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防反流内镜用注射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1691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1:59
一种一次性防反流内镜用注射针,包括内镜用注射针(8)、第一输入管(2)、第二输入管(5)和输出管(4),第一输入管的前端与输出管的尾端相连通,第二输入管的前端与输出管的尾端相连通,输出管的前端连着内镜用注射针,第一输入管内有一个向输液方向开启的单向阀门(3),第二输入管内有一个向输液方向开启的单向阀门(7)。将第一输入管和第二输入管分别与碘油注射器和组织胶注射器相接,进行“三明治”夹心注射法操作时,第一输入管和第二输入管内的单向阀门在分别推送碘油和组织胶时能自动完成注射针内的药液与注射器内药液的隔离,可节省操作时间,保证需要的药液快速通过注射针进入血管,达到治疗效果。

Disposable injection needle for anti reflux endoscop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次性防反流内镜用注射针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具的结构,一种一次性防反流内镜用注射针。
技术介绍
内镜下治疗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时,有时需要采用“三明治”夹心注射法在静脉内注射组织胶来闭塞曲张静脉。现有的一次性内镜用注射针没有安装三通,所以注射组织胶时需要两个人操作、衔接配合交替使用两个注射器推注:将注射针预充碘油1mL,在医生进镜后选择好静脉注射点,刺入静脉内并均匀地注入1︰1的碘油和组织黏合剂的混合液0.5~2mL/点,边注射边报告毫升数,推完组织胶后快速衔接抽好碘油的注射器,再推入碘油1.2mL将注射针内组织胶混合液推入静脉,组织胶遇到水、电解质溶液或血液时会立即发生聚合反应,形成硬的固体聚合物而闭塞曲张静脉、达到治疗效果。两个人配合的速度要快,操作时动作要准确快速,以免注射针堵塞。注射针如果安装了三通可以一个人完成操作:三通开关的一个进口接碘油注射器,三通开关的另一个进口接组织胶注射器,推完组织胶后操作者需要手动旋转三通开关进行切换。目前尚没有不需手动旋转三通开关就能完成此操作的一次性内镜用注射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一次性防反流内镜用注射针的结构,不需手动旋转三通开关就能完成“三明治”夹心注射法操作。这种一次性防反流内镜用注射针包括内镜用注射针、第一输入管、第二输入管和输出管,第一输入管的前端与输出管的尾端相连通,第二输入管的前端与输出管的尾端相连通,输出管的前端连着内镜用注射针,第一输入管内有一个向输液方向开启的第一单向阀门,第二输入管内也有一个向输液方向开启的第二单向阀门。使用这种一次性防反流内镜用注射针进行“三明治”夹心注射法操作时,将第一输入管和第二输入管分别与碘油注射器和组织胶注射器相接,由于第一输入管和第二输入管内各有一个单向阀门,在分别推送碘油和组织胶时,能自动完成注射针内的药液与注射器内药液的隔离,省去了转动三通开关的时间或两人配合操作的衔接时间,保证需要的药液能快速通过注射针进入血管,达到治疗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次性防反流内镜用注射针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一次性防反流内镜用注射针中的三通的第一种结构图;图3为第一种单向阀门的侧向剖视图;图4为图3所示的单向阀门的正向视图;图5为第二种单向阀门的侧向剖视图;图6为图5所示的单向阀门的正向视图;图7为一次性防反流内镜用注射针中的三通的第二种结构图:图8为一次性防反流内镜用注射针中的四通的结构图;图9为一次性防反流内镜用注射针中的五通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这种一次性防反流内镜用注射针包括内镜用注射针8、第一输入管2、第二输入管5和输出管4,第一输入管的前端与输出管的尾端相连通,第二输入管的前端与输出管的尾端相连通,第一输入管、第二输入管和输出管组成一个三通,输出管4的前端连着内镜用注射针8,9为注射针针尖。第一输入管2内有一个向输液方向开启的第一单向阀门3,第二输入管5内有一个向输液方向开启的第二单向阀门7。图中1为第一输入管2进口的连接螺帽,6为第二输入管5进口的连接螺帽。将这种一次性防反流内镜用注射针的第一输入管2和第二输入管5分别与碘油注射器和组织胶注射器相接,在进行“三明治”夹心注射法操作过程中,药液只能通过单向阀门3或7流入输出管4内,不能反向流动,在分别推送碘油和组织胶时,就可依靠单向阀门3、7自动完成注射针内的液体与注射器内液体的隔离,无需手动旋转阀门,省去了两人操作的衔接时间或转动三通开关的时间,可使操作更为快捷,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这种一次性防反流内镜用注射针中的单向阀门可以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图3和图4所示的结构,为固定在管壁10上的半圆球面形瓣片11,半圆球面形瓣片分成三、四瓣,图中为三瓣,只能单向打开。另一种是图5和图6所示的结构,为中心有一个孔的圆片13,圆片外周与管壁10相固定,圆片13的输出管一侧的面上盖有一块膜片12,此膜片12也只能单向打开。图1和图2中的第一输入管2、第二输入管5和输出管4相连成T字形结构。第一输入管2、第二输入管5和输出管4也可以相连成图7所示的Y形结构。输入管和输出管所组成的三通也可以做成独立的部件,使用时再与注射针相组合。这种一次性防反流内镜用注射针中的三通部件也可以运用于需要使用多种药物进行微泵泵入的重症患者,可以有效防止因测压管与三通连接处出现开裂造成的血液回流出来;还可在麻醉中需临时性加推药物时使用。如图8所示,这种一次性防反流内镜用注射针还可以包括第三输入管15,第三输入管的前端与输出管4的尾端相连通,第三输入管15内有一个向输液方向开启的第三单向阀门16。这种结构,三根输入管和输出管组成了一个四通,图中14为第三输入管15进口的连接螺帽。如图9所示,这种一次性防反流内镜用注射针还可包括第四输入管18,第四输入管的前端与输出管4的尾端相连通,第四输入管18内有一个向输液方向开启的第四单向阀门19。这种结构,四根输入管和输出管组成了一个五通,图中17为第四输入管18进口的连接螺帽。上述图8、图9所示的四通或五通也可以做成独立的部件,也可用于其它多于两种药物分别注射的场合。这种一次性防反流内镜用注射针中的各个输入管和输出管可采用透明的塑料来制作,便于在注射时观察药液流动的状态和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次性防反流内镜用注射针,包括内镜用注射针(8),其特征是还包括第一输入管(2)、第二输入管(5)和输出管(4),第一输入管的前端与输出管的尾端相连通,第二输入管的前端与输出管的尾端相连通,输出管(4)的前端连着内镜用注射针(8),第一输入管(2)内有一个向输液方向开启的第一单向阀门(3),第二输入管(5)内有一个向输液方向开启的第二单向阀门(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次性防反流内镜用注射针,包括内镜用注射针(8),其特征是还包括第一输入管(2)、第二输入管(5)和输出管(4),第一输入管的前端与输出管的尾端相连通,第二输入管的前端与输出管的尾端相连通,输出管(4)的前端连着内镜用注射针(8),第一输入管(2)内有一个向输液方向开启的第一单向阀门(3),第二输入管(5)内有一个向输液方向开启的第二单向阀门(7)。


2.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锋陈敏芳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