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可靠的灭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17223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安全可靠的灭火装置,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金属内筒,所述金属内筒内设有灭火剂药柱,灭火剂药柱一端与启动部件连接,所述金属内筒表面与引电部件一端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引电部件,将金属内筒与人体接触或直接接地,当灭火装置在喷放过程中,金属内筒原本会产生的集中性高压放电变为持续性低压放电,最终被人体吸收或导向大地,防止金属内筒产生跳弧现象对人体或其他设备产生危害。

A safe and reliable fire extinguish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可靠的灭火装置
本技术涉及消防
,具体地指一种安全可靠的灭火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气溶胶灭火技术的普及,市场上出现越来越多的气溶胶灭火装置,大多数气溶胶灭火装置都采用以金属内筒作为气溶胶发生剂的储藏部件,当灭火装置启动后,金属内筒内产生大量的灭火粒子,在高温、高压的状态下粒子间发生剧烈碰撞摩擦,导致粒子间电荷不平衡,使得整个金属内筒表面积累大量电荷,随着电荷数量的增加电压也随之增加,当电压达到一定程度时,击穿内筒与人手或其他设施之间最小间隙的空气层,最终形成放电现象。在实际灭火过程中,金属内筒放出的电压可能会对传感器、探测器造成影响。对于便携式气溶胶灭火器,金属内筒在喷放过程中放出的电压可能会对使用者造成刺激,影响使用者对于灭火器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灭火装置,防止灭火装置在喷放过程中因金属内筒表面累积大量电荷产生高压放电的现象。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灭火装置,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金属内筒,所述金属内筒内设有灭火剂药柱,灭火剂药柱一端与启动部件连接,所述金属内筒表面与引电部件一端接触。优选地,所述金属内筒一侧设置启动部件,另一侧开设有喷放孔。优选地,所述金属内筒内还设有冷却剂或干粉。优选地,所述引电部件另一端与壳体的手持部位接触。优选地,所述引电部件另一端接地。优选地,所述启动部件为电点火头结构,且与火灾探测装置连接。优选地,所述启动部件包括按钮和压电陶瓷。优选地,所述启动部件为热敏线结构。优选地,所述冷却剂为陶瓷球。优选地,所述引电部件为金属导体或导电橡胶或导电塑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引电部件,将金属内筒与人体接触或直接接地,当灭火装置在喷放过程中,金属内筒原本会产生的集中性高压放电变为持续性低压放电,最终被人体吸收或导向大地,防止金属内筒产生跳弧现象对人体或其他设备产生危害。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安全可靠的灭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另一种安全可靠的灭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壳体1、金属内筒2、灭火剂药柱3、启动部件4、火灾探测装置4.1、引电部件5、喷放孔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至2所示,一种安全可靠的灭火装置,包括壳体1和位于壳体1内的金属内筒2,所述金属内筒2内设有灭火剂药柱3,灭火剂药柱3一端与启动部件4连接,所述金属内筒2表面与引电部件5一端接触。优选地,所述金属内筒2一侧设置启动部件4,另一侧开设有喷放孔6。优选地,所述金属内筒2内还设有冷却剂或干粉。优选地,所述冷却剂为陶瓷球。冷却剂可以进一步减少灭火剂喷出时带来的温度;干粉可以选用干粉灭火器中用到的干粉。优选地,所述引电部件5另一端与壳体1的手持部位接触。优选地,所述引电部件5另一端接地。在本实施例中,启动部件4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手段来点燃灭火剂药柱3:其一,所述启动部件4为电点火头结构,且与火灾探测装置4.1连接。当有火灾、过热等情况发生时,火灾探测装置4.1(火灾探测装置4.1为温度传感器和/或烟雾传感器)检测到外部因火灾而产生高温环境后,发出信号给微处理器(本实施例中微处理器可以选用51单片机,型号为80C51单片机,或者选用STM32微处理器,型号为STM32F103),微处理器控制启动部件4将灭火剂药柱3直接点燃。其二,所述启动部件4包括按钮和压电陶瓷。在本实施例中,压电陶瓷的电引发器装于内筒内部,两根引线穿出内筒,并分别与压电陶瓷正负极连接,当使用者按压按钮时,按钮挤压压电陶瓷,压电陶瓷释放出电流并通过电引发器点燃灭火剂药柱3。其三,所述启动部件4为热敏线结构。热敏线结构较为简单,当采用热敏线时,火灾发生时可以自动启动,热敏线直接点燃灭火剂药柱3,无需需搭配额外的火灾探测装置及其他外接设备。优选地,所述引电部件5为金属导体或导电橡胶或导电塑料。本实施例工作原理如下:当有火灾、过热等情况发生时,启动部件4将灭火剂药柱3引燃,灭火剂药柱3在燃烧时从表层至内层逐渐燃烧,灭火剂药柱3燃烧产生的灭火物质如气溶胶或气体从喷放孔6喷出进行灭火;气溶胶灭火剂在释放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和金属粒子,在高温、高压的状态下粒子间发生剧烈碰撞摩擦,导致粒子间电荷不平衡,金属筒体2表面产生电荷;如图1所示,由于金属筒体2与人体之间通过引电部件5连接,金属筒体2表面产生的电荷被人体吸收,保证金属筒体2不会因为电压过高而产生跳弧现象击穿壳体1。如图2所示,由于引电部件5将金属筒体2接地,金属筒体2表面产生的电荷导入大地,保证金属筒体2不会因为电压过高而产生跳弧现象击穿壳体1影响其他设备。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技术的限制,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全可靠的灭火装置,包括壳体(1)和位于壳体(1)内的金属内筒(2),所述金属内筒(2)内设有灭火剂药柱(3),灭火剂药柱(3)一端与启动部件(4)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内筒(2)表面与引电部件(5)一端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可靠的灭火装置,包括壳体(1)和位于壳体(1)内的金属内筒(2),所述金属内筒(2)内设有灭火剂药柱(3),灭火剂药柱(3)一端与启动部件(4)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内筒(2)表面与引电部件(5)一端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可靠的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内筒(2)一侧设置启动部件(4),另一侧开设有喷放孔(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安全可靠的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内筒(2)内还设有冷却剂或干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可靠的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电部件(5)另一端与壳体(1)的手持部位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玉龙谭剑飞张俊峰李先军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及安盾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