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线保护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2839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5: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引线保护组件,包括引线本体、固定管、保护装置、连接组件、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所述引线本体外侧套接有所述保护装置,所述保护装置,用于保护引线本体;所述保护装置两端内部对称安装有固定管。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多路导线外侧安装带有增强层的保护套管来保护多路导线,有效防止多路导线外漏破损;通过在保护套管两端内部和外部分别安装固定管和连接组件,增强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与保护套管连接的紧固性;通过在第一卡壳和第二卡壳上设置连接段、缓冲段和固定段,有效防止线芯与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连接处出现断裂或者接触不良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引线保护组件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器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引线保护组件。
技术介绍
导线与接线端子连接时,应先将多股线芯的线头进一步绞紧,然后再与接线端子连接。需分清接线端子的相位和导线相序方可连接,小截面铝芯导线和铝接线端子,在连接前须清除氧化层,大截面铝芯导线和铜接线端子连接时,应采用铜铝过渡接头,导线绝缘层与接线端子之间,应保持适当距离。软导线与接线端子连接时,不允许出现多股细线芯松散、断股和外露等现象。线头与接线端子必须连接的平服和牢固可靠,尽量减少接触电阻。不管单股线芯还是多股线芯的线头,在插入孔内时必须插到底,同时导线绝缘层不得插入孔内。接线端子之间通过导线连接,而对导线的保护往往仅在引线外侧安装绝缘橡胶套,绝缘橡胶套容易破损,存在导线外漏的问题,以及引线与接线端子连接处直接暴露在外或者简单保护,导致引线与接线端子连接处容易接触不良或者脱落,从而造成带有接线端子的引线在连接两个电器件时起不到任何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引线保护组件,包括引线本体、固定管、保护装置、连接组件、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所述引线本体外侧套接有所述保护装置,所述保护装置,用于保护引线本体;所述保护装置两端内部对称安装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用于支撑保护装置两端;所述保护装置两端外侧套接有连接组件;所述引线本体一端位于连接组件外侧位置处安装有第一固定组件;所述引线本体另一端位于连接组件外侧位置处安装有第二固定组件。优选的,所述引线本体包括多路导线、线芯、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每一所述导线内部安装有线芯,每一所述导线一端的所述线芯与第一接线端子连接,每一所述导线另一端的所述线芯与第二接线端子连接。优选的,所述多路导线外侧套接有纤维编织网,所述纤维编织网由纤维交错编织而成。优选的,所述保护装置包括保护套管和增强层,所述保护套管内壁固定有增强层,所述保护套管两端外表面均设置有粗糙面。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热缩管和圆环,所述热缩管内部一端安装有所述圆环。优选的,所述热缩管为一种聚烯烃材质构件,所述圆环为一种塑料材质构件。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和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均包括第一卡壳、第二卡壳和固定螺栓,所述第一卡壳和所述第二卡壳之间通过所述固定螺栓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卡壳和所述第二卡壳一端设置有连接段,所述第一卡壳和所述第二卡壳中部设置有缓冲段,所述第一卡壳和所述第二卡壳另一端设置有固定段,所述第一卡壳和所述第二卡壳两侧对称固定有法兰边,所述法兰边中部开设有螺丝孔,所述第一卡壳和所述第二卡壳为一种酚醛树脂材质构件,所述第一卡壳和所述第二卡壳表面均设置有防滑纹。优选的,所述第一卡壳两侧对称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二卡壳两侧对称固定有卡扣。优选的,所述连接段内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壁均匀固定有凸起;所述缓冲段内部一侧开设有固定槽,所述缓冲段内部另一侧开设有缓冲槽;所述固定段内部开设有安装槽。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多路导线外侧安装带有增强层的保护套管来保护多路导线,有效防止多路导线外漏破损;通过在保护套管两端内部和外部分别安装固定管和连接组件,增强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与保护套管连接的紧固性;通过在第一卡壳和第二卡壳上设置连接段、缓冲段和固定段,来有效防止线芯与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连接处出现断裂或者接触不良的情况。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引线本体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组件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固定组件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卡壳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卡壳结构示意图;1、引线本体;2、固定管;3、保护装置;4、连接组件;5、第一固定组件;6、第二固定组件;7、固定螺栓;11、导线;12、线芯;13、第一接线端子;14、第二接线端子;31、保护套管;32、增强层;33、粗糙面;41、热缩管;42、圆环;51、第一卡壳;52、第二卡壳;53、连接段;54、缓冲段;55、固定段;56、法兰边;57、螺丝孔;58、卡槽;59、卡扣;531、凹槽;532、凸起;541、固定槽;542、缓冲槽;551、安装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引线保护组件,用于保护多路导线以及多路导线与接线端子连接处,有效防止多路导线外漏的情况出现以及多路导线与接线端子连接处接触不良的情况出现。如图1和图3所示,引线保护组件包括引线本体1、固定管2、保护装置3、连接组件4、第一固定组件5和第二固定组件6。进一步地,所述引线本体1外侧套接有所述保护装置3,所述保护装置3,用于保护引线本体1。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引线本体1包括多路导线11、线芯12、第一接线端子13和第二接线端子14;每一所述导线11内部安装有线芯12,每一所述导线11一端的所述线芯12与第一接线端子13连接,每一所述导线11另一端的所述线芯12与第二接线端子14连接。具体的,所述多路导线11外侧套接有纤维编织网,所述纤维编织网由纤维交错编织而成。在组装引线本体1和保护装置3时,先将多路导线11整理整齐,然后截取一段纤维编织网,注意纤维编织网的长度超过多路导线11的长度1-2厘米,然后将纤维编织网套在多路导线11外部。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保护装置3包括保护套管31和增强层32,所述保护套管31内壁固定有增强层32,所述保护套管31两端外表面均设置有粗糙面33,截取一段保护套管31,使保护套管31的长度与多路导线11的长度一致,拧紧纤维编织网两端,将纤维编织网一端从保护套管31一端穿入,从保护套管31另一端穿出,如此即可把多路导线11安装到保护套管31内部,保护套管31内部的增强层32用于增强保护套管31的耐用耐磨性,防止保护套管31破裂,多路导线11安装到保护套管31后,使用锉刀把保护套管31两端打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引线保护组件,包括引线本体(1)、固定管(2)、保护装置(3)、连接组件(4)、第一固定组件(5)和第二固定组件(6),其特征在于,/n所述引线本体(1)外侧套接所述保护装置(3),所述保护装置(3),用于保护引线本体(1);/n所述保护装置(3)两端内部对称安装固定管(2),所述固定管(2),用于支撑保护装置(3)两端;/n所述保护装置(3)两端外侧套接有连接组件(4);/n所述引线本体(1)一端位于连接组件(4)外侧位置处安装有第一固定组件(5);/n所述引线本体(1)另一端位于连接组件(4)外侧位置处安装有第二固定组件(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线保护组件,包括引线本体(1)、固定管(2)、保护装置(3)、连接组件(4)、第一固定组件(5)和第二固定组件(6),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线本体(1)外侧套接所述保护装置(3),所述保护装置(3),用于保护引线本体(1);
所述保护装置(3)两端内部对称安装固定管(2),所述固定管(2),用于支撑保护装置(3)两端;
所述保护装置(3)两端外侧套接有连接组件(4);
所述引线本体(1)一端位于连接组件(4)外侧位置处安装有第一固定组件(5);
所述引线本体(1)另一端位于连接组件(4)外侧位置处安装有第二固定组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本体(1)包括多路导线(11)、线芯(12)、第一接线端子(13)和第二接线端子(14);
每一所述导线(11)内部安装有线芯(12),每一所述导线(11)一端的所述线芯(12)与第一接线端子(13)连接,每一所述导线(11)另一端的所述线芯(12)与第二接线端子(1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线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导线(11)外侧套接有纤维编织网,所述纤维编织网由纤维交错编织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装置(3)包括保护套管(31)和增强层(32),
所述保护套管(31)内壁固定有增强层(32),所述保护套管(31)两端外表面均设置有粗糙面(3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4)包括热缩管(41)和圆环(42),
所述热缩管(41)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广兵胡若艳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市深朝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