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催化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19708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催化反应器,包括底台,所述底台上方设置有顶板,所述底台的前侧设有遮光板调节钮、光斑调节钮、光源调节钮和总机开关;所述底台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设有双壳式反应器、遮光板、凸透镜和光源,所述遮光板通过调节杆与遮光板调节钮连接,所述凸透镜连接有调节气缸,所述顶板顶部设有搅拌按钮,底部装有升降气缸和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连接有旋转磁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光源置于双壳式反应器的底部,避免反应产生的雾气冷凝在光源上,能够保证光的透过性,同时利用双壳式反应器与进水管和出水管相连,可以外接循环的水浴、油浴或冷却装置,使温度更均匀,可控制范围广。

A photocatalytic rea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催化反应器
本技术涉及化学应用
,具体为一种光催化反应器。
技术介绍
自1972年被Honda-Fujishima通过TiO2光电化学反应将水分解为氢气、氧气后,光催化的研究由此拉开序幕,并逐渐成为学科中的一个研究热点。经过多年广大学者的不懈努力,光催化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多种高效的催化剂被研制了出来,并根据发射的光子能被催化剂高效吸收,即高的光能利用率;以及催化剂表面能充分与污染物接触的反应器要求设计出来了各种各样的反应器,但是其多数反应器的光源都是上置的。这种上置的光源设计,对于实验条件要求为封闭环境下进行的液相催化反应来说,避免不了随着光照时间及反应的进行,蒸发产生的雾气冷凝在容器盖上而导致光散射大大加强,严重影响光的透过性,从而影响了催化剂对光能的吸收,使得光能利用率大幅下降,催化效率迅速下降,影响反应的进行,而且存在着加热不均匀,可控制范围小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催化反应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的反应器光源上置,反应蒸发的雾气容易冷凝在反应器盖上,影响光的透过性,同时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催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台(1),所述底台(1)的上表面通过支撑板(2)连接有顶板(3),所述底台(1)的前侧分别设置有遮光板调节钮(13)、光斑调节钮(14)、光源调节钮(15)和总机开关(16);/n其中,所述底台(1)上表面的中心位置开设有竖直的安装槽(4),所述安装槽(4)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双壳式反应器(5)、遮光板(6)、凸透镜(7)和光源(8),所述光源(8)位于双壳式反应器(5)的最底端,所述双壳式反应器(5)为顶部开口的空心圆柱体结构,所述双壳式反应器(5)的两侧设置有出水管(18)和进水管(17),所述进水管(17)和所述出水管(18)一端与所述双壳式反应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催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台(1),所述底台(1)的上表面通过支撑板(2)连接有顶板(3),所述底台(1)的前侧分别设置有遮光板调节钮(13)、光斑调节钮(14)、光源调节钮(15)和总机开关(16);
其中,所述底台(1)上表面的中心位置开设有竖直的安装槽(4),所述安装槽(4)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双壳式反应器(5)、遮光板(6)、凸透镜(7)和光源(8),所述光源(8)位于双壳式反应器(5)的最底端,所述双壳式反应器(5)为顶部开口的空心圆柱体结构,所述双壳式反应器(5)的两侧设置有出水管(18)和进水管(17),所述进水管(17)和所述出水管(18)一端与所述双壳式反应器(5)的夹层相通,另一端贯穿所述底台(1),所述遮光板(6)通过旋转轴(601)安装在所述安装槽(4)的内部,所述安装槽(4)内壁开设有调节孔(11)和移动槽(9),所述调节孔(11)的内部设置有调节杆(12),所述调节杆(12)一端与所述遮光板调节钮(13)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旋转轴(601)相连,所述移动槽(9)内部设置有水平的调节气缸(10),所述调节气缸(10)的输出端与所述凸透镜(7)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加藏向后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