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痛内镜专用给氧面罩,包括环形橡胶垫,环形橡胶垫上连接有面罩,面罩上对应设置有内镜通道管和呼吸罩;所述内镜通道管连接有正压通气阀,正压通气阀用于避免面罩内的氧气外漏;所述呼吸罩两侧的面罩上对称设置有单向活瓣;所述呼吸罩上设置有药物雾化器;所述呼吸罩的进口端连接有第一输氧管,第一输氧管连接有储气袋;所述第一输氧管上设置单向活瓣,所述储气袋与单向活瓣之间的第一输氧管连接有第二输氧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用性强,可实现无重复呼吸,无需摘下面罩,对于无痛内镜患者诊疗更安全、工作效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痛内镜专用给氧面罩
本技术涉及一种给氧面罩,特别是涉及一种无痛内镜专用给氧面罩。
技术介绍
氧气面罩是无痛内镜诊疗技术必备品之一,如图1所示,传统的氧气面罩主要为面罩体1、氧气接口2、环形橡胶垫3、内镜咬口固定阀4。由于传统面罩没有设置内镜专用的通道管,诊疗前将面罩罩在患者口鼻处,诊疗时必须将面罩移到患者鼻部,内镜方能进入患者体内。一旦患者发生呼吸抑制,就必须中止内镜诊疗,待患者情况稳定后方能继续诊疗。同时没有缓冲雾化等功能,实用性不强,无法适应现有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发展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无痛内镜专用给氧面罩,能完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无痛内镜专用给氧面罩,包括环形橡胶垫,环形橡胶垫上连接有面罩,面罩上对应设置有内镜通道管和呼吸罩;所述内镜通道管连接有正压通气阀,正压通气阀用于避免面罩内的氧气外漏;所述呼吸罩两侧的面罩上对称设置有单向活瓣;所述呼吸罩上设置有药物雾化器;所述呼吸罩的进口端连接有第一输氧管,第一输氧管连接有储气袋;所述第一输氧管上设置单向活瓣,所述储气袋与单向活瓣之间的第一输氧管连接有第二输氧管。进一步,所述药物雾化器包括雾化器主体和连接管,连接管分别连接雾化器主体和呼吸罩。雾化器主体用于将药物雾化,再通过连接管送入呼吸罩,通过呼吸进入体内,起到良好的治病效果。进一步,所述面罩内设置有鼻垫。鼻垫用于支撑在鼻梁与面罩之间,以防止面罩挤压鼻翼。进一步,所述环形橡胶垫底部设置有吸汗层,吸汗层设置有保护层。吸汗层可选用医药棉制成,有利于吸汗,同时在佩戴面罩的时候,可在吸汗层上浸入消炎杀菌的药物,以防止皮肤感染,可有效保护皮肤。保护层为一层透明橡胶,用于保护吸汗层,在使用的时候撕掉保护层即可。进一步,所述环形橡胶垫连接有Y型的绷带。绷带用于绑定在头部,使其面罩更加稳定牢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用性强,可实现无重复呼吸,无需摘下面罩,对于无痛内镜患者诊疗更安全、工作效率更高。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氧气面罩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无重复呼吸的呼吸原理图;图4是药物雾化器的电路结构图。附图标记:面罩体1、氧气接口2、环形橡胶垫3、内镜咬口固定阀4、面罩5、内镜通道管6、呼吸罩7、正压通气阀8、单向活瓣9、第一输氧管10、储气袋11、第二输氧管12、雾化器主体13、连接管14、鼻垫20、吸汗层21、保护层22、绷带2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2至图4所示,一种无痛内镜专用给氧面罩,包括环形橡胶垫3,环形橡胶垫3较原有胶垫更薄,环形橡胶垫3上连接有面罩5,面罩5上对应设置有内镜通道管6和呼吸罩7。内镜通道管6连接有正压通气阀8,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有利于使面罩5与面部更贴合,同时正压通气阀8的作用是避免面罩5内的氧气外漏。呼吸罩7两侧的面罩5上对称设置有单向活瓣9,此单向活瓣9只能呼出气体,不能吸入气体,有利于患者排出二氧化碳,进行无重复呼吸的气流交换,使其患者吸入的氧气更纯洁,更充足。呼吸罩7的进口端连接有第一输氧管10,第一输氧管10连接有储气袋11。第一输氧管10上设置单向活瓣9,此单向活瓣9只能吸入气体,不能呼出气体。储气袋11与单向活瓣9之间的第一输氧管10连接有第二输氧管12,第二输氧管12连接供氧装置。氧气通过第二输氧管12一部分进入储气袋11,另一部分进入面罩5,可实现氧气的缓冲,缓解气压,使其患者呼吸更为顺畅舒适,不至于过于急促而感觉不适。呼吸罩7上设置有药物雾化器,药物雾化器包括雾化器主体13和连接管14,连接管14分别连接雾化器主体13和呼吸罩7。雾化器主体13用于将药物雾化,再通过连接管14送入呼吸罩7,通过呼吸进入体内,起到良好的治病效果。药物雾化器包括其控制电路,由电源电路、超声波振荡器电路和雾化器电路组成。电源电路由定时器Q、熔断器FU、电源变压器T、整流桥堆UR、限流电阻器R2、电源指示发光二极管VL和滤波电容器C4组成。超声波振荡器电路由晶体管V、电阻器Rl、电位器RP、热敏电阻器RT、第二电容器C2、第三电容器C3和第一电感器Ll、第二电感器L2组成。雾化器电路由压电式超声换能器B、第一电容器Cl和风扇电动机M组成。其连接关系如图4所示,风扇电动机M连接电源,之间设置定时器Q。电源变压器T与风扇电动机M并联,之间设置熔断器FU。电源变压器T分别连接整流桥堆UR的第一和第三接头,其第二接头分别连接滤波电容器C4、压电式超声换能器B、电位器RP、晶体管V和限流电阻器R2的一端。压电式超声换能器B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容器Cl的一端,第一电容器Cl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电容器C2、电阻器Rl、热敏电阻器RT和晶体管V的一端。电阻器Rl与电位器RP串联。热敏电阻器RT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电容器C2、第三电容器C3、第一电感器Ll和第二电感器L2的一端。第一电感器Ll和第二电感器L2串联,第一电感器Ll连接晶体管V,第二电感器L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整流桥堆UR的第四接头、滤波电容器C4、第三电容器C3和电源指示发光二极管VL。电源指示发光二极管VL连接限流电阻器R2。其中,元器件可优选以下参数:Rl选用2W的金属膜电阻器;或选用1/4W金属膜电阻器或碳膜电阻器。RP选用2W的小型合成碳膜电位器。RP用来调节V的工作电流,可将V的工作电流调至600mA左右。RT选用100Ω的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RT用来稳定超声波振荡电路的工作点。Cl、C2和C4均选用耐压值为1OOV以上的CBB电容器;C3选用高频瓷介电容器或云母电容器。VL选用φ5mm的高亮度发光二极管。UR选用1.5A、lOOV的整流桥堆。V选用BU406型高反压硅NPN晶体管。L2选用24μH的磁心电感器;Ll用φ0.6mm的漆包线在愧上绕5-10匝。T选用35-40W、二次电压为45-55V的电源变压器。Q选用0-60min的机械式定时器。M选用交流220V微型风扇。B选用1.65MHz的成品超声换能器。当然根据设计功率大小的不同,其余参数也是可以的,此只是举一例进行说明。接通定时器Q,交流220V电压为M供电的同时,还经T降压、UR整流及C4滤波后,为超声波振荡器提供+5OV工作电源。+5OV电压还经R2限流后将VL点亮。超声波振荡器通电后振荡工作,产生频率为1.65MHz的超声波振荡信号(B既是决定超声波振荡器频率的元件,又是超声波振荡器的负载)。在超声波的作用下产生高频振动(即产生超声波定向压降),将药液喷起,在喷起药液的周围瞬间发生空化作用而产生雾化,再通过风扇将药雾吹出,供患者吸入。药物雾化器可独立工作,也可在输氧的同时进行。当然,以上只是一种优选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痛内镜专用给氧面罩,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橡胶垫,环形橡胶垫上连接有面罩,面罩上对应设置有内镜通道管和呼吸罩;所述内镜通道管连接有正压通气阀,正压通气阀用于避免面罩内的氧气外漏;所述呼吸罩两侧的面罩上对称设置有单向活瓣;所述呼吸罩上设置有药物雾化器;所述呼吸罩的进口端连接有第一输氧管,第一输氧管连接有储气袋;所述第一输氧管上设置单向活瓣,所述储气袋与单向活瓣之间的第一输氧管连接有第二输氧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痛内镜专用给氧面罩,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橡胶垫,环形橡胶垫上连接有面罩,面罩上对应设置有内镜通道管和呼吸罩;所述内镜通道管连接有正压通气阀,正压通气阀用于避免面罩内的氧气外漏;所述呼吸罩两侧的面罩上对称设置有单向活瓣;所述呼吸罩上设置有药物雾化器;所述呼吸罩的进口端连接有第一输氧管,第一输氧管连接有储气袋;所述第一输氧管上设置单向活瓣,所述储气袋与单向活瓣之间的第一输氧管连接有第二输氧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旭丽,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