔性,因此具有高的可靠性。具体而言,避免使用树脂薄膜作为基材的情况下可产生的不良情况(例如水分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所导致的外观不良等不良情况),从而具有高的可靠性。进而,玻璃薄膜的柔性优异,因此可实现辊对辊(roll-to-roll)方式的制造,生产率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1个实施方式的电致变色调光构件的概略截面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1个实施方式的透光性导电玻璃薄膜的概略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1个实施方式的电致变色调光元件的概略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代表性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A.电致变色(EC)调光构件的整体构成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1个实施方式的电致变色调光构件(以下,也称为EC调光构件)的概略截面图。该实施方式的EC调光构件100依次具备:玻璃薄膜10、透光性导电层20、和电致变色调光层(以下,也称为EC调光层)30。1个实施方式中,EC调光构件100仅由玻璃薄膜10、透光性导电层20、和EC调光层30构成。另外,玻璃薄膜10及透光性导电层20构成透光性导电玻璃薄膜110。透光性导电玻璃薄膜110在应用EC调光构件的电致变色调光元件中可以作为电极而发挥作用。透光性导电层20自玻璃薄膜10侧起依次具备:第1铟系导电性氧化物层21、金属层22、和第2铟系导电性氧化物层23。本专利技术中,通过配置隔着金属层而层叠的第1铟系导电性氧化物层和第2铟系导电性氧化物层,从而形成低电阻的透光性导电层。通过形成这样的透光性导电层,从而电致变色调光层的响应性提高。另外,能够得到能量消耗少的EC调光构件。进而具备上述透光性导电层的EC调光构件的透光性也优异。另外,通过隔着金属层配置第1铟系导电性氧化物层和第2铟系导电性氧化物层,从而即使为金属层的可见光反射率高的情况下(例如即使波长550nm的反射率为15%以上、进而为30%以上),也会形成可见光透射率高的透光性导电层(作为结果,为可见光透射率高的EC调光构件)。进而,本申请专利技术的EC调光构件使用玻璃薄膜作为基材。玻璃薄膜不易受到环境因子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上述EC调光构件的可靠性优异,也可以适合用于严酷的状况下使用的制品。B.玻璃薄膜玻璃薄膜可以作为用于确保EC调光构件的机械强度的支持材料而发挥作用。玻璃薄膜可以为应用EC调光构件的电致变色调光元件所具备的电极基板的一部分。作为玻璃薄膜,可以使用通过任意适当的制造方法得到的玻璃薄膜。代表性的为,将包含二氧化硅、氧化铝等主原料、芒硝、锑氧化物等消泡剂、和碳等还原剂的混合物在1400℃~1600℃的温度下熔融,成形为薄板状后,冷却而制作玻璃薄膜。玻璃薄膜的成形方法例如可列举出狭缝下拉法、熔融法、浮法等。这些之中,通过熔融法成形的玻璃薄膜如通过浮法成形的情况那样,表面未被锡等污染,因此不需要进行研磨处理,另外能够确保表面的平滑性及薄型化。从这些观点出发,优选使用熔融法。玻璃薄膜的厚度优选为20μm~200μm、更优选为50μm~150μm。为这样的范围时,能够得到柔性优异、容易采用辊对辊方式的工艺的电致变色调光构件。玻璃薄膜的23℃下的杨氏模量Eg通常为70GPa左右,优选为50~120GPa、更优选为60~80GPa、进一步优选为65~75GPa。杨氏模量是指如下的值:将宽度方向10mm的条状的试样在23℃下以卡盘间50mm、速度300mm/分钟进行拉伸,通过得到的应力-应变(S-S)曲线中最大切线的斜率算出的值。玻璃薄膜的宽度优选为50mm~2000mm、更优选为100mm~1000mm。玻璃薄膜优选为长条状的玻璃带。为长条状的情况下、其长度优选为100m以上、更优选为500m以上。玻璃卷的23℃下的弯曲应力优选为20GPa以上。1个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带树脂薄膜的玻璃基材来代替上述玻璃薄膜。带树脂薄膜的玻璃基材是在上述玻璃薄膜上层叠树脂薄膜而构成的。玻璃薄膜与树脂薄膜可以借助任意适当的粘合剂或粘接剂而层叠。带树脂薄膜的玻璃基材因强度优异、更适于辊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致变色调光构件,其依次具备:玻璃薄膜、透光性导电层、和电致变色调光层,/n该透光性导电层自该玻璃薄膜侧起依次具备:第1铟系导电性氧化物层、金属层、和第2铟系导电性氧化物层。/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929 JP 2017-1911061.一种电致变色调光构件,其依次具备:玻璃薄膜、透光性导电层、和电致变色调光层,
该透光性导电层自该玻璃薄膜侧起依次具备:第1铟系导电性氧化物层、金属层、和第2铟系导电性氧化物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调光构件,其中,所述透光性导电层的表面电阻值为50Ω/□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调光构件,其中,所述第1铟系导电性氧化物层及所述第2铟系导电性氧化物层为非晶质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杉野晶子藤野望渡边健太村重毅
申请(专利权)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