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7年5月31日,申请号为201780089112.0,专利技术名称为“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的PCT国家阶段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技术介绍
在新无线(NewRadio,NR)系统中,同一终端针对不同的信道和/信息,可以采用不同的传输参数,或者也可以采用相同的传输参数,该传输参数例如可以是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TimeInterval,TTI)或子载波间隔等。在针对不同的信道和/信息,如何结合信道/或信息的传输参数,进行信道和/或信息的传输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能够结合信道/或信息的传输参数,进行信道和/或信息的传输。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终端设备确定需要在第一时间单元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一上行信道,其中,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用于承载除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之外的其他信息,发送所述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终端设备确定需要在第一时间单元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一上行信道,其中,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用于承载除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之外的其他信息,发送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时域资源包括发送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的至少部分时域资源;/n根据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传输参数以及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参数,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传输的信道和/或信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确定需要在第一时间单元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一上行信道,其中,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用于承载除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之外的其他信息,发送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时域资源包括发送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的至少部分时域资源;
根据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传输参数以及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参数,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传输的信道和/或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
至少一个上行逻辑信道对应的调度请求信息;
至少一个下行物理信道对应的确定/否定应答ACK/NACK信息;
至少一组下行物理资源上测量的信道状态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传输参数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至少一个上行逻辑信道的传输参数;
所述至少一个下行物理信道的传输参数;
所述至少一组下行物理资源的传输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参数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
传输时间间隔TTI;
子载波间隔。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为第一上行共享信道;或,
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为第一上行控制信道。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的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传输的信道包括第一上行信道,和/或非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第二上行控制信道。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的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传输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指示的内容相关的内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为上行逻辑信道对应的调度请求信息时,所述第一信息为所述上行逻辑信道对应的缓存状态报告BSR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一个传输参数时,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传输参数以及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参数,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传输的信道和/或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传输参数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参数满足第一关系时,所述终端设备确定通过第二上行控制信道传输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或
当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传输参数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参数满足第二关系时,所述终端设备确定通过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传输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或所述第一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关系为:
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传输时间间隔小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时间间隔;或,
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大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子载波间隔。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关系为:
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传输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时间间隔;或,
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子载波间隔。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多个传输参数时,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传输参数以及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参数,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传输的信道和/或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所述多个传输参数中的极值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参数满足第三关系时,所述终端设备确定通过第二上行控制信道传输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或
当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所述多个传输参数中的所述极值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参数满足第四关系时,所述终端设备确定通过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传输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或所述第一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关系为:
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多个传输时间间隔的极值小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时间间隔;或,
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的极值大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子载波间隔。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关系为:
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传输时间间隔的极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时间间隔;或,
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的极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子载波间隔。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所述传输参数为传输时间间隔时,所述极值为所述多个传输时间间隔中的最小值;或,
当所述传输参数为子载波间隔时,所述的极值为所述个子载波间隔中的最大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多个传输参数时,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传输参数以及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参数,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传输的信道和/或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通过第二上行控制信道传输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包括的第二上行控制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通过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传输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包括的第三上行控制信息或传输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包括所述第三上行控制信息指示的内容;
其中,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传输参数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参数满足第五关系,所述第三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传输参数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参数满足第六关系。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关系包括:
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传输时间间隔小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时间间隔;或,
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大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子载波间隔。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关系包括:
所述第三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传输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时间间隔;或,
所述第三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子载波间隔。
19.根据权利要求6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占用第一时域资源进行传输,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不包括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道占用的时域资源。
20.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确定需要在第一时间单元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一上行信道,其中,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用于承载除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之外的其他信息,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的至少部分时域资源;
根据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传输参数以及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参数,所述网络设备确定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接收的信道和/或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
至少一个上行逻辑信道对应的调度请求信息;
至少一个下行物理信道对应的确定/否定应答ACK/NACK信息;
至少一组下行物理资源上测量的信道状态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传输参数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至少一个上行逻辑信道的传输参数;
所述至少一个下行物理信道的传输参数;
所述至少一组下行物理资源的传输参数。
23.根据权利要求20至22中任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参数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
传输时间间隔TTI;
子载波间隔。
24.根据权利要求20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为第一上行共享信道;或,
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为第一上行控制信道。
25.根据权利要求20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的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接收的信道包括第一上行信道,和/或非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第二上行控制信道。
26.根据权利要求20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的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接收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指示的内容相关的内容。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为上行逻辑信道对应的调度请求信息时,所述第一信息为所述上行逻辑信道对应的缓存状态报告BSR信息。
28.根据权利要求20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一个传输参数时,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传输参数以及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参数,所述网络设备确定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接收的信道和/或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传输参数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参数满足第一关系时,所述网络设备确定在所述第二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或
当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传输参数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参数满足第二关系时,所述网络设备确定在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上接收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或所述第一信息。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关系为:
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传输时间间隔小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时间间隔;或,
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大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子载波间隔。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关系为:
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传输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时间间隔;或,
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子载波间隔。
31.根据权利要求20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多个传输参数时,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传输参数以及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参数,所述网络设备确定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接收的信道和/或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所述多个传输参数中的极值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参数满足第三关系时,所述网络设备确定在所述第二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或
当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所述多个传输参数中的所述极值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参数满足第四关系时,所述网络设备确定在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上接收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或所述第一信息。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关系为:
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多个传输时间间隔的极值小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时间间隔;或,
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的极值大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子载波间隔。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关系为:
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传输时间间隔的极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时间间隔;或,
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的极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子载波间隔。
34.根据权利要求32或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所述传输参数为传输时间间隔时,所述极值为所述多个传输时间间隔中的最小值;或,
当所述传输参数为子载波间隔时,所述的极值为所述个子载波间隔中的最大值。
35.根据权利要求20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多个传输参数时,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传输参数以及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参数,所述网络设备确定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传输的信道和/或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确定在第二控制信道接收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所包括的第二控制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确定在所述第一上行信道接收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所包括的第三控制信息,或所述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三控制信息相关的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传输参数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参数满足第五关系,所述第三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传输参数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参数满足第六关系。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关系包括:
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传输时间间隔小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时间间隔;或,
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大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子载波间隔。
37.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关系包括:
所述第三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传输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时间间隔;或,
所述第三上行控制信息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亚男,
申请(专利权)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