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脑室引流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转移人体介质的医疗设备,具体是一种脑室引流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脑室出血是一种极为常见的临床危重症,发病率较高,且预后不良。多年的临床研究表明,脑室外引流治疗能快速清除脑室内积血并将其引流到体外,不但能解除其导致的占位效应,使脑脊液循环得以尽快恢复,而且还能减少血性脑脊液带来的刺激以及减轻各种代谢产物介导的脑水肿及毒性作用。脑室外引流术治疗重症脑室出血的有效性已经被广泛认可,但脑室出血的自然演变常需3周后方能逐渐溶解消散,颅内引流则需要更长时间。目前临床上大多数是采用间断式夹闭引流管进行定时定量引流,能够有效控制颅内感染,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有技术中,CN204521724U公开了一种脑脊液漏引流装置。该装置包括引流瓶,一端与引流瓶连接的引流管,以及用于夹闭引流管的管夹。管夹包括固定臂和活动臂,固定臂通过固定杆固定在引流管的上方,活动臂设置在引流管的下方,且活动臂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电机接收控制器的控制,在引流瓶的外侧设置有液位检测开关,液位检测开关与控制器连接。该方案通 ...
【技术保护点】
1.脑室引流控制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设置于壳体(1)上的导向部(8),导向部(8)用于将脑室引流管牵引于导向部(8)两端之间的壳体(1)上;/n可活动伸缩于壳体(1)上的挤压杆(13),挤压杆(13)的活动端从壳体(1)上伸出后,挤压导向部(8)两端之间的脑室引流管;/n限位杆(11),限位杆(11)的一端通过铰接件(14)铰接于壳体(1)上,其杆身可绕该铰接件(14)在壳体(1)表面上转动;限位杆(11)可以通过紧固件(9)紧固在壳体(1)上,紧固后的杆身横跨于被挤压杆(13)挤压的脑室引流管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脑室引流控制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于壳体(1)上的导向部(8),导向部(8)用于将脑室引流管牵引于导向部(8)两端之间的壳体(1)上;
可活动伸缩于壳体(1)上的挤压杆(13),挤压杆(13)的活动端从壳体(1)上伸出后,挤压导向部(8)两端之间的脑室引流管;
限位杆(11),限位杆(11)的一端通过铰接件(14)铰接于壳体(1)上,其杆身可绕该铰接件(14)在壳体(1)表面上转动;限位杆(11)可以通过紧固件(9)紧固在壳体(1)上,紧固后的杆身横跨于被挤压杆(13)挤压的脑室引流管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室引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8)为一对凸起设置于壳体(1)上的卡口,两个卡口分别构成导向部(8)的两端;或者,所述导向部(8)为一段凹槽,所述挤压杆(13)穿过凹槽后挤压脑室引流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室引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9)为与壳体(1)螺纹连接的螺丝,挤压杆(13)上设置有贯通的紧固槽(12)或紧固孔,该螺丝的螺杆可穿过该紧固槽(12)或紧固孔,将挤压杆(13)紧固在壳体(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室引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件(14)为与壳体(1)螺纹连接的螺丝,挤压杆(13)的一端设置有通孔,该螺丝的螺杆穿过通孔后将挤压杆(13)与壳体(1)铰接,挤压杆(13)与壳体(1)之间的螺杆上套有弹簧(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室引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杆(13)上远离铰接件(14)的一端设置有贯通的辅助孔(1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少莲,李家丞,汤树洪,郑惠娜,林少虹,卢琼芳,黄睿,王倩凤,李东丽,庞苏平,甘雪芳,
申请(专利权)人:贵港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